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霞

作品数:8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云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心理空间
  • 1篇心理
  • 1篇心理距离
  • 1篇言语行为
  • 1篇英语
  • 1篇英语复合词
  • 1篇语法
  • 1篇语境
  • 1篇语录体
  • 1篇语体
  • 1篇语体功能
  • 1篇语体学
  • 1篇语义
  • 1篇语义格
  • 1篇语义关系
  • 1篇语用价值
  • 1篇指示性
  • 1篇认知视阈
  • 1篇时态
  • 1篇述谓结构

机构

  • 7篇云南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邹霞
  • 1篇原一川
  • 1篇史丽娜

传媒

  • 1篇淮阴师范学院...
  • 1篇邵阳师范高等...
  • 1篇邵阳学院学报...
  • 1篇红河学院学报
  • 1篇长春工程学院...
  • 1篇福建广播电视...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英语复合词的述谓结构与语义格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英语复合词不但有着显性的句法关系,还有着隐性的语义关系。文章通过对英语复合词的述谓结构和语义格的分析和描写,揭示出英语复合词复杂的隐性语义结构关系,提出英语复合词的结构模式,并且发现,英语复合词的造字过程实际上也是句子结构的词化和结构压缩的过程。
邹霞
关键词:英语复合词语义关系述谓结构语义格
言语行为条件句的认知特征被引量:1
2012年
言语行为条件句是隐性施为句,用以表达各种言外之力。本文在心理空间理论和构式语法的理论框架内,对言语行为条件句作出认知阐释,探讨言语行为条件句的语言形式、条件性及与心理空间建构之间的关系,揭示言语行为条件句的非预测性和心理空间非选择性等认知特征。
邹霞
关键词:心理空间非选择性
近三十年来国内思辨能力研究综述被引量:5
2020年
国内外教育界一直以来都在强调思辨能力的重要性。国际顶尖大学如哈佛大学和剑桥大学都将思辨能力纳为其最高使命之一,这些学校很多专业甚至将思辨成绩作为人才选拔的指标之一。我国对思辨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与国外相较毫无差异。然而,国内外对思辨能力的研究却存在极大差异。文章基于CNKI数据库对三十年等(1988-2018年)国内思辨能力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主要概括主题、发表年度、研究层次、作者、机构及基金等六个方面研究现状,分析现存研究的特点及局限性,并对未来研究的趋势和走向作出展望。
史丽娜原一川邹霞
关键词:思辨能力主题基金
从意义的不确定性看歧义的语用价值
2001年
歧义是一个语言表达式有一种以上意义的特殊语言现象。就是这种意义未定的独特性使得歧义在语言实践中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在文学作品、广告、修辞格、政治言辞、法庭辩论、幽默笑话、日常交际等不同语言场合中,人们有意地利用歧义以达到某种特殊的语用,充分显示出歧义在语言使用中的美学价值、艺术价值、修辞价值、信息价值和交际价值等不同的语用价值。
邹霞
关键词:歧义不确定性语用价值
语法-语用界面:时态的空间指示性
2019年
语法-语用的界面在于语法形式与语用意义之间的互动关系。时间指示语常用于表达时间概念,但在语言现实中,作为时间指示元素的时态不仅可以表达时间关系,也具有空间指示性。在有些语言结构中,时态并不表达其对应的语法意义,即现在时不一定描述现在的事件或场景,而是作为指示投射触发语标示空间指示性。过去时也不一定用于描述过去的事件或场景,而是标示着说话者与现实之间的心理距离或语用上的礼貌性心理距离。
邹霞
关键词:时态心理距离
认知视阈下可预测性条件结构研究
2015年
以构式语法和心理空间理论为依据,对英语中可预测性条件句进行语言的认知分析,探讨可预测性条件结构的形式—意义关系及其心理空间的可选择性。
邹霞
关键词:心理空间
语体学视野中的《论语》研究
《论语》是中国家儒家学说的经典著作之一,对中国社会和周边国家都有深远的影响。《论语》也是一部最具代表性的语录体著作,古今中外对《论语》的研究历历不绝。本文尝试从语体角度分析《论语》的语言特征,重点探讨其语言特征是如何为语...
邹霞
关键词:《论语》语境语录体语体功能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