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脉
  • 1篇多巴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疾病
  • 1篇诊治
  • 1篇支架置入
  • 1篇支架置入术
  • 1篇支架置入术后
  • 1篇置入
  • 1篇置入术
  • 1篇置入术后
  • 1篇认知功能障碍
  • 1篇术后
  • 1篇司来吉兰
  • 1篇帕金森
  • 1篇帕金森病
  • 1篇中药辅助
  • 1篇椎动脉
  • 1篇椎动脉开口狭...
  • 1篇左旋多巴

机构

  • 4篇丹东市中心医...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陈丽新
  • 1篇毕成
  • 1篇赵伟
  • 1篇高娜
  • 1篇王峰
  • 1篇刘永晟
  • 1篇纪东华
  • 1篇彭晓辉
  • 1篇刘强

传媒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航空航天医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司来吉兰联合左旋多巴在帕金森病运动障碍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观察并分析帕金森病运动障碍患者联合应用司来吉兰与左旋多巴的临床效果。方法 84例帕金森病运动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所有患者静脉滴注乙酰谷酰胺与精氨酸,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盐酸普拉克索与左旋多巴治疗,观察组则联合应用司来吉兰与左旋多巴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与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帕金森综合评分量表(UPD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4、8周后,两组患者UPDR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且观察组UPDRS评分显著低于同时期的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为期8周的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帕金森病运动障碍患者展开司来吉兰联合左旋多巴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陈丽新
关键词:司来吉兰左旋多巴
椎动脉开口狭窄支架置入术后中药辅助调理临床经验
2014年
目的:评价支架置入治疗椎动脉开口处狭窄术后中药辅助调理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13年12月,共51例患者行椎动脉开口处支架成形术,术后予以参七汤中药加减辅助调理,其中男38例,女13例。大部分病例行CTA或DSA随诊。结果:手术全部成功,无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前狭窄程度75%~95%,术后残余狭窄0~20%,所有病例进行随访,平均随访12个月,5例出现缺血症状,4例再狭窄。结论:支架置入术治疗椎动脉开口处狭窄成功率高,术后参七汤中药辅助调理可以降低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患者再次发生缺血事件的风险。
毕成王峰刘永晟纪东华高娜陈丽新赵伟刘强彭晓辉
关键词:椎动脉
奥拉西坦与吡拉西坦对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对比分析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与吡拉西坦对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 52例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予以吡拉西坦片治疗,观察组予以奥拉西坦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周期均为3个月。治疗前后采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MSE、Mo CA各项目得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o CA量表的计算评分、执行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MSE量表中语言能力、注意计算力、即刻回忆力、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吡拉西坦比较,奥拉西坦能更好的改善脑梗死后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且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陈丽新
关键词:认知功能障碍脑梗死吡拉西坦
TCD用于脑血管疾病诊治中的效果观察
2016年
目的分析脑血管疾病行TCD(经颅多普勒)的诊治效果。方法将收治脑血管疾病患者100例作为对象,均实施TCD诊断,以观察脑血管疾病诊治效果。结果经由TCD诊断后发现,100例患者中血液流动异常者92例,占比92.0%。结论 TCD可准确、快速的检测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硬化、狭窄、扩张等病变,准确定位病变血管,对于中风病症的预测来说,意义重大。
陈丽新
关键词:TCD脑血管疾病诊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