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应瑞
- 作品数:44 被引量:192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成骨肉瘤放化综合治疗——附18例分析被引量:1
- 1989年
- 成骨肉瘤的治疗,目前仍以截肢为主要手段,疗效欠佳。为探索对本病治疗的新方法,从1986年1月至1989年2月,按拟定放化综合治疗方案治疗了18例,现作一小结。
- 吴敬亮胡景铃罗鹏飞邵培坚陈乃楹陈应瑞周泽健
- 关键词:成骨肉瘤顺氯氨铂动脉内灌注化疗门诊化疗
- ^(18)F-脱氧葡萄糖PET对判断脑胶质瘤手术并放疗后肿瘤残留的价值被引量:18
- 2004年
- 背景与目的:恶性肿瘤治疗后残留的判断靠CT或MRI有时是很困难的,18F-脱氧葡萄糖(fluorodeoxyglucose,FDG)正电子发射型体层摄影术(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PET)在这方面的应用是放射肿瘤学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18F-FDGPET在判断脑胶质瘤手术后并放疗后肿瘤残留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3例脑胶质瘤手术后并放疗后临床疑肿瘤残留患者同期行18F-FDGPET和CT/MRI检查,最后诊断结合手术后病理检查和临床随访。结果:23例患者中18F-FDGPET显像阳性12例,阴性11例,其中3例为假阴性。9例CT/MRI未能确定肿瘤残留,PET显示其中7例FDG异常浓聚,2例FDG摄取缺损;8例CT/MRI诊断为肿瘤残留者PET显示FDG异常浓聚。18F-FDGPET显像检查的准确率为87.0%(20/23),而CT/MRI检查的准确率为60.9%(14/23),前者准确率明显高于后者(P<0.05)。结论:18F-FDGPET在判断脑胶质瘤手术后并放疗后的脑损伤和肿瘤残留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结合CT和MRI能更好的提供解剖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综合信息。
- 陈应瑞李伟雄林映如陈龙华
- 关键词:肿瘤^18F-FDG脑胶质瘤放疗后PET
- ^(18)F-FDG PET判断头颈部癌复发的作用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在头颈部癌复发诊断中的作用。方法:54例临床上怀疑复发的头颈部癌患者同期均行18F-FDGPET显像(25例全身显像,29例局部显像)和CT或MR检查,最后诊断依靠病理检查或临床随访。结果:54例患者中18F-FDGPET显像阳性39例,其中假阳性2例;阴性15例,其中假阴性3例。18F-FDGPET显像和CT或MR的敏感性分别为92.5%(37/40)和55.0%(2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28,P<0.05;特异性分别为85.7%(12/14)和85.7%(12/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75,P=0.483;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9%(37/39)、80.0%(12/15)和100.0%(22/22)、52.2%(12/23);准确率分别为90.7%(49/54)和63.0%(3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11,P=0.001。在25例18F-FDGPET全身显像中,16例除头颈18F-FDG异常浓聚外,9例还发现有远处转移。结论:判断头颈部癌治疗后复发,18F-FDGPET比CT或MR更敏感和有更高的准确性,并且在临床分期上有一定价值。
- 李伟雄曾子君谢松喜陈应瑞
- 关键词:氟脱氧葡萄糖F18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肿瘤复发头颈部肿瘤
- 治疗床(全身放射)
- 李琳陈应瑞李伟雄管迅行钱剑扬黄月英邹文长
- 鼻咽癌不同分割方法治疗近期疗效被引量:1
- 1990年
- 1987年7月至1988年7月收治12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威连续组(A),超分割组(B),分段组(C),每组40例。三组患者性别、年龄基本一致。病理鳞癌112例,泡状核细胞癌3例,未分化癌5例。临床分期Ⅱ期17例,Ⅲ期55例,Ⅳ期48例。 原发灶用60Co照射,设双耳前野(6—7X6—7cm)和前鼻野,倘CT示侵犯茎突后区加耳后野。剂量A、
- 陈应瑞潘国英
- 关键词:未分化癌鳞癌淋巴引流区茎突放疗反应
- 不同分割方法放疗鼻咽癌的前瞻性随机分组研究被引量:4
- 1992年
- 1987~1988年对120例鼻咽癌随机分组(40例/组)治疗,A组连续照射60~70Gy/30~35f/6~7W,B组超分割61.6~70.4Gy/56~64f/6~7W(上午120cGy,间隔6小时,下午100cGy)C组60~70Gy/30~35f/9~11W分段放疗,一半剂量时休息3~4周。3年生存率A组67.5%,B组87.5%,C组67.5%。3年死亡于局部复发者A、B组各2例,C组3例,死于远地转移A组8例,B组2例,C组6例。远期后遗症B组最少。
- 陈应瑞詹志光梅泽高王明龙郭灵吴敬亮何鸣谦潘国英
- 关键词:鼻咽癌超分割放疗
- 全身放射治疗床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身放射治疗床。它包括床体、旋转机构、支撑脚、小移动调整架与大移动调整架,旋转机构位于床体两端,支撑脚由两根互为一定角度的弯管构成,其两端与床体两端的旋转机构连接。床体外罩有玻璃罩,玻璃罩与床体周缘吻合构成...
