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崇炜
- 作品数:47 被引量:1,297H指数:10
-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基于分子对接和网络药理学的僵蚕息风止痉作用机制分析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僵蚕息风止痉作用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基于文献挖掘及数据库搜索获取僵蚕化学成分,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僵蚕作用靶点,应用DisGeNET数据库收集惊厥疾病相关靶点,借助Cystoscape软件与STRING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使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同时将成分与靶点网络分析结果进行分子对接。结果:通过文献挖掘及数据库搜索共检索出僵蚕潜在活性成分18个,有效作用靶点513个,与惊厥疾病交集靶点有22个,这些靶点主要参与了细胞过程、细胞转运活性、受体活性、对刺激应答等生物过程,涉及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抗内源性大麻素信号、胆碱能突触等9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显示,僵蚕成分与潜在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本文构建了僵蚕“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为系统阐明僵蚕息风止痉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参考,同时为新药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 王巧宇刘莹申金田王开元梅荣汤建张林松闻崇炜
- 关键词:僵蚕息风止痉分子对接
- 肿瘤饥饿疗法的新靶标——内分泌腺衍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被引量:1
- 2012年
- "肿瘤饥饿疗法"是通过抑制促肿瘤血管新生细胞因子的作用,阻断肿瘤血管形成,最终实现"饿死"肿瘤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内分泌腺衍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G-VEGF)是在2001年被发现的一个组织选择性促血管新生因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EG-VEGF还兼有促进造血干细胞分化、刺激胃肠道收缩及影响肠神经系统发育等多种生理功能.EG-VEGF的异常表达与多种肿瘤及血管新生依赖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望作为相应的治疗靶点开发诊断及治疗试剂.本文对有关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作一简要综述.
- 闻崇炜宁德刚刘瑞江张业旺
- 关键词:肿瘤
- EG-VEGF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被引量:3
- 2010年
- 内分泌腺衍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G-VEGF)是首个被发现的组织特异性促血管生成因子,与多种特定组织肿瘤的发生及演进相关。该因子的发现不仅加深了我们对促血管生成因子的认识,也为提高肿瘤饥饿疗法的靶向性提供了新思路。
- 闻崇炜周夕莲刘瑞江
- 关键词:EG-VEGF肿瘤
- 化学-渗透压法温和破碎处理下大肠杆菌细胞胞内蛋白质的释放率被引量:3
- 2017年
- 恰当的细胞破碎工艺是获取胞内蛋白质的必需环节,然而现有细胞破碎技术仍有较多不足。为了研究合适的细胞破碎方法,拟通过化学法与渗透压法的联用,建立化学-渗透压法温和高效破碎大肠杆菌细胞的新工艺。结果表明:(1)单用化学法处理大肠杆菌细胞,最高仅能释放37.3%的胞内蛋白质,而化学-渗透压法最高可以释放84.2%的胞内蛋白质;对渗透压处理环节进行优化后,胞内蛋白质释放率提高至93.1%及以上;(2)以优化的化学-渗透压法释放重组原动蛋白2β(PK2β)工程菌细胞的胞内蛋白质,其中70.5%~80.2%重组PK2β呈可溶性,而超声法处理的样品中不含有可溶性重组PK2β,表明化学-渗透压法不仅简便高效、成本低廉,而且有利于保留可溶性重组蛋白质,而超声破碎法会导致可溶性蛋白发生变性沉淀而增加蛋白质分离的难度。综合分析可知,化学-渗透压法在基因工程及生物工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赵烨清石莉欧阳臻闻崇炜
- 关键词:细胞破碎可溶性
- 提高重组原动蛋白2表达水平的优化策略
- 2012年
- 原动蛋白2(PK2)是近年发现的一个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因子。采用Design-Expert 7.0.0软件对重组PK2表达的最优诱导条件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诱导起始时机与诱导物浓度是影响重组PK2表达水平的显著性因子。同时,诱导时间-诱导时机、诱导时机-诱导物浓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对PK2的表达水平具有显著性影响。试验数据拟合与极值分析表明最优诱导条件为:工程菌OD600为0.60时,采用终浓度为0.62 mmol/L的IPTG在37℃诱导培养2.82 h,此时重组PK2的表达水平为170.73 mg/L。优化后的诱导条件导致重组PK2的表达水平提高了51.1%,而所需IPTG减少38.0%,诱导时间缩短53.0%,有利于大量制备重组PK2进行后续功能研究及应用研究。
- 闻崇炜王亚丽胡萍萍毛春友盛琼戴曙辉
- 关键词:响应面法
