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敬 作品数:25 被引量:77 H指数:5 供职机构: 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常州市卫生局科技项目 常州市科技项目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机械工程 天文地球 更多>>
鼻内镜下耳屏软骨-软骨膜修补筛区脑脊液鼻漏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应用耳屏软骨-软骨膜修补筛区脑脊液鼻漏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0年10月间15例脑脊液鼻漏患者应用耳屏软骨-软骨膜经鼻内镜下修补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以及术后处理。15例漏口均位于筛区,最大径〈10 mm,外伤引起者10例,医源性4例,自发性1例。手术采用内镜下定位、处理漏口移植床,根据漏口大小、形状修剪耳屏软骨-软骨膜形成软骨岛,使漏口与软骨岛嵌顿后,明胶海绵覆盖修补区及碘仿纱条填塞鼻腔,术后7~10 d内逐渐抽出鼻腔碘仿纱条。结果 15例患者漏口一期全部治愈,随访6~18个月,颅底缺损组织愈合良好,无延迟性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发生。结论耳屏软骨-软骨膜具有两层软骨膜及中心夹有软骨的"三明治"结构,是一种可靠的内镜下经鼻入路颅底重建修补材料,具有愈合快、抗感染能力强、修补牢固、不易坏死和易于获取等优点。 马敬 郭金宝 徐岱松 邹文兰 仇继兵关键词:内窥镜检查 脑脊液鼻漏 修复外科手术 软骨 耳屏 软骨膜 鼻内镜下蝶腭动脉电凝术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疗效观察 2014年 目的探讨应用鼻内镜行蝶腭动脉电凝术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疗效及可能的并发症。方法对40例出血来源于鼻腔后部、位点不明、经多次鼻腔填塞或其他处置依然反复发作的顽固性鼻出血患者于全身麻醉后在鼻内镜下行蝶腭动脉电凝术。结果短期随访2—29天,平均10天,长期随访5月~2年,平均10个月。短期止血成功率95.0%,并发症18例;长期随访止血成功率90.0%,并发症3例。结论鼻内镜下蝶腭动脉电凝术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疗效确切、手术微创、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可靠方法。 郭金宝 马敬 邹文兰 包勇正关键词:鼻内镜 蝶腭动脉 电凝术 顽固性鼻出血 疗效 小儿支气管异物二次手术临床特点分析 郭金宝 马敬 钱俊勇Waardenburg综合征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疗效Meta分析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通过比较Waardenburg综合征(waardenburg syndrome,WS)患者与非Waardenburg综合征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力言语恢复效果,明确人工耳蜗植入术能否成为WS患者治疗的有效方式,从而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在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医学、万方数据检索国内外关于WS人工耳蜗植入的文献,使用Revman5.41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临床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的文献中,其中包括108例WS患者及785例对照组,Meta分析显示WS组与对照组在术后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WS组48例,对照组620例)(MD=-0.10,95%CI:-0.38~0.17,P=0.46)、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评分(WS组48例,对照组620例)(MD=-0.23,95%CI:-0.68~0.22,P=0.31)及青少年儿童及婴幼儿听说能力评估问卷家长观察记录表(parents'evaluation of aural/oral performance of children,PEACH)[电话评分(WS组37例,对照组53例)(MD=0.13,95%CI:-0.48~0.74,P=0.68)、安静评分(WS组37例,对照组53例)(MD=-0.01,95%CI:-0.10~0.09,P=0.91)、噪音评分(WS组37例,对照组53例)(MD=-0.01,95%CI:-0.11~0.10,P=0.8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S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力言语恢复与非WS综合征患者基本一致。 秦锋 郭思荃 马敬 陆晓宇关键词:WAARDENBURG综合征 人工耳蜗植入 META分析 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全身不良反应分析 薛建荣 马敬 胡志邦29例鼓膜大穿孔患者耳内镜下鼓膜成形术疗效观察 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观察耳内镜下鼓膜成形术治疗鼓膜大穿孔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室收治的29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行耳内镜下鼓膜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3个月,观察术后鼓膜1期愈合率、术后干耳时间和平均气导听阈(PTA)及气骨导差(ABG)。结果29例患者术后鼓膜1期愈合率为93.10%,术后平均干耳时间为(1.60±0.66)个月,干耳后平均PTA和平均ABG分别为(35.89±18.02)、(13.84±7.72)dB,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内镜下鼓膜成形术治疗鼓膜大穿孔患者疗效可靠,可改善患者术后听力状况,缩短术后干耳时间,且创伤较小。 包勇正 邹文兰 胡志邦 马敬关键词:耳内镜 鼓膜大穿孔 鼓膜成形术 纯音听阈 鼻中隔穿孔手术前后鼻腔生理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鼻中隔穿孔(NSP)手术前后鼻腔生理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NSP患者60例。