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启同
- 作品数:33 被引量:54H指数:4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人工血管套筒样缝合加固在升主动脉置换中的应用
- 陆启同刘志勇何伟周建明蒋杰薛新
- A型主动脉夹层术中根部处理方法的改进及效果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总结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对主动脉根部处理方法的改进措施,探讨其有效性。方法:2016年1月—2017年9月,32例A型夹层患者接受急诊手术,其中24例主动脉根部处理在原来"三明治"技术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内膜内侧和外膜外侧放置条形人工血管片,并在分离的内外膜之间、涤纶片衬与夹层内一起加固缝合,使主动脉根部形成5层结构:血管片-外膜-涤纶片-内膜-血管片;间断加强缝合加固近端吻合口;在吻合口周围涂抹外科用固封剂。观察吻合口出血情况和术后早期转归。结果:全组患者无严重出血并发症,术后24h出血超过1500mL2例。住院死亡2例,均与出血无关。22例痊愈出院。随访17例,窦部直径与术前相比,未见明显增宽,无中度及以上主动脉瓣反流。结论:改良主动脉根部处理方法,除能加固夹层断端、消除假腔外,还可更好地防止吻合口出血,加强主动脉窦壁,防止窦部进一步扩张。
- 何伟刘志勇蒋杰陆启同薛新
- 关键词:急性主动脉夹层出血
- 血管外膜局部应用缬沙坦防治自体移植静脉再狭窄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缬沙坦防治自体移植静脉再狭窄的可行性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家兔颈外静脉颈总动脉移植模型,随机分为pluronic-F-127 gel组和缬沙坦组,pluronic-F-127 gel组在静脉移植物外膜涂抹pluronic-F-127 gel凝胶,缬沙坦组在静脉移植物外膜涂抹由pluronic-F-127 gel凝胶携带的缬沙坦。分别于术后7、14、28 d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移植静脉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HE、Masson染色后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术后14 d移植静脉内膜、中膜增生情况及内膜厚度/中膜厚度值(I/M);RT-PCR法检查术后14 d移植静脉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mRNA表达情况。结果术后14 d,缬沙坦组移植静脉内膜厚度、中膜厚度、I/M值均明显低于pluronic-F-127ge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14、28 d,在同一时间点,缬沙坦组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率均低于pluron-ic-F-127 ge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缬沙坦组AT2mRNA表达较pluronic-F-127 gel组显著增高。结论用携带缬沙坦的pluronic-F-127 gel涂抹自体移植静脉外膜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减轻移植静脉内膜、中膜增生,防治移植静脉再狭窄,其机制可能是上调AT2的表达。
- 陆启同刘志勇堵俊杰
- 关键词:静脉移植物再狭窄家兔
- 家兔血管外膜局部应用缬沙坦防治自体移植静脉再狭窄的实验研究
-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缬沙坦防治自体移植静脉再狭窄的可行性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建立家兔颈外静脉颈总动脉移植模型,随机分为pluronic-F-127凝胶组和缬沙坦组,pluronic-F-127凝胶组在静脉移植物...
- 陆启同
- 关键词:静脉移植物血管再狭窄自体移植
- 文献传递
- 分站式杂交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中远期效果
- 何伟刘志勇蒋杰陆启同靖胜杰
- 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 刘志勇周建明陆启同何伟蒋杰王玉华
-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临床应用的初步体会
- 丁建东陆静朱建张晓黎丁秀霞陆启同马根山
- 经颈静脉入路行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治疗重度肺动脉瓣反流一例
- 2023年
- 先天性心脏病(CHD)患者常涉及右室流出道(RVOT)功能障碍。外科跨瓣环RVOT补片加宽术可导致肺动脉瓣狭窄或反流,进而导致右心功能障碍、心律失常。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TPVR)可治疗RVOT功能障碍。Venus P-Valve作为中国及欧洲首个获批上市的自膨胀式TPVR产品,更适合中国人群的疾病特征。股静脉为常用入路,但在下腔静脉闭塞或髂股静脉弯曲/阻塞时,难以经股静脉入路,手术难度增大。作者报告国内首例经颈静脉入路的Venus P-Valve治疗病例(由于下腔静脉变异,直接延续奇静脉汇到上腔静脉)。
- 丁建东徐荣丰张晓黎丁秀霞陆新健陆启同赵振章晓国马根山
- 关键词:肺动脉瓣反流
- 心内直视房颤射频消融术前危险因素与术后转律关系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同期瓣膜置换术加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术前危险因素与手术成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52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永久性房颤同期行瓣膜置换术加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术后随访半年以上,根据是否转为窦性心律分为转律组(SR)与房颤组(AF),采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资料,单变量分析采取t检验或方差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行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优势比(OR)及95%可信区间(95%CI)。结果最后一次随访中37例患者转为窦性心律,手术成功率约71.2%。单因素分析显示房颤病程、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及主动脉阻断时间是术后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房颤病程是术后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瓣膜置换术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是治疗慢性房颤的有效方法。房颤病程短、左心房内径小的患者行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成功率高。
- 韦俊张大发刘志勇陆启同刘德森
-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心脏外科手术
- 术前雾化吸入对胸部手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术前雾化吸入对胸部手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43例于我院行胸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8例患者术前4d开始行雾化吸入,至术后5d结束,统计手术前一天与入院时肺功能主要指标变化;统计术后2-5d行雾化吸入后患者血氧饱和度情况、术后连续5d动脉血气变化的平均值,与术后常规应用雾化吸入(5d)的7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术后2-5d血氧饱和度日平均值明显低于观察组。手术前1天观察组患者肺功能主要指标明显高于入院时(P〈0.05)。观察组术后5dPaO,平均值为(92.30±5.10)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20±4.00)mmHg(P〈0.05);PaCO2平均值为(39.35±4.00)mmHg,低于对照组的(44.21±5.00)mmHg(P〈0.05)。结论术前雾化吸入可有效改善胸部手术患者肺功能,是一简便易行的方法,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探讨和应用。
- 王玮张立陆启同余勇黄国金
- 关键词:胸部手术肺功能雾化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