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阎卫宏

作品数:7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6篇理学

主题

  • 4篇催化
  • 4篇催化剂
  • 3篇氮化钼
  • 2篇加氢
  • 2篇负载型
  • 2篇SIO
  • 2篇MO
  • 1篇氮化
  • 1篇氮化物
  • 1篇丁烷
  • 1篇丁烷氧化
  • 1篇氧化钼
  • 1篇双组元
  • 1篇水溶
  • 1篇水溶液
  • 1篇顺酐
  • 1篇脱氮
  • 1篇吡啶
  • 1篇脱硫
  • 1篇脱硫反应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7篇阎卫宏
  • 6篇辛勤
  • 4篇应品良
  • 3篇徐江
  • 3篇杨树武
  • 2篇周振华
  • 2篇齐兴义
  • 1篇高秀英
  • 1篇王新平
  • 1篇魏昭彬
  • 1篇赵秀阁
  • 1篇张耀君
  • 1篇张耀君

传媒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分子催化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Chines...

年份

  • 1篇1998
  • 3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γ-Mo_2N合成过程中的热变化及中间产物的研究被引量:4
1997年
采用DTA技术,通过改变升温速率研究了γ-Mo2N合成过程中的热变化,并经XRD、BET及IR测试,对DTA曲线中的谱峰进行归属,考察了中间产物.DTA结果表明,在MoO3和NH3程序升温反应过程中有放热峰及吸热峰出现,且随升温速率的升高,放热峰面积与吸热峰面积之比逐渐减小.结合XRD及IR结果可知,DTA曲线中的放热峰可归属为由MoO3变化为MoO2的还原峰,吸热峰则归属为由MoO2变化为Mo2N的氨化峰.在低升温速率(≤3K/min)时,氮化产物为γ-Mo2N;而在高升温速率(≥5K/min)时,氮化产物中除γ-Mo2N外还有MoO2生成,且升温速率越高,产物中MoO2的含量越高.NH3先与MoO3反应生成MoO2,然后MoO2再被氮化为γ-Mo2N.
杨树武徐江阎卫宏应品良高秀英齐兴义辛勤
关键词:氮化钼XRD
MoO_3/(TiO_2-SiO_2)催化剂的表面分散状态及催化性能的研究被引量:20
1996年
用气相流动吸附法(grafting)制备复合载体,用浸渍法(impregnation)制备MoO3/(TiO2-SiO2)催化剂.应用LRS和TPR技术研究MoO3在复合载体TiO2-SiO2表面的分散状态,发现TiO2在SiO2表面的分散可增强MoO3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MoO3在载体表面的分散阈值.催化剂的活性评价在固定床中压反应装置中进行,以69%(wt)环己烷、20%(wt)的环己烯、10%(wt)的苯、1%(wt)的噻吩混合液为反应液,以噻吩、环己烯和苯的转化率作为催化剂的HDS、HYD、BHD活性指标.结果表明,经TiO2调变后,其HDS、HYD、BHD活性都较原来高,对于不同MoO3含量的MoO3/(TiO2-SiO2),HDS、HYD催化性能测试发现,当MoO3含量低于分散阈值时,其HDS、HYD活性随MoO3含量线性上升,但在高于分散阈值后,几乎保持不变.该催化剂对苯几乎没有加氢活性,显示出很高的环己烯加氢选择性.通过分散阈值与其HDS、HYD活性的关系可知,分散阈值可作为优化加氢精制催化剂配比的一个重要参数。
周振华阎卫宏张耀军魏昭彬邓存辛勤
关键词:催化剂催化活性氧化钼
丁烷氧化制顺酐VPO催化剂的研究
阎卫宏
关键词:丁烷顺酐
大比表面双组元过渡金属氮化物及其合成
一种大比表面双组元过渡金属氮化物是由组成式AB<Sub>2</Sub>N或AB<Sub>2</Sub>N/Z表示。其中,A为IIIB族,IVB族,VB族,VIIB族或第VIII族过渡金属元素,B为第VIB族过渡金属Cr,...
