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志强

作品数:15 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3篇化学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聚氨酯
  • 3篇疗效
  • 3篇免疫
  • 3篇化疗
  • 3篇骨髓
  • 3篇硅烷
  • 3篇硅烷改性
  • 3篇改性
  • 2篇蛋白
  • 2篇多发
  • 2篇多发性
  • 2篇多发性骨髓瘤
  • 2篇有机硅
  • 2篇湿气固化
  • 2篇树脂
  • 2篇球蛋白
  • 2篇细胞
  • 2篇疗效观察
  • 2篇密封
  • 2篇密封胶

机构

  • 15篇郑州大学

作者

  • 15篇郭志强
  • 5篇李小雨
  • 5篇秦福丽
  • 5篇石丽芳
  • 4篇宋君君
  • 3篇刘兴江
  • 2篇邓梅
  • 1篇周建中
  • 1篇向兵
  • 1篇张景飞
  • 1篇曹海亮
  • 1篇郭攀
  • 1篇范忠雷
  • 1篇魏新利
  • 1篇田冬华
  • 1篇张文英
  • 1篇王琳
  • 1篇魏柳荷
  • 1篇周俊杰
  • 1篇吴林志

传媒

  • 2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临床荟萃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水处理技术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国胶粘剂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1篇2025
  • 5篇2024
  • 1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3
  • 1篇200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乌苯美司联合MPT治疗不愿静脉化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乌苯关司对中老年不愿静脉化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MPT方案,治疗组应用MPT和乌苯关司片,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和T细胞亚群。结果两组CD4^+T细胞比例治疗前均较治疗后低;CD8^+T细胞比例治疗前均较治疗后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乌苯美司联合化疗可提高化疗有效率。
秦福丽郭志强石丽芳李小雨邓梅宋君君刘艳艳
关键词:乌苯美司中老年多发性骨髓瘤免疫功能
酶联免疫吸附、显色原位杂交与免疫组化在检测乳腺癌HER2//neu表达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背景和目的 乳腺癌是世界范围内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广大女性的生命健康。随着对肿瘤发生、发展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原癌基因HER2/neu作为一个重要的预后因素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HER2...
郭志强
关键词:乳腺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原位杂交酶联免疫吸附
文献传递
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血液病患者感染诊治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3
2013年
发热是血液病患者常见的体征,可由感染、疾病本身、药物、输血、输液反应等引起。我们旨在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测定在血液病患者感染期的诊断价值及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对象与方法1.对象: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血液科就诊的发热患者105例。感染的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秦福丽郭志强邓梅石丽芳李小雨
关键词: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血液病
丙种球蛋白对白血病化疗者感染和输血的影响
2015年
目的探讨应用丙种球蛋白对急性白血病(AL)化疗者感染和输血的影响。方法 95例AL患者根据是否应用丙种球蛋白分为实验组(36例)和对照组(59例)。观察对两组患者感染、体液免疫情况及输血的影响。结果两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差异不大;实验组抗感染时间明显减少,输注血小板数量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率降低。结论在AL化疗期间应用丙种球蛋白利于感染控制,减少支持治疗费用。
秦福丽郭志强宋君君石丽芳李小雨田冬华闫春艳周建中
关键词:白血病药物疗法免疫球蛋白类输血
一种有机硅改性聚氨酯密封胶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特别是一种有机硅改性聚氨酯密封胶,由以下重量份数计的:硅烷改性聚氨酯预聚体:23‑27份、填料:40‑50份、硅烷交联剂:2.7‑3.3份、第一催化剂:0.8‑1.2份、除水剂:0.8‑1.2份、增...
刘兴江郭志强张文英魏柳荷
改良型A^(2)O-MBR工艺处理低碳氮比污水的实验研究
2024年
