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志钧
- 作品数:13 被引量:25H指数:4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立体定向ommaya管置入肿瘤囊腔内放射治疗颅咽管瘤
- 2002年
-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ommaya管置入肿瘤囊腔内放疗治疗颅咽管瘤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立体定向om-maya管置入肿瘤囊腔P32内放疗术治疗颅咽管瘤56例,男34例,女22例,年龄3~76岁,平均39岁。其中囊性颅咽管瘤43例,混合性颅咽管瘤(以囊性为主)13例。经ommaya泵向瘤腔内注入放射性同位素^(32)P胶体2-3mCi。随访期限1~36个月,平均13个月。结果 56例病人术后分别抽出囊液10~80ml,抽液次数2~10次。抽液后临床症状迅速改善,除术前失明的2例外,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其中19例视力达1.2以上;其余病人视力平均提高0.6。治疗后身体增高的4例,有2例患者在注入^(32)P后,出现了动眼神经麻痹症状;1例患者出现穿刺道出血1例出现颅内感染,于^(32)P内放疗后2月手术取出ommaya管。治疗后睾酮恢复正常1例,较术前提高11例;FSH较术前提高4例;LH较术前提高3例;皮质醇提高4例,随访期内CT扫描显示30例肿瘤消失 或残留钙化的囊壁聚集成的小片状斑影,19例肿瘤缩小50%以上,4例在治愈后分别于1年,1年半,两年半复发,再次注入^(32)P仍有效。结论 通过ommaya管置入行^(32)P内放疗治疗颅咽管瘤的优点是:(1)Ommaya管置入避免了一次性大量抽液,牵拉周围组织引起的头痛不适及下丘脑损害症状;(2)通过Ommaya泵可以直接注射同位素。
- 阎志钧林志国沈红隋立森
- 关键词:颅咽管瘤
- 爱迪诱导U251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实验研究
- 2001年
- 目的 以人类成神经胶质瘤细胞系U2 5 1为实验对象 ,研究爱迪 (AD)诱导细胞凋亡的规律 ,并初步探讨了其内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爱迪分为 7 5mg/ml(A组 )、15mg/ml(B组 )、30mg/ml(C组 )、6 0mg/ml(D组 ) 4个浓度组 ,以顺铂 (DDP) 0 .4μg/ml为阳性对照组 (E组 ) ,另设一阴性对照组 (F组 ) ,观察光镜下细胞的形态变化 ,采用An nexinV PI双标记流式细胞仪凋亡检测法 ,观察爱迪诱导细胞凋亡的情况 ;采用ABC免疫组化法检查p5 3、Bcl 2和PCNA基因的表达。结果 爱迪对U2 5 1细胞具有诱导凋亡的作用 ,在 2 4h和 48h范围内 ,爱迪诱导U2 5 1细胞凋亡率与作用时间无明显关系 (P >0 .0 5 ) ,与药物浓度密切相关 (P <0 .0 1)。在爱迪浓度为 30mg/ml时 ,其凋亡率最大 ,2 4h和 48h分别为 2 0 87%和 2 0 0 9%。但爱迪浓度为 15mg/ml以上时 ,p5 3、Bcl 2、PCNA基因表达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在爱迪浓度为 30mg/ml时 ,p5 3表达高达 73 3 % ,Bcl 2降低为 2 0 9% ,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 ,PCNA表达下降。结论 爱迪有诱导U2 5 1细胞凋亡的作用 ,其诱导凋亡依赖于p5 3基因 ,并伴有Bcl 2。
- 阎志钧林志国武俏丽
- 关键词:爱迪细胞凋亡基因表达抗癌药
- 人脑胶质瘤细胞系X线敏感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00年
- 目的 研究人脑胶质瘤细胞系对不同强度X线的敏感性。方法 以BT32 5细胞系为实验对象 ,设置了阴性对照、5Gy、10Gy、15Gy、2 0Gy和 30Gy组 ,应用Varian直线加速器行单次大剂量照射。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p5 3、BcL 2和PCNA基因的表达情况 ,采用光镜和电镜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结果 2 0Gy组 48h时 ,细胞凋亡发生率最高 ,此时p5 3基因表达最高 ,BcL 2基因表达明显减弱 ,但PCNA 12h内阳性率最高 ,随着时间延长 ,其表达率明显下降 ,尤以 48h为著。结论 p5 3、BcL
- 沈红关希丽关庆柏林志国阎志钧李庆国
- 关键词:脑胶质瘤细胞凋亡X线剂量敏感性放射疗法
- X-刀治疗脑转移瘤3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 1999年
- 陈洁邓晓琴阎志钧林志国
- 关键词:X-刀脑转移瘤
- X线诱导人脑胶质瘤细胞系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01年
- 目的:探讨X-刀治疗脑胶质瘤的最佳剂量--效应关系和最佳时间--效应关系.方法:以BT325细胞系为实验对象,设置了阴性对照组、5Gy、10Gy、15Gy、20Gy和30Gy组,应用Varian直线加速器行单次大剂量照射,分别于2h、6h、12h、48h、72h和96h采用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P53、Bcl-2和PCNA基因的表达情况,采用光镜和电镜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结果:X线诱导BT325细胞系凋亡的最佳剂量为20Gy,凋亡率为66.95%.BT325细胞受一定剂量X线照射后凋亡细胞逐渐增加,12~48h左右到平台,以后即使再增加剂量,细胞凋亡也不再增加.在20Gy48h时,P53基因表达最高,Bcl-2基因表达明显减弱,但PCNA 12h内阳性率较高,随着时间延长,其表达率明显下降,尤以48h为著.且细胞周期发生G1阻滞,达85.56%,此时经FCM检测细胞凋亡发生率也最高.结论:X射线诱导细胞系调亡存在最佳剂量--效应关系和最佳时间--效应关系,且与P53、Bcl-2和PCNA基因的表达有一定的关系.
