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林广

作品数:52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农业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4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0篇雕龙
  • 20篇文心
  • 20篇文心雕龙
  • 20篇《文心雕龙》
  • 9篇文学
  • 8篇诗学
  • 6篇文学批评
  • 3篇学术
  • 3篇艺术
  • 3篇诗歌
  • 3篇诗论
  • 3篇诗学思想
  • 3篇文化
  • 3篇《七发》
  • 2篇学史
  • 2篇学术视野
  • 2篇艺术风格
  • 2篇意象
  • 2篇诗学精神
  • 2篇唐代

机构

  • 47篇内蒙古师范大...

作者

  • 47篇高林广
  • 2篇陈贝
  • 1篇徐雪梅
  • 1篇吕改梅

传媒

  • 11篇广播电视大学...
  • 11篇内蒙古师范大...
  • 3篇内蒙古社会科...
  • 2篇内蒙古大学学...
  • 2篇汉字文化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中国文学研究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暨南学报(哲...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渭南师范学院...
  • 1篇内蒙古工业大...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内蒙古电大学...
  • 1篇西北民族大学...
  • 1篇中国韵文学刊
  • 1篇集宁师范学院...
  • 1篇语文学刊
  • 1篇内蒙古艺术学...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09
  • 2篇2007
  • 3篇2005
  • 3篇2004
  • 4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3篇1999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苏轼的艺术辩证法被引量:1
2003年
在对文艺基本问题进行判断和解析的过程中 ,苏轼常常以哲理思辨代替直觉感悟 ,以开掘物理代替经验描述。因此 ,尽管他不可能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来揭示文艺的一般规律 ,但仍能以朴素的辩证思维来分析和总结自身的创作感受。他充分注重了“形”与“神”之间的层次性及其不即不离的相互依存关系 ,以一种辩证的艺术认知范式阐释了“形神皆备”的创作原则 ;他深刻揭示了“道”与“技”的相关特质 ,并艺术地发现和把握了两者之间的逻辑关联 ,进而提出了“道技两进”、“心手相应”的观点 ;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外枯而中膏 ,似淡而实美”、“精能之至 ,反造疏淡”等一系列见解 ,充分注重了对平淡与绚烂审美范畴各个因子之间逻辑联系的细微把握 ,从而揭示出了其内在结构的丰富性和生动性 ;苏轼还坚持“尽其自然之理 ,而断之于中”的为学之道 ,在尊重和重视前人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 ,力主求新达变、革故鼎新 。
高林广
关键词:文艺思想艺术辩证法
《文心雕龙》学术视域下的《诗经》艺术
2009年
在中国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上,刘勰最早对《诗经》的文学特质进行了细密全面的分析和考定。《文心雕龙》五十篇,有二十七篇论及《诗经》。《文心雕龙》广泛而深刻地分析和论述了《诗》的情采特征、章句锻造、比兴艺术、夸饰技巧、摹景手法及声律事典的运用原则等。可以讲,《诗》既是《文心雕龙》"原始以表末"的最重要的依据,又是其"选文以定篇"的首要范本。
高林广
关键词:《文心雕龙》《诗经》情采章句比兴
《文心雕龙》的《周易》批评被引量:2
2004年
