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建军

作品数:142 被引量:1,250H指数:20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矿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5篇期刊文章
  • 27篇专利
  • 11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3篇天文地球
  • 30篇建筑科学
  • 11篇矿业工程
  • 10篇交通运输工程
  • 9篇文化科学
  • 7篇水利工程
  • 3篇理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32篇边坡
  • 25篇滑坡
  • 17篇地质
  • 14篇地震
  • 12篇岩质
  • 10篇岩体
  • 10篇公路
  • 10篇边坡稳定
  • 10篇边坡稳定性
  • 9篇稳定性
  • 8篇地质灾害
  • 8篇岩质边坡
  • 8篇数值模拟
  • 8篇汶川地震
  • 8篇值模拟
  • 6篇水电站
  • 6篇稳定性分析
  • 6篇高速公路
  • 5篇电阻
  • 5篇岩体结构

机构

  • 136篇成都理工大学
  • 5篇成都大学
  • 4篇安徽省交通投...
  • 3篇贵州大学
  • 3篇四川省交通运...
  • 3篇中国电建集团...
  • 3篇国核电力规划...
  • 3篇上海市政工程...
  • 2篇安徽省公益性...
  • 2篇中国铁塔股份...
  • 1篇广西交通职业...
  • 1篇四川大学
  • 1篇铁道第二勘察...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重庆交通科研...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四川省建筑科...
  • 1篇中国水电工程...

作者

  • 139篇赵建军
  • 64篇巨能攀
  • 37篇黄润秋
  • 13篇赵晓
  • 10篇王运生
  • 8篇李果
  • 7篇段海澎
  • 7篇许强
  • 7篇赵伟华
  • 6篇邓辉
  • 5篇邓杰
  • 5篇兰志勇
  • 5篇霍宇翔
  • 5篇李涛
  • 4篇何朝阳
  • 4篇范强
  • 3篇王俊
  • 3篇王玉川
  • 3篇肖华波
  • 3篇贾俊

传媒

  • 27篇工程地质学报
  • 7篇水文地质工程...
  • 6篇科学技术与工...
  • 5篇地质灾害与环...
  • 5篇成都理工大学...
  • 4篇中国地质灾害...
  • 3篇武汉大学学报...
  • 3篇煤炭学报
  • 3篇路基工程
  • 3篇中国地质教育
  • 2篇人民长江
  • 2篇岩石力学与工...
  • 2篇岩土力学
  • 2篇地下水
  • 2篇中国水运(下...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水电能源科学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年份

