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博

作品数:6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哈尔滨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2篇安全性
  • 1篇氮源
  • 1篇冻融
  • 1篇冻融循环
  • 1篇杜鹃
  • 1篇杜鹃花
  • 1篇杜鹃花属
  • 1篇杜鹃花属植物
  • 1篇栽培
  • 1篇栽培菌株
  • 1篇再生沥青
  • 1篇再生沥青混合...
  • 1篇植物
  • 1篇乳酸
  • 1篇乳酸菌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生物学效率
  • 1篇酸奶
  • 1篇碳源
  • 1篇培菌

机构

  • 6篇东北林业大学

作者

  • 6篇高博
  • 3篇邹莉
  • 1篇包怡红
  • 1篇王轶
  • 1篇石振武
  • 1篇李梅英
  • 1篇王义

传媒

  • 1篇中国林副特产
  • 1篇中国酿造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菌物学报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3
  • 3篇2009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富集钙乳酸菌的筛选、鉴定及安全性评价被引量:3
2023年
采用传统培养分离法从新疆发酵酸奶中分离乳酸菌菌株,通过钙富集量、耐受性与黏附能力测定筛选性能优良的富集钙菌株,通过抗生素敏感性、溶血活性与硝基还原酶产生能力测定进行安全性评价,并采用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菌种鉴定。结果表明,共分离出40株乳酸菌,均具有钙富集能力,其中菌株M5、M18、M24的钙富集能力较好,分别为41.90 mg/g、49.37 mg/g、52.60 mg/g,且对酸和胆盐具有耐受性;菌株M24在氯仿中疏水性高(44.12%),菌株M18在二甲苯中疏水性高(37.14%),菌株M5、M24的自凝聚能力均>80%;3株菌株经人工胃肠液消化,活菌数均>6×10^(7)CFU/mL;3株菌株对氯霉素、克林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敏感,溶血试验阴性且不产生硝基还原酶,为安全菌株。经鉴定,菌株M5、M18、M24分别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和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包怡红高博高博张维
关键词:乳酸菌安全性
冻融损伤作用下玉米秸秆纤维再生沥青混合料耐久性能研究
2025年
针对再生沥青混合料在冻融循环条件下抗疲劳性能显著下降的问题,采用接触角试验、冻融循环劈裂试验、半圆弯拉疲劳试验,研究玉米秸秆纤维对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黏附性能、水稳定性能和抗疲劳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纤维提升了再生沥青混合料的亲水性和内部结构完整性,发挥了加筋作用;冻融循环1~40次时,纤维改性再生沥青的黏附功较基质沥青和再生沥青分别提高8.34%和16.65%;经冻融循环20次后,纤维改性再生沥青性能仍满足规范要求;冻融循环40次时,纤维改性再生沥青的劈裂强度为0.67MPa,较基质沥青混合料和再生沥青混合料分别提高了23.88%、34.32%,疲劳寿命为5017次,较基质和再生沥青混合料分别提高37.15%、29.16%。研究结论可为寒冷地区再生沥青路面的材料设计与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石振武高博徐传浩
关键词:再生沥青混合料冻融循环耐久性能劈裂强度
香菇优良栽培菌株的筛选被引量:3
2009年
对5个香菇品种进行了筛选试验,结果表明:5个香菇菌株的菌丝在木屑培养基上均可生长,LD02生长速度最快;LD02与LD03转色所需时间较短,并且转色效果较好;LD02子实体产量及生物学效率最高,为1.06kg/袋和106%;其次为LD03。LD02与LD03是较优栽培品种,适宜推广使用。
邹莉高博李梅英
关键词:香菇栽培菌株生物学效率
龙池地区杜鹃花属6种杜鹃花菌根真菌多样性的研究
杜鹃花属(Rhododendron L.)植物是一种在全世界广泛分布的,具有重要生态学价值的物种,而我国是杜鹃花属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研究发现所有的杜鹃花科植物的发根部位都能够形成一种特殊的内生菌根即杜鹃花类菌根(E...
高博
关键词:杜鹃花属植物生物多样性分子鉴定
文献传递
害虫病原微生物安全性研究进展
2009年
介绍了害虫病原微生物安全性的提出、发展现状及评价方法,提出了应建立害虫病原微生物安全性的评价体系,以指导害虫病原微生物安全性评价。
邹莉高博
关键词:病原微生物安全性
亚侧耳菌丝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17
2008年
亚侧耳是中国东北地区著名野生食用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为了开发利用这一自然资源,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出野生亚侧耳菌丝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5种供试碳源中,亚侧耳菌丝以利用葡萄糖最好;在6种供试氮源中,以利用酵母浸粉和蛋白胨最佳;亚侧耳菌丝能在碳氮比10/1-60/1范围内生长,但以20/1-40/1为宜;最适生长温度为23℃-25℃;最适pH范围为5.4-5.8。
邹莉王义王轶高博
关键词:碳源氮源最适温度最适PH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