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怡德

作品数:37 被引量:214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医学引导类科技项目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4篇蛋白
  • 11篇血清
  • 10篇糖尿
  • 10篇糖尿病
  • 9篇2型糖尿
  • 9篇2型糖尿病
  • 8篇糖尿病患者
  • 8篇病患
  • 6篇肾小球
  • 6篇肾小球滤过
  • 6篇肾小球滤过率
  • 6篇滤过率
  • 5篇脂蛋白
  • 5篇卒中
  • 5篇脑卒中
  • 5篇急性
  • 5篇2型糖尿病患...
  • 4篇脂肪
  • 4篇卒中患者
  • 4篇脑卒中患者

机构

  • 37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大庆油田总医...
  • 1篇复旦大学
  • 1篇遵义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37篇陆怡德
  • 15篇杨帆
  • 6篇李丽
  • 5篇陆秋涯
  • 5篇毛客自
  • 5篇彭奕冰
  • 3篇樊绮诗
  • 3篇李卫
  • 3篇王学锋
  • 3篇杜玲珍
  • 3篇孙爱华
  • 2篇施新明
  • 2篇董丹凤
  • 2篇马蔚芸
  • 2篇王耀莉
  • 2篇迟贞旎
  • 2篇樊宁远
  • 1篇张玥
  • 1篇章莉
  • 1篇袁立英