  • 10篇2025
  • 7篇2024
  • 6篇2023
  • 6篇2022
  • 6篇2021
  • 7篇2020
  • 4篇2019
  • 9篇2018
  • 7篇2017
  • 8篇2016
  • 8篇2015
  • 8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8篇2011
  • 15篇2010
  • 9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1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公路边坡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
2024年
山区公路边坡数量多、穿越地质单元多,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多而复杂,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对边坡稳定性做出快速判断。然而,现有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很少考虑多个影响因素相互作用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影响稳定性评价结果的合理性。本文选择安徽汤屯高速公路30个代表性边坡为样本,利用相互作用关系矩阵方法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得到主要认识包括:利用相互作用关系矩阵确定了指标重要性排序和权重取值,从8个评价指标筛选出边坡尺寸、边坡坡度、边坡高度、岩体强度、结构面方位、结构面特性、结构面组合、岩体结构单元类型七个指标构建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按半定量专家取值法对指标赋分,结合指标权重计算不稳定指数(SII),划分边坡不稳定指数等级。基于相互作用关系矩阵的指标重要性排序方法为权重确定提供了一种定量计算方法,所构建的边坡不稳定指数法所得结果较好地反映了边坡稳定性实际情况,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刘豪放赵建军段海澎
关键词:相互作用关系矩阵边坡稳定性指标体系
一种滑坡灾害整治方案优选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滑坡灾害整治方案优选方法及系统,其涉及自然灾害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对初始工程措施进行筛选,结合工程整治环境参数动态匹配最优措施,显著减少人工评估成本,提升决策效率;基于整治投资成本、施工技...
敖仪斌李明洋彭攀宇赵建军赖琪毅
多源数据滑坡时空演化规律研究——以黄泥坝子滑坡为例被引量:22
2020年
滑坡演变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地质灾害体在各类数据中有不同的表现特征,同时各类数据源在滑坡不同阶段有一定的适用性。采用多源数据融合方法,利用各类数据源在滑坡体中不同的特征与适用性,研究黄泥坝子滑坡在滑前-滑中-滑后动态演变过程中的变形破坏特征和时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黄泥坝子滑坡变形破坏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启动阶段、加速变形(加速滑移)阶段、前缘扩展(减速滑移)阶段、渐进稳定阶段;黄泥坝子滑坡是在自重、降雨渗透、地震及人类工程活动造成的震动等多效应影响作用下形成的蠕滑-拉裂式滑坡。总结各类数据在滑坡不同阶段的应用,滑前阶段可应用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光学影像与地形数据确定潜在滑坡体;滑中阶段可利用光学遥感影像分析滑坡堆积体整体变形与演变趋势,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持续观测局部变形;滑后阶段可通过现场调查确定地质灾害体工程地质特征。
解明礼赵建军巨能攀何朝阳王俊
关键词:多源数据融合光学遥感
石英砂剪切带内部结构演化特征的环剪试验研究
2024年
滑坡的宏观力学特性往往受滑带内部微观结构的影响,因此深入研究滑带内部微观结构的演变规律对于滑坡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石英砂环剪试验,模拟了剪切作用下颗粒状滑带的形成演化过程,利用CT扫描成像系统及图像处理技术,定量分析剪切带内部结构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剪切位移增大,颗粒破碎导致剪切带内细颗粒逐渐增多,最终形成上下层细颗粒较少,核心层细颗粒富集的3层剪切带结构;剪切位移达到25 m时,细小颗粒在核心层两侧边界聚集形成细颗粒带,越靠近核心层边界细颗粒占比和颗粒磨圆度越大;剪切位移增大至100 m时,细颗粒带内形成2层连续发育细颗粒聚集的剪切滑动面。以上发现对于深入理解滑带的形成演化机制及内部结构的演变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欣李延黄之辉周力赵建军
关键词:滑带环剪试验石英砂CT扫描
一种室内物理模拟试验中煤层采空装置及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室内物理模拟试验中煤层采空装置及其方法,包括加热底板、设置于加热底板上的加热蜡板、用于制作成型加热蜡板的制样模具;加热蜡板包括若干个并行排列的加热棒,且若干个加热棒之间通过电阻丝串联连接,串联后的两端电阻...
邓杰赵建军余建乐巫恩歌赖琪毅赵晓
文献传递
基于数量化理论Ⅲ的地震次生崩滑灾害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5.12"地震触发了大量次生地质灾害,通过遥感解译分析,雎水河流域共触发次生崩滑灾害759处,影响因素是其控制与形成机理的综合体现,对主控因素及影响权重的分析可为防灾减灾提供一定的地质依据。本文以雎水河流域的地震次生崩滑灾害为例,采用数量化理论Ⅲ对灾害发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震次生崩滑灾害主控因素是断层上下盘、距发震断裂距离和地震烈度,起重要作用因素是岩性、坡体结构和高程,坡向和坡度影响作用最小;各影响类目中起主控作用的是F2下盘,F3上盘和碳酸盐岩岩性、距龙门山前山断裂4~7km范围和横向坡体结构;数量化理论Ⅲ计算结果与数理统计结果基本一致,表明了数量化理论Ⅲ对于分析灾害发育主控因素和主控类目分析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赵伟华巨能攀赵建军黄润秋
关键词:影响因素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高位滑坡范围预测被引量:4
2021年
以贵州尖山营滑坡为工程背景,通过对深度学习的总结与分析,建立多层感知器模型以对该滑坡危险区范围进行非线性预测研究。通过对深度神经网络算法的优化,构建64-128-32-1四层多层感知器模型,并以滑坡最大高差、滑坡体积、滑源区坡度、坡脚坡度、地层倾角作为输入量,以滑坡最大水平运动距离作为输出量对该模型进行训练,实现影响因素与运动距离的非线性映射。根据对贵州省尖山营滑坡调查和研究,尖山营滑坡区域面积约648700 m^(2),体积约1200万m^(3),属于特大型滑坡。依据最优模型对该滑坡进行滑距预测,滑坡平面直线距离1769 m区域内为危险区域。
董建辉钱珂江赵建军谢飞鸿李海军朱要强
花岗岩地区群发性降雨滑坡孕灾条件敏感性研究——以桂东南北流市为例
2025年
近年来,极端强降雨在我国南方全强风化花岗岩地区诱发了多起群发性滑坡事件,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由于区域性的极端气候、厚层风化花岗岩与不规范切坡等因素,群发滑坡频频发生。但滑坡发育特征及孕灾条件尚不明确,给地质灾害监测和防治带来挑战。文章以广西北流市花岗岩地区为研究区,采用现场调查、遥感解译与XG-boost模型,探讨了降雨型群发滑坡的发育特征、时空分布规律、破坏模式和孕灾条件敏感性。结果表明,区内两起暴雨事件共引发滑坡1 670处,以中小规模为主,占总数量的72.57%。群发滑坡集中发育于高程<300 m、坡度>75°的切坡地形下,表现出分布范围广、规模小、数量多、即雨即滑、爆发性强的特点,主要形成剪切滑移型、滑塌型及流滑型(碎屑流)三类破坏模式。距居民点距离(概率贡献为22.22%)、坡度(15.25%)、高程(14.47%)及植被覆盖度(12.01%)是诱发花岗岩地区降雨型群发滑坡的主要孕灾条件。本研究可为花岗岩地区降雨型群发滑坡的研究提供依据,在防控减灾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赵建军赖琪毅马彦飞何娜刘朔维陈海伊常鸣常鸣刘振宇
关键词:花岗岩地区破坏模式
一种基于三轴压缩试验测定岩石损伤参数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三轴压缩试验测定岩石损伤参数的方法,基于岩石的统计损伤本构模型,具体所采用的统计损伤本构模型及拟合求值的损伤参数区分了拉剪和压剪两类损伤受力状态的不同,针对拉剪和压剪损伤受力状态下的损伤参数m和F<S...
万柯赵建军廖小芳余建乐
浅谈“勘查技术与工程”特色专业综合实习教学改革
2009年
高校教学评估推进了本科教学的改革,作为四川省特色专业,成都理工大学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从综合实习改革入手,在实习组队、备课、实习教师配置、基础地质条件研究、创新性教学与团结互助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或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及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王运生冯文凯陈强赵建军
关键词:勘查技术与工程实践教学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