- 李琳陈应瑞李伟雄管迅行钱剑扬黄月英邹文长
- 文献传递
- 29例脑干肿瘤单纯放射疗效和失败原因的回顾性分析
- 1996年
- 1977年5月~1991年2月间对29例脑干肿瘤患者进行单纯放射,症状改善率为69.0%(20/20),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8.6%(17/29)、44.8%(13/29)、31.0%(9/29),接近国外之同类报道。在有病理诊断的6例皆活过3年,占存活的66.7%(6/9)。结果证明,照野不宜过大,放疗中须防脑水肿,失败主要原因为剂量低造成原病灶未挖和复凝。通过明确病理诊断,采用目前国外已开展而1国内尚未见报道的脑干肿瘤超分割放射的新方法可望提高疗效。
- 陈应瑞温俄罗潘国英
- 关键词:脑干肿瘤放射疗法疗效
- 超分割与常规连续放射治疗食管癌的对照研究
- 1998年
- 目的:比较超分割放射治疗与常规连续放射治疗食管癌的疗效,以探讨食管癌放射治疗的更为有效的方法。方法:分析1990年1月~1996年3月我科收治103例食管癌病人,47例用超分割放射治疗,方法为每日2次,每次1.1Gy,每周10次,总肿瘤剂量为66~70.4Gy/30~32天。56例用常规连续放射治疗,方法为每日1次,每次2Gy,每周5次,总肿瘤剂量为62~68Gy/31~34天。结果:超分割放射治疗组的肿瘤病灶的消退、病人饮食的改善及胸痛缓解的时间以及1年生存率均优于常规放射治疗组。结论:超分割放射治疗是治疗食管癌更为有效的方法。
- 陈应瑞唐志光李伟雄
- 关键词:食管癌超分割放疗
- FDG PET判断鼻咽癌放疗后鼻咽病灶残留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5
- 2002年
- 背景与目的:18F-2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在判断恶性肿瘤治疗后病灶残留上的应用是放射肿瘤学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旨在探讨FDGPET显像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鼻咽肿瘤残留中的应用。方法:25例鼻咽癌放疗后,临床疑鼻咽肿瘤残留,均行FDGPET显像,显像时间为放疗后2~6个月,其中23例同期行CT检查。最后诊断依靠病理检查和临床随访。结果:25例患者中FDGPET显像阳性18例,其中4例假阳性;阴性7例,其中2例假阴性。FDGPET显像的准确率为76.0%(19/25),CT检查的准确率为52.2%(12/23)。11例CT未见鼻咽肿瘤残留,FDGPET显示其中2例有鼻咽局部FDG异常浓聚;7例CT诊为肿瘤残留,FDGPET均显示局部病变有FDG异常浓聚,5例CT未能确定残留,PET显示其中3例FDG异常浓聚。12例FDG异常浓聚的病变处经活检病理证实为肿瘤残留。结论:判断鼻咽癌放疗后鼻咽肿瘤残留,FDGPET比CT有更高的准确性。
- 陈应瑞辜梅新李伟雄潘燚
- 关键词:FDGPET鼻咽癌放射疗法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