传媒

  • 10篇检验医学
  • 3篇诊断学理论与...
  • 3篇实用检验医师...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小儿血液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内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8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2
  • 2篇2000
  • 1篇1998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型糖尿病患者骨转换标志物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骨转换标志物在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与不同部位骨密度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我院64例2型糖尿病成年男性患者为病例组,同期收集20例健康成年男性为对照组,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仪检测受试者正位腰椎(L1-L4)、右侧髋部(股骨颈、大转子、ward's三角)的骨密度,并依据WHO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将病例组分为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骨量正常组。同时检测血清骨钙素(osteocalcin,OC)、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rocollagen type I Nterminal propeptide,PI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arboxy-terminal collagen crosslinks,β-CTX)、血钙(calcium,Ca)、血磷(phosphorus,P)、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hormone,PTH)、25羟维生素D_3[25-hydroxy vitamin D_3,25(OH)D_3]、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以及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等临床化学指标,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间年龄、体重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骨量减少组及骨质疏松组的脊椎骨密度值、髋部骨密度值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骨量减少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Cr、FBG、HbAlC和β-CTX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骨质疏松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Cr、ALP、FBG、HbA1C、PINP、β-CTX、PTH结果均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的25(OH)D_3均明显降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PINP、β-CTX与大转子、股骨全部的骨密度均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骨转换标志物与骨密度联合检测能更早反映糖尿病患者骨转换情况,帮助临床判断骨丢失速率,更有利于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
陆怡德樊宁远杨帆彭奕冰
关键词:骨转换标志物骨密度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及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5
2013年
目的了解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探讨其与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及亚临床靶器官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10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相关资料,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行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iGFR)判断是否存在靶器官损伤(若患者同时存在2种或2种以上的靶器官损伤,则归入各组分别统计),将106例患者分为单纯高血压组(44例)、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组(18例)、高血压伴颈动脉硬化组(46例)及高血压伴iGFR下降组(27例)。同时检测血浆Hcy、血糖(FPG)、血脂、血肌酐(Cr)等,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多元logistic回归对各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Hcy与各靶器官损害呈明显正相关(P<0.05),且与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性别、年龄、吸烟、收缩压(SBP)、FPG、Cr]明显相关(P<0.05)。单纯高血压组血浆Hcy水平[(12.18±3.30)μmol/L]明显低于高血压伴iGFR下降组[(19.05±8.58)μmol/L]、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组[(18.63±7.99)μmol/L]、高血压伴颈动脉硬化组[(16.80±6.34)μmol/L](P均<0.05)。高血压伴颈动脉硬化组年龄、Hcy、血糖、iGFR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为因变量,年龄、血糖、iGFR和Hcy为自变量,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仅有年龄是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按美国心脏病协会制定的Hcy异常临界值标准(>15μmol/L)将Hcy区分为正常和升高,高血压伴Hcy升高者罹患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比Hcy正常者高出2.74倍。结论年龄是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Hcy升高与高血压患者亚临床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且罹患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上升。
杨帆徐冰馨郭平陆怡德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原发性高血压
基于检验数据的机器学习建立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的风险预测模型
2025年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指标特征,利用机器学习筛选风险预测指标,建立简便、有效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1月该院心内科住院且诊断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217例作为合并冠心病组,同期在门诊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214例作为糖尿病组,记录两组患者实验室常规检测数据。通过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Lasso)筛选特征,运用随机森林、决策树、支持向量机、极端梯度提升、Logistic回归、K近邻算法、人工神经网络7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特异度、灵敏度、F1值等指标评价不同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通过Lasso回归共筛选出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心率、C反应蛋白、血糖等20个关键因素。纳入模型后,支持向量机模型具有最高的灵敏度(88.37%)、阴性预测值(82.14%)及AUC(0.845),随机森林模型具有最高的准确度(76.47%)、阳性预测值(76.74%)、F1值(0.77),而极端梯度提升算法具有较好的特异度(80.95%),引入支持向量机模型及SHAP值后,归纳得出血糖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具有正向影响。结论机器学习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风险评估的有效工具,其中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极端梯度提升模型均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顾智超吴昀喆杨帆陆怡德
关键词:2型糖尿病冠心病