辛勤张耀君齐兴义王新平阎卫宏
文献传递
锆双组元氮化物的制备及加氢脱硫性能被引量:12
1997年
高比表面(通常BET比表面大于100 m^2·g^(-1)的γ-Mo_2,作为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催化新材料,近年来引起了催化界的极大关注.在烃类加氢反应中γ-Mo_2N的催化活性可与Rh,Pd,Pt等贵金属催化剂相比拟.尤其是对石油馏分的深度脱硫、脱氮、脱氧更具特色.前人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催化剂的活性及选择性与催化剂的比表面密切相关.然而,高比表面氮化物的制备一直阻碍着这一新型、高效催化剂新材料的迅速发展.如何在缓和条件下合成出大剂量、高比表面的氮化物,并使其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就成为这类催化剂的关键所在.本文利用双组元过渡金属化合物与NH_3的程序升温氮化气固反应,合成出较大剂量。
张耀君赵秀阁周振华阎卫宏应品良辛勤
关键词:比表面加氢脱硫催化剂
SiO_2负载的氮化钼催化剂的合成与表征被引量:14
1998年
采用MoO3/SiO2和NH3程序升温反应的方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Mo含量的Mo2N/SiO2催化剂,并采用XRD、BET、XPS、TPR、H2TPD和IR等手段,结合中压下吡啶加氢脱氮反应,研究了它们的表面性质和反应性能.发现Mo2N/SiO2催化剂在反应性能和吸氢性质等方面类似于非负载的氮化钼.氮化前后,低Mo担载量催化剂的比表面积降低不大,在高Mo担载量下,由于氮化态的Mo/SiO2催化剂上出现了粒径更小的晶相γMo2N,而使其比表面积比前身态的增加.在钝化态的Mo2N/SiO2表面,有Mo6+、Mo4+和Moδ+(0<δ<2)三种价态的Mo存在,其中高价钼以氮氧化物或无定形的MoO2的形式存在,它们可在高温被还原.NO和吡啶吸附的红外结果表明,在Mo2N/SiO2催化剂上有配位不饱和的Mo中心和L酸中心存在,它们是吡啶加氢脱氮的吸氢活性中心和脱氮活性中心.
杨树武徐江阎卫宏应品良辛勤
关键词:氮化钼负载型吡啶加氢脱氮
γ-Mo_2N催化剂上H_2及NO吸附性质的TPD-MS研究被引量:4
1996年
采用TPD-MS方法研究了H2及NO在γ-Mo2N上的吸附状况.单独的H2-TPD结果表明,当H2在673K吸附时,在443K、573K及723K得到了三个H2脱附峰,表明γ-Mo2N上有三种不同能量的H2吸附位.NO-TPD结果表明,NO吸附后亦有三个脱附峰(383K、493K、543K),对应着γ-Mo2N上三种不同能量的NO吸附位:低、中、高能吸附位.NO既可以以解离状态,又可以以一种NO三聚态(dimerordinitrosyl)的形式吸附在γ-Mo2N上,这些吸附物种在脱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N2及少量的N2O.对比NO吸附在不同处理条件的γ-Mo2N上的TPD结果可知,NO是吸附在γ-Mo2N上的MO的配位不饱和中心上,这些吸附中心既可通过还原催化剂,又可通过在773K抽空钝化态的γ-Mo2N而产生,H2和NO共吸附的结果表明,预吸附H2再吸附NO后,H2和NO的脱附量均大大减少,且只有两个脱附峰出现.NO只在363K及493K出现两个脱附峰,表明预吸附氢占据了NO的强吸附位,且NO很难取代它,从而使NO只能吸附在能量较低的吸附位上;而H2只在523K及723K出现两个脱附峰,且伴随着H2的脱出有N2和H2O的产生,表明在γ-Mo2N上NO可能与预吸附氢形成了一种复合相MoHx(NO)y,它在脱附时分解为H2、N2及H2O.
杨树武纪纯新徐江阎卫宏张耀军应品良辛勤
关键词:氮化钼催化剂TPD活性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