传统上,人们往往视《易》为卜筮或哲学著作,《文心雕龙》却鲜明地揭示和剖析了《易》的文学特点及其文学性意义,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第一次,因此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文心雕龙》尊《易》为最能体现宇宙天地精神之经典,为"哲人之骊渊也"。在此基础上,《文心雕龙》取法《易》之"大衍之数",确立了其《文心雕龙》的体制;本乎《周易》的自然之道来建构《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文心雕龙》还第一次精辟地阐释了《易》的丽辞范式,及《易》旨远辞文、言中事隐的美学特征,充分肯定了《易》对规范文章创作的巨大意义。
高林广
关键词:《文心雕龙》《周易》
《文心雕龙》的司马相如辞赋批评
2012年
《文心雕龙》计有22个篇目论述了司马相如。其中,多数是关于辞赋创作的。刘勰列司马相如为十大"辞赋英杰"之一,推其为"辞宗",对司马相如在辞赋史上的地位给予了高度评价。刘勰以"繁类以成艳"、"断而能悲"、"气号凌云"、"丽而不典"等分评相如之《上林》、《哀秦二世》、《大人赋》及《封禅文》诸文,揆情度理,衡鉴精当。此外,《文心雕龙》还对司马相如赋偶对、夸饰、事典、练字等手法的运用,进行了征引和剖别。刘勰的论述,对于后人正确认识司马相如赋的成就和价值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高林广
关键词:文心雕龙司马相如辞赋
行其道而不系古今 缘其情而定夫众制——再论李商隐的诗学精神
1997年
李商隐的诗学理论在唐代诗学理论体系中有独创性.李商隐反对诗歌创作囿于儒家道统思想,强调创作“以自然为祖,元气为根”,以充沛真实的思想情感反映现实生活.他重视诗歌的缘情功能,主张“必用咏达,以通灵性”,用诗歌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在偏尚诗歌艺术美的同时,李商隐提倡文质并重.
高林广
关键词:诗学精神诗论独创性
《文心雕龙》“文体讹滥”说探原被引量:1
2022年
“文体讹滥”是刘勰对江左文风的基本判断,这一认识贯穿《文心雕龙》文体论始终,其目的性和重要性自不待言。刘勰持广义文体观,其所谓“文体”兼及体统、体貌、体裁等;其“讹滥”说,是对六朝及江左文风之背离经典、追新逐奇,“极貌写物”、“文贵形似”,“诗杂仙心”、“率多浮浅”等倾向的现实指陈。刘勰的“文体讹滥”说,标举了宪章典诰“准的”、“雅润”的文章规范,强调了“极其心实”、“体周事核”的文体创作要求,树立了“风清骨峻”、“街华佩实”的美学风范,提供了“晓变昭体”“望今制奇”的矫讹良方,具有切实的现实意义。其垂示典诰之训、正本矫讹的文学主张,正是《文心雕龙》的精髓所在。
陈贝高林广
关键词:《文心雕龙》
取熔经意 联藻日月——论《文心雕龙》的《楚辞》批评及其文学史意义
2004年
 《文心雕龙》有五分之一的篇目谈到了《楚辞》,并设专节讨论屈原。《文心雕龙》深刻论述了《楚辞》的意义和价值,进而从理论上肯定了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文心雕龙》全面分析了《诗》、骚之同异,肯定了屈原"自铸伟词"、追求新变的文学史意义;《文心雕龙》还从"诡异之辞"、"触类而长"、因方借巧、"重沓舒状"等方面总结了《楚辞》的审美特质。《文心雕龙》的《楚辞》批评,直观地传达出了刘勰本人进步的文学史观,而且对六朝的文学创作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高林广
关键词:《文心雕龙》《楚辞》
腴辞云构,夸丽风骇:《文心雕龙》之《七发》批评辨析
据《汉书·艺文志》,枚乘有赋九篇,惜仅有《七发》、《梁王菟园赋》和《柳赋》三篇流传至今。其中,《七发》乃枚乘辞赋的代表作。刘勰对枚乘的辞赋成就总体上评价较高,《诠赋》称:"汉初词人,顺流而作。陆贾扣其端,贾谊振其绪,枚、...
高林广
关键词:《七发》《文心雕龙》
文献传递
从《河岳英灵集》看殷■的诗学思想被引量:5
1999年
《河岳英灵集》是现存唐人选唐诗中成就最高者。是诸多方位展现了盛唐诗歌的面貌,且体现出了丰富的诗歌美学思想。
高林广徐雪梅
关键词:诗学
浅析《文心雕龙》对《汉书》的引叙与借鉴被引量:1
2012年
《文心雕龙》大量征引、借鉴甚至运用了《汉书》中的文人事典、文学文体实践、文论观念和学术成就等,这是《文心雕龙》中《汉书》批评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直观地显现了刘勰的文学观念和批判原则。《文心雕龙》对《汉书》的引叙和容摄,随文述典,不拘一格,但其主要表现形态为:《汉书》所列之书志、目录,是刘勰"原始以表末"的文献基础;《汉书》中所载录之文学作品,是刘勰"选文以定篇"的重要依据;《汉书》的文学观念和学术成就,是刘勰推阐文理的可靠参镜。
高林广
关键词:《文心雕龙》《汉书》文学批评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