- 林志国关希丽关庆柏阎志钧戴软舜
- 关键词:脑胶质瘤细胞凋亡基因
- X线诱导人脑胶质瘤细胞系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 2000年
- 目的 探讨X 刀治疗脑胶质瘤的最佳剂量—效应关系和最佳时间—效应关系。方法 以BT3 2 5细胞系为实验对象 ,设置了阴性对照组、5Gy、10Gy、15Gy、2 0Gy和 3 0Gy组 ,应用Varian直线加速器行单次大剂量照射 ,分别于 2h、6h、12h、4 8h、72h和 96h采用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改变 ;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p5 3、BcL 2和PCNA基因的表达情况 ;采用光镜和电镜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结果 X线诱导BT3 2 5细胞系凋亡的最佳剂量为 2 0Gy ,凋亡率为 66 95 %。BT3 2 5细胞受一定剂量X线照射后凋亡细胞逐渐增加 ,12~ 2 4h左右到平台 ,以后即使再增加剂量 ,细胞凋亡也不再增加。在 2 0Gy 4 8h时 ,p5 3基因表达最高 ,BcL 2基因表达明显减弱 ,PCNA 12h内阳性率较高 ,随着时间延长 ,其表达率明显下降 ,尤以 4 8h为著。且细胞周期发生G1 阻滞 ,达 85 5 6% ,此时经FCM检测细胞凋亡发生率也最高。结论 X线诱导细胞系凋亡存在最佳剂量—效应关系和最佳时间—效应关系 ,且与p5 3、BcL
- 林志国关希丽关庆柏阎志钧戴钦舜
- 关键词:X线基因表达脑胶质瘤
- 胸膜腔内注入阿霉素合并闭式引流治疗恶性胸腔积液被引量:4
- 1989年
- 恶性胸腔积液是恶性肿瘤晚期常见的并发症,为减轻患者痛苦,延长生存期,我院采用胸膜腔内注入阿霉素(Adriamycine)合并闭式引流的方法治疗本病,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一、病例选择:胸膜腔内注入阿霉素合并闭式引流组15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龄26岁~65岁。全部病例皆经病理学和胸水脱落细胞学证实,其中肺癌10例(腺癌7例。
- 陈伟汪振源隋广杰贾淑雯蔡云华李瑞林白玉贤阎志钧刘晓民
- 关键词:胸腔积液阿霉素引流
- 立体定向手术脑内靶点计算方法的改进
- 2002年
- 目的 推导并验证MRI引导定向手术靶点计算的计算机应用程序,以代替屏幕测量法,消除靶点计算时的人为误差,并缩短计算时间。方法 应用几何学原理,按照屏幕测量法的靶点推导方法,推导靶点与定位架中点坐标的换算关系,应用改进的计算机算法计算靶点坐标,并与原屏幕测量法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判定改进算法的准确性。结果 改进算法靶点坐标计算准确,并较原算法计算误差更小,节省时间。结论 屏幕测量法坐标计算准确,但易受人为因素影响 导致误差加大,且耗时较长。计算机辅助算法简便实用、计算准确,可避免屏幕测量法计算靶点时产生的人为误差。
- 王晓峰刘玉芳林志国阎志钧浦松隋立森杨富明
- 关键词:立体定向手术MRI引导
- 立体定向活检在X-刀治疗颅内病变中的应用体会
- 1998年
- 立体定向活检在X-刀治疗颅内病变中的应用体会林志国李庆国沈红阎志钧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一院X-刀中心(150001我们于1996年11月~1997年11月为X-刀治疗颅内病变行立体定向活检86例,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6例...
- 林志国李庆国沈红阎志钧
- 关键词:颅内病变立体定向活检X-刀治疗
- 立体定向脑室内窥镜治疗颅咽管瘤1例报告
- 2002年
- 1病例介绍
刘某,男,12岁.以头痛形式起病,病程2年.查体无阳体征.CT示鞍区铃铛发条索状钙化,部分显囊性变且突入三脑室,双侧脑室扩张.
- 林志国李庆国沈红阎志钧
- 关键词:颅咽管瘤病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