根据鼻内镜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小穿孔组(<1 cm,18例),中等穿孔组(1~2 cm,26例)和大穿孔组(>2 cm,16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三组患者临床症状,测量并比较术前及术后三组患者鼻阻力、鼻腔黏液纤毛系统清除功能和嗅觉功能,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VAS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术前三组患者VAS评分、鼻阻力、纤毛传输速率及嗅觉阈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中等穿孔组和大穿孔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术后小穿孔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VAS评分与鼻阻力、嗅觉阈值均呈正相关,而与纤毛传输速率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NSP患者的鼻腔生理功能与穿孔大小密切相关,且穿孔越大,其生理功能越差,可给予手术治疗予以改善,小穿孔可考虑非手术治疗。 钱俊勇 马敬 郭金宝 胡志邦关键词:鼻中隔穿孔 鼻阻力 视觉模拟评分 嗅觉功能 单纯变应性鼻炎患者接受螨变应原注射液皮下免疫治疗后全身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了解单纯变应性鼻炎(AR)患者接受螨变应原注射液皮下免疫治疗(SCIT)后全身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对2015年8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在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AR诊疗中心完成螨变应原注射液SCIT全疗程的单纯AR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SCIT疗程为156周,分为4个阶段,第1~14周为剂量递增阶段,每周注射1次,用药剂量由第1周5 TU逐渐递增至第14周5000 TU;第16~52、53~104和105~156周为剂量维持阶段,每5周注射1次,剂量均为5000 TU。按注射针次数统计不同性别、年龄患者以及疗程不同阶段、注射不同剂量药物后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分析不良反应的分型(按发生时间≤30或>30 min分为速发型和迟发型)、分级(1~5级)、临床表现和转归。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302例,男性175例,女性127例;年龄5~60岁,≤14岁者187例,>14岁者115例。302例患者共接受药物皮下注射13687针次,发生全身不良反应者46例120针次,不良反应发生率按例数统计为15.23%,按针次数统计为0.88%。120针次不良反应中,速发型55针次(45.83%),迟发型65针次(54.17%);严重程度为1级者94针次(78.33%,主要表现为鼻痒、眼痒、咳嗽、瘙痒等),2级23针次(19.17%,主要表现为对吸入支气管舒张剂有反应哮喘、腹泻等),3级3针次(2.50%,对吸入支气管舒张剂无反应哮喘2针次,喉水肿1针次)。男性和女性患者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4%(76/8091)比0.79%(44/5596),χ^(2)=0.89,P=0.35]。≤14岁患者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14岁患者[1.14%(97/8536)比0.45%(23/5151),χ^(2)=17.59,P<0.01])。疗程第16~52周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1.86%(40/2153)]高于第1~14周[0.99%(51/5169)]、第53~104周[0.72%(23/3194)]和第105~156周[0.19%(6/31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40,P<0.01;χ^(2)=14.30,P<0.01;χ^(2)=41.69,P<0.01)。注射剂量<5000 TU时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剂量为5000 TU时[1.11%(51/4579)比0.76%(69/9 潘敏 范正达 薛建荣 胡志邦 马敬关键词:变应原 鼻内镜术后应用利多卡因鼻腔内镇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014年 鼻内镜下鼻部手术后,往往由于创伤及鼻腔内局部填塞压迫、炎性反应及引流不畅等导致鼻内疼痛持续存在。术后疼痛的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情绪及睡眠。既往应用口服、肌注或微量输注泵浅静脉输注止痛时,需行疼痛评估和阶梯镇痛, 马敬 郭金宝 邹文兰 仇继兵关键词:内镜检查 镇痛 利多卡因 鼻咽癌患者miR-454-3p、STAT3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2024年 目的分析微小RNA-454-3p(miR-454-3p)、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鼻咽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3月于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鼻咽癌患者,比较鼻咽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miR-454-3p、STAT3 mRNA表达情况;分析miR-454-3p、STAT3 mRNA表达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对患者随访1年,以随访期间出现肿瘤复发、疾病进展及死亡等为预后不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鼻咽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miR-454-3p、STAT3 mRNA表达对鼻咽癌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鼻咽癌组织miR-454-3p相对表达量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鼻咽癌组织STAT3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不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患者鼻咽癌组织中miR-454-3p、STAT3 mRNA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为Ⅲ~Ⅳ期(OR=1.980)、低分化(OR=2.026)、有淋巴结转移(OR=1.968)、miR-454-3p低表达(OR=2.081)及STAT3 mRNA高表达(OR=2.125)均是鼻咽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iR-454-3p、STAT3 mRNA表达及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6、0.780、0.840,联合检测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鼻咽癌组织miR-454-3p呈低表达,STAT3 mRNA呈高表达,二者与鼻咽癌相关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对辅助评估鼻咽癌预后有一定价值。 杨诗雨 马敬 邹文兰 包勇正关键词:鼻咽癌 病理特征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