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君
- 作品数:10 被引量:22H指数:1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 基于β-环糊精和二茂铁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电压刺激响应聚合物体系
- <正>刺激响应聚合物是当今高分子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其能够感受外界刺激,以自身的物理或者化学性质发生变化作为响应,能够在药物可控释放、生物传感器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电压刺激是一种清洁而简单的刺激方式,在生物医学、传感领域...
- 彭了冯岸超郭君王聂君王梓林袁金颖
- 关键词:主客体相互作用二茂铁Β-环糊精
- 文献传递
- 磁性纳米粒子表面的聚合物修饰与功能化研究
- 在磁性纳米粒子表面进行聚合物修饰,不但可以改变磁性纳米粒子在不同溶剂中的分散性,而且可以将聚合物本身的性质和功能,如环境响应性、生物相容性等赋予纳米粒子。进一步地,还能提供用于后修饰和后功能化的反应位点。几年来,我们对磁...
- 周莅霖郭君叶齐全张慧娟袁金颖
- 文献传递
- CO2刺激响应高分子体系的构筑与功能
- 闫强冯岸超刘博文郭君王聂君詹承博袁金颖
- 关键词:CO2自组装纳米反应器水凝胶
- 一种通过电化学氧化还原可逆调控单壁碳纳米管团聚与分散的方法
- 本发明属于碳纳米管的分散方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过电化学氧化还原可逆调控单壁碳纳米管团聚与分散的方法。本发明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向超分子聚合物-SWNTs复合物水溶液中加入电解质并混合均匀;向体系中施加正向电势即使纳米...
- 袁金颖冯岸超郭君梁嘉美
- 文献传递
- 一种通过电化学氧化还原可逆调控单壁碳纳米管团聚与分散的方法
- 本发明属于碳纳米管的分散方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过电化学氧化还原可逆调控单壁碳纳米管团聚与分散的方法。本发明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向超分子聚合物-SWNTs复合物水溶液中加入电解质并混合均匀;向体系中施加正向电势即使纳米...
- 袁金颖冯岸超郭君梁嘉美
- 文献传递
- 基于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电化学氧化还原刺激响应聚合物
- <正>电化学氧化还原刺激是一种清洁而简单的刺激方式。基于β-环糊精和二茂铁主客体相互作用,可以建立电化学氧化还原刺激响应体系。我们在对该体系的响应原理、结构、表征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系列具有电化学刺激应答功能的智能组装...
- 彭了冯岸超郭君袁金颖
- 关键词:超分子体系主客体相互作用分子识别
- 文献传递
- 自然灾害概率风险历史资料的有效性及其检验被引量:1
- 2019年
- 动态变化的自然-社会系统导致自然灾害风险处于动态变化中,久远的历史资料可能不是概率风险评估的有效样本,然而目前基于历史记录的概率风险评估尚未对使用的一段时间历史资料的有效性加以说明。鉴于此,通过指出自然灾害风险系统和历史记录统计口径具有动态变化性,揭示历史记录资料存在有效性问题,即一段时期的历史灾害记录序列可能存在变点,继而将变点检验方法引入自然灾害概率风险历史资料有效性检验。当前变点检验的方法众多,包括最小二乘法、广义似然比检验、贝叶斯方法、局部比较法、非参数方法等,针对具体的问题需选择合适的方法。研究指出的历史资料有效性问题,希望对后续历史资料选取的理念、选取后的风险评估理论和实践应用等方面提供参考意义,以期从数据使用层面提高灾害风险评估结果的可靠性。
- 郭君郭君
- 关键词:自然灾害历史资料有效性
- CO_2刺激响应高分子体系的构筑与功能
- <正>CO2刺激响应聚合物是在通入和排出CO2后,聚合物性质能够发生可逆变化的聚合物。我们致力于含CO2刺激响应链段的嵌段共聚物、梳形共聚物的可控合成、组装形貌调控与功能调控研究。构筑多种CO2响应的聚合物组装体,研究其...
- 闫强冯岸超刘博文郭君王聂君詹承博袁金颖
- 关键词:CO2自组装纳米反应器水凝胶
- 文献传递
- 针对不完整异构数据的自适应哈希方法及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不完整异构数据的自适应哈希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当异构数据样本缺失时,对多个模态的每个模态分别构建二分图进行马尔科夫随机游走和概率转移计算,并估计出涉及到缺失样本的邻接信息;通过自适应图学习融合...
- 朱文武郭君
- 文献传递
- 区域综合防灾减灾救灾的前沿与展望——基于2018年三次减灾大会的综述与思考被引量:21
- 2019年
- 首先,介绍了2018年三次国内外减灾大会的主要内容;其次,根据应急管理部成立背景下综合防灾减灾救灾的特征与要求,阐述了当前减灾领域的若干前沿话题,包括应对气候变化多样性风险、认识灾害系统复杂性特征、减轻区域系统性风险、关注重特大灾害影响的时空涟漪和放大效应、重视"一带一路"综合灾害风险防范、协同趋利避害与生态文明建设等。最后,展望和讨论了我国未来综合防灾减灾救灾的6个重要方面,即:(1)灾害风险科学研究将更关注多尺度、多因素、多过程灾害风险的复杂性;(2)减灾理念将更偏向趋利避害与生态文明建设;(3)灾害管理将更关注综合防灾减灾救灾的体制、机制、法制建设;(4)减灾业务实践将更关注灾害与风险防范的效力与效益;(5)灾害风险管理的国际合作将更关注生产链、供应链、物联网和生态系统等的全面风险管理;(6)城市减灾将更关注韧性城市与协同可持续发展,乡村减灾则需提升灾害设防水平。
- 郭君郭君王品吕丽莉
- 关键词:系统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