为强化A^(2)O-MBR工艺脱氮除磷效果,对国家管网集团某场站点生活污水进行实验研究,进行工艺工况调整和条件优化。分析碳氮比、回流比、水力停留时间对出水水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碳氮比为6~7,膜池直接回流到缺氧池条件下,改良型A^(2)O-MBR工艺的最终COD出水为13.54 mg/L,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达到了80.26%和80.13%,出水水质完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地表准Ⅳ类水的要求。实验表明,该工艺在脱氮除磷方面有显著效果,在降解污染和整体达标排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且能为厂站小型生活污水处理站提标改造的技术参数选择提供参考。
郭志强戚光辉张景飞郭攀
关键词:碳氮比回流比水力停留时间硝化作用
硅烷改性聚氨酯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24年
以聚四氢呋喃二元醇(PTMEG-1000)、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50)、二(3-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丙基)胺(TMSPMA,牌号GX-1170)和N-苯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牌号Y-9669)为原料,以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为催化剂,对聚氨酯(PU)预聚体进行封端处理,制备了一系列硅烷改性聚氨酯(SPU)树脂。在室温下进行湿气固化,并对固化后的弹性体性能进行结构和性能表征。研究结果表明:(1)结构表征说明氨基硅烷接枝到了PU体系上,证实了SPU树脂的成功合成。(2)通过对固化后的弹性体进行力学测试发现,SPU-40的力学强度最高。对固化后的SPU-40和PU弹性体进行热重分析表明,SPU-40的失重50%温度比PU提高了约32.6℃,表明硅烷的引入使得PU的热稳定性得到了提升。(3)随着Y-9669含量的增加,聚合物分子规整性逐渐降低,分子间缠绕加剧,玻璃化转变温度(T_(g))会逐渐升高。(4)随着Y-9669比例的增大,SPU树脂的黏度在逐渐升高,邵A硬度逐渐降低。(5)在硅氧烷进行交联固化过程中,仍然有一部分Si—OH裸露在聚合物表面上,并没有达到完全的交联。(6)随着GX-1170硅烷比例含量的减少,SPU弹性体表面的水接触角逐渐减小,逐渐由疏水变为亲水性。(7)硅烷加入量对于最终SPU弹性体的吸水率会有影响,进一步影响其表干时间及其固化时间。(8)由于GX-1170的氨基硅烷具有规整性,而Y-9669的氨基硅烷却不具有规整性,随着Y-9669的氨基硅烷增加,进一步增加不规整性,衍射峰逐渐变宽,因此SPU薄膜的软硬段条理性差,难以结晶。(9)随着GX-1170硅烷比例的下降,SPU弹性体的拉伸强度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断裂伸长率是逐渐上升的。最佳条件下SPU-40弹性体的力学强度高达8.67MPa,断裂伸长率为75.1%。(10)在湿热老化条件下,透射率没有明显的下降,但是其力学强度在逐渐下降。经过硅烷改性后的聚氨酯保留了本身良好的耐酸碱性能,
郭志强吴林志武金笔刘兴江
关键词:聚氨酯硅烷改性湿气固化
硅烷改性聚氨酯树脂的设计、合成及应用研究
硅烷改性聚氨酯(SPU)是以聚氨酯为主链,采用有机硅烷对聚氨酯(PU)进行封端得到,其可室温湿气固化,具有有机硅良好的耐候性、热稳定性和聚氨酯优异的机械性能。为了提升硅烷改性聚氨酯树脂和密封胶的强度,本文先后使用不同种类...
郭志强
关键词:聚氨酯有机硅点击化学湿气固化密封胶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的表达和β_2微球蛋白水平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数量、比例的变化和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探讨其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及其关系。方法流式细胞术(FCM)检测31例MM患者外周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25+T regs的比例、比浊法测定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并分析比较。结果初治、复发组CD4+T细胞比例较缓解期组下降,初治组及复发组CD8+T细胞比例较缓解期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初治组及复发组CD4+CD25+细胞比例均高于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与CD4+CD25+水平有一定相关性。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比例降低,调节性T细胞比例增高,他们的比例与β2微球蛋白水平与疾病临床状态、病情进展相关,对指导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秦福丽郭志强石丽芳李小雨宋君君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CD4+CD25+调节性T细胞Β2微球蛋白
搅拌反应釜内传热与节能安全技术研究
党林贵曹海亮郭淑雪郭志强向兵周俊杰张海营牛福增范忠雷魏新利
搅拌反应釜是流体进行质量、动量和能量传递以及化学反应的重要单元设备之一。在现代化工生产过程中,多数化学反应是在有搅拌桨的反应釜中进行的放热反应,如果产生的反应热不能够及时排放,就会因局部过热而导致产量的下降或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
关键词:搅拌反应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