- 金钱白花蛇碱溶性蛋白质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表征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优化金钱白花蛇碱溶性蛋白质(bmASP)的提取工艺,并对其进行SDS-PAGE、HPLC、FTIR表征。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提取pH值、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为自变量,bmASP提取率为因变量,基于Box-Behnken组合设计对提取工艺进行响应面优化,对提取产物进行HPLC、FTIR、SDS-PAGE分析。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pH值为8.0,料液比为1∶40(g/mL),提取时间为5.0 h,提取温度为45℃,bmASP提取率为5.96%。HPLC结果表明bmASP的保留时间为2.998、4.745、4.977、5.672 min;FTIR结果表明bmASP在3 551.45、3 575.95、3 413.06 cm^(-1)等处有特征吸收峰;SDS-PAGE指纹图谱结果表明bmASP分子量介于18.4~116 kDa,其中18.4~19.5 kDa、23.38~25.11 kDa、32.53~38.64 kDa、58.62~65.96 kDa的蛋白质含量丰富。结论:bmASP提取工艺的响应面模型可靠有效,结果稳定,可为金钱白花蛇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资源开发利用及真伪鉴定提供实验依据。
- 谢超刘梦宋美营尚如霞裴丹张林松闻崇炜
- 关键词:金钱白花蛇响应面优化
- Tricine蛋白质电泳定量检测溶菌酶方法的研究被引量:11
- 2012年
- 利用三(羟甲基)甲基甘氨酸(Tricine)蛋白质电泳测定蛋清中溶菌酶含量,测得散养鸡蛋清、鹌鹑蛋清、笼养鸡蛋清中溶菌酶含量分别为2.074 8、1.890 4、0.897 8 mg/mL。该方法简便易行、稳定性好,可用于溶菌酶制备工艺中原料及各阶段样品的含量检测,也可以用于测定其他类似的小分子蛋白质含量。
- 闻崇炜毛春友胡萍萍刘瑞江
- 关键词:蛋白质电泳蛋清溶菌酶
- 红藤中sargentol对PC12细胞的神经保护作用和分子对接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红藤提取物具有抗炎、抗氧化和神经保护活性,从中分离得到苯丙素类化合物sargentol。为研究其神经保护活性和潜在的作用机制,本文中采用过氧化氢(H_(2)O_(2))、鱼藤酮(rotenone)、叠氮钠(NaN_(3))致PC12细胞损伤模型评价该化合物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采用DCFH-DA探针法检测损伤细胞内氧化应激(ROS)水平。进一步采用AutoDock Vina软件与14种蛋白进行分子对接,根据打分值虚拟筛选sargentol可能的结合靶点蛋白和活性机制。发现sargentol(0.1、1、10μmol/L)对0.5 mmol/L的H_(2)O_(2)致PC12细胞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P<0.05),且明显抑制PC12细胞内ROS水平;Sargentol对鱼藤酮(10μmol/L)损伤的PC12细胞有中等强度的保护作用(P>0.05);对NaN_(3)致损的PC12细胞仅有微弱保护作用(P>0.05)。分子对接显示,sargentol与5D3I、2Y37、1E7V、4L7B和3RZF等5种靶点蛋白有良好的结合能力,其中与5D3I(Toll样受体2)和2Y37(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的结合能最高,均为-7.7 kcal/mol。这意味着sargentol可能通过抗氧化和抗炎机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汤建孙惠芳张腾腾安凤霞耿春叶闻崇炜
- 关键词:神经保护炎症分子对接
- 响应面法优化金钱白花蛇醇溶蛋白提取工艺被引量:4
- 2023年
- 以金钱白花蛇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其醇溶蛋白提取工艺,并进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高效液相色谱(HPL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指纹图谱分析。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40%、料液比1∶17(g/mL)、提取时间4 h、提取温度40℃,此时醇溶蛋白得率为0.51%。SDS-PAGE指纹图谱分析表明金钱白花蛇醇溶蛋白分子质量主要介于26.69~88.02 kDa,26.69~28.34 kDa和70.84~88.02 kDa处的蛋白质丰度较高,分别占蛋白质总量的55.2%和31.8%;HPLC结果表明,主要金钱白花蛇醇溶蛋白的保留时间为2.928和3.452 min;FTIR结果表明,金钱白花蛇醇溶蛋白在3526.67、2918.31、2357.83、1940.24、1354.05、841.90、546.07和444.52 cm^(-1)处有特征吸收峰。试验结果可为金钱白花蛇醇溶蛋白资源的开发利用及药理活性研究提供依据。
- 刘梦谢超张林松宋美营母璇闻崇炜
- 关键词:金钱白花蛇醇溶蛋白响应面
- 白芷中抗炎镇痛香豆素类成分的虚拟筛选被引量:13
- 2021年
- 目的:虚拟筛选白芷中抗炎镇痛香豆素类成分和相关的关键结合蛋白,初步探讨白芷的抗炎镇痛机制。方法:根据前期研究,确定欧前胡素(1)、异欧前胡素(2)、氧化前胡素(3)等27个含量较高的香豆素成分为分子对接的配体;选择与抗炎镇痛活性密切相关的磷酸二酯酶4(PDE4)、Toll样受体2(TLR2)和环氧化酶-1(COX-1)等18个蛋白为对接受体。采用AutoDock Vina对接配体和受体,根据结合能虚拟筛选白芷中抗炎镇痛香豆素并初步确定相关的关键结合蛋白。结果:发现与白芷香豆素结合能最高的6种蛋白是1PTW、5D3I、3N8X、3NT1、2GMX和6MYN。异欧前胡素(2)、氧化前胡素(3)、en-byakangelicol(9)、异栓翅芹醇(10)和东莨菪苷(27)对PDE4(PDB ID:1PTW)的结合能分别是-10.5、-10.5、-10.6、-10.7、-10.9 kcal/mol,化合物10对受体COX-1(PDB ID:3N8X)的结合能为-10.8 kcal/mol。结论:化合物2、3、9和10等含量丰富的线型呋喃香豆素可能是白芷抗炎镇痛活性的重要物质基础,而PDE4、TLR2和COX-1等蛋白是潜在的关键靶点。
- 金义虎陈涛刘强黄淑慧徐滢滢闻崇炜王培汤建
- 关键词:白芷香豆素抗炎镇痛PDE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