儿童初发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血清前白蛋白测定
1998年
目的通过对前白蛋白(PA)的检测,了解其作为白血病及淋巴瘤对肝浸润的敏感指标。方法22例患儿在治疗前、后,和3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通过免疫比浊法测定PA,并检测肝功能。结果22例治前患儿,10例(45.55%)PA下降(与对照组PA彦检验P<0.005),5例白蛋白下降,2例谷丙、5例谷草转氨酶升高,2例总胆红素上升。治前PA异常的例数高于,肝功能值异常的例数。结论白血病和淋巴瘤对肝浸润时,PA的变化远较肝功能的变化为明显。
李卫陆怡德杜玲珍
关键词:前白蛋白白血病淋巴瘤儿童
人巨细胞病毒耐药相关蛋白PUL97局部结构模拟和突变分析
2010年
目的初步探索人巨细胞病毒耐药相关蛋白PUL97局部序列(329~572aa)的三维模拟结构并进行突变的耐药分析。方法采用巢式PCR方法扩增UL97基因776 bp片段并测序,以此发现非同义突变;然后利用SWISS-MODEL结构模拟综合服务器和其他相关软件比对模式对野生型PUL97蛋白片段进行同源模建并优化,通过各种指标或服务器来评估模拟结构的优劣并作筛选。将筛选所得的最佳模拟结构用于非同义新突变型的初步耐药分析。结果最终筛选出的模拟结构是以1YDTE为模板,以L1.FASTA为比对文件所得的Model A。整个分子的能量最低,ProQ的预测分数最高。分子对接分析也发现了潜在的ATP和GCV结合口袋。利用已知的阴阳性耐药点突变验证了该结构的合理性。同时根据突变前后结构信息的改变,提示C518Y单点突变以及联合突变(E517G和C518Y)呈现高度可疑的耐药特性。结论 PUL97野生型蛋白计算机结构模拟和突变分析法是初步评估新突变型耐药特性的又一方便快捷的方法 ,可用于实验验证前的筛选;但模拟结构本身的准确性是成功运用该方法的前提。
方风琴谢琼张玥毛客自章莉陆怡德华丽曹国君季育华
关键词:人巨细胞病毒突变分析
血清Lp-PLA2水平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
陆怡德吴佳宁王学锋
PCT、hs-CRP及SAA检测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39
2014年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ionin,PCT)、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C reactive protein,hs-CRP)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A,SAA)检测在局部和全身细菌感染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局部细菌感染者150例、全身细菌感染者120例及非感染者82例,检测受检者的血清PCT、hs-CRP、SAA、WBC、Neu%(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沉(erythroe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水平,分析各指标在各组间的差异,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三组间PCT、hsCRP、SAA、WBC、Neu%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ESR、体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局部细菌感染组与全身细菌感染组的PCT、hs-CRP、SAA、WBC、Neu%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全身细菌感染组的PCT、hs-CRP、WBC、Neu%水平均高于局部细菌感染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s-CRP、PCT、SAA、WBC和Neu%用于诊断局部细菌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668、0.679、0.658、0.796、0.734。hs-CRP、PCT、SAA、WBC和Neu%用于诊断全身细菌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5、0.939、0.788、0.745和0.856。hs-CRP、PCT、SAA、WBC和Neu%用于鉴别局部感染与全身细菌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722、0.884、0.611、0.595、0.621,当cutoff值设为2.72 ng/mL时,PCT用于鉴别诊断局部细菌感染与全身细菌感染的灵敏度为71.7%,特异性为85.9%。结论对于细菌感染PCT是一个较好的诊断指标,且能有效地鉴别局部和全身细菌感染。
余珈漫陆怡德
关键词: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
成人患者血尿酸水平调查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调查分析成人患者血尿酸测定值的分布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18年6月共47100例18岁以上检测人群的血尿酸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27091例,女性20009例。研究不同性别、部门、年龄段的血尿酸数值及分布情况。结果:HUA总检出率20.26%,其中男性检出率22.82%,女性检出率16.88%。男性、50岁及以下女性血尿酸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均P<0.05);50岁以上女性血尿酸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HUA最高发年龄段男性为18~30岁,女性为71岁以上(均P<0.05),高发部门前3位依次为肾脏病区、门诊心外科、门诊高血压。结论:HUA检出率较高,男性总体血尿酸水平高于女性,男性血尿酸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女性血尿酸水平呈先降后升趋势。根据上述HUA数据分布特点,可针对易感人群加强宣教及防治工作。
罗亚丹袁立英陆怡德陆怡德王朝晖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血尿酸检测高尿酸血症
空腹血清游离脂肪酸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被引量:18
2012年
目的 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水平的变化及与糖代谢、胰岛素抵抗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并探讨影响T2DM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筛选105例未经药物治疗的T2DM患者和66名健康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其血浆葡萄糖(PG)和胰岛素(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IS),同时检测空腹血清FFA。对血清FFA浓度与性别、年龄、体重、体重指数(BMI)、0~3 h PG和Ins以及HOMA-IR、HOMA-IS进行相关性分析。以T2DM是否发病为因变量Y(T2DM组=1,正常对照组=0),性别、年龄、体重、BMI、HOMA-IR、HOMA-IS和FFA为自变量,做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T2DM组HOMA-IR、HOMA-IS和血清FF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1)。相关分析发现,空腹血清FFA与0 h PG、0.5 h PG、1 h PG、2 h PG、3 h PG、3 h Ins、HOMA-IR呈弱正相关(r分别为0.340、0.281、0.282、0.307、0.302、0.193、0.225,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FFA是T2DM的重要风险因素[OR=14.05,95%可信区间(CI):1.87~105.55]。结论血清FFA水平升高可能影响机体糖动态平衡,与胰岛素抵抗和T2DM发病密切相关。
陆秋涯迟贞旎陆怡德
关键词:游离脂肪酸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
儿童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血清前白蛋白测定及意义
2000年
目的 通过对前白蛋白 (PA)的检测 ,了解其作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对肝浸润的意义。方法 对 2 2例治疗前患儿和完全缓解后的 1 7例患儿 ,通过免疫比浊法测定PA ,并检测其它肝功能指标 ,以及 3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结果  2 2例治疗前患儿 ,9例PA下降 (与对照组相比P <0 .0 1 ) ,3例白蛋白降低 ,1例谷丙转氨酶、6例谷草转氨酶升高 ,1例总胆红素上升 ,治疗前PA异常的例数高于其它肝功能指标异常的例数。其中完全缓解后的 1 7例患儿 ,PA及其它肝功能指标则均在正常范围。结论 通过PA的检测 ,发现治疗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肝浸润时 ,PA的变化远较其它肝功能指标的变化为明显。
李卫王耀莉杜玲珍陆怡德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前白蛋白儿童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