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良
- 作品数:37 被引量:121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术中输注血定安对血流动力学、血液学和血生化的影响
- 1996年
- 36例成年手术患者,术中失血量在1000ml 以下,分别输注血定安1000ml(n=12)、全血600ml(n=12)、平衡液1000ml(n=12)。输注后血流动力学、血液学、血生化和血气分析的各项指标与输注前比较均无明显差异。提示三组扩容效果基本相同。但输注血定安可避免输血并发症,且维持有效血容量的时间比平衡液长。
- 赵子良欧阳葆怡
- 关键词:全血血流动力学血液学血生化
- 全氟化碳汽化吸入预处理对急性肺损伤实验兔早期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全氟化碳(PFC)汽化吸入预处理对油酸型兔急性肺损伤(ALI)早期炎症因子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兔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PFC预处理组,每组6只。动物麻醉后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对照组注油酸造ALI模型后行机械通气120 min,预处理组在造模前先于经气管内汽化吸入PFC 60 min,再注油酸造ALI模型后行机械通气120 min。两组分别于麻醉通气30 min(基础值)、ALI造模成功时、ALI后30、60、90、120 min各时点检测氧合指数、PaO2、PaCO2。实验结束后留取静脉血离心取上清液,对左肺进行肺灌洗留取肺灌洗液,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及肺灌洗液中TNF-α、IL-1β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FC预处理组在各时点的氧合指数和PaO2均明显升高、PaCO2明显下降(P均<0.05)。PFC预处理组血清和肺灌洗液中TNF-α的含量分别为(211±1)ng/L、(326±9)ng/L,明显低于对照组(226±2)ng/L、(368±11)ng/L(P均<0.05);PFC预处理组血清和肺灌洗液中IL-1β的含量分别为(77±2)ng/L、(93±2)ng/L,也明显低于对照组(99±3)ng/L和(116±2)ng/L(P均<0.05)。结论:经气道汽化吸入PFC预处理60 min,可改善油酸型ALI实验兔的氧合状况,减少早期炎症因子TNF-α、IL-1β的释放。
- 余革刘瑾温晓晖赵子良陈涛肖洪广
- 关键词:全氟化碳预处理急性肺损伤炎症因子动物实验
- 瑞芬太尼在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的应用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观察比较靶控输注(TCI)下不同浓度瑞芬太尼、异丙酚复合静脉全自麻醉用于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URL)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探讨URL手术中瑞芬太尼的合理用法。方法:选择ASAⅠ级~Ⅱ级,年龄18岁~60岁拟行URL术的患者60例,依瑞芬太尼效应室(脑室)浓度不同随机分为2ng/ml、3ng/ml、4ng/ml三组,每组20例,观察记录各组病例麻醉前(T1)、麻醉诱导后5min(T2)、手术开始后10min(T3)、瑞芬太尼停药后10min(T4)各时间点的ECG、MAP、HR、SpO2,瑞芬太尼的总用药量、麻醉持续时间、停药至唤醒的时间;出现低氧血症及呼吸暂停的发生率。结果: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为2ng/ml、3ng/ml、4ng/ml组均能安全完成手术;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为3ng/ml组较2ng/ml、4ng/ml组并发症少,唤醒时间短(P<0.05),为URL术式的适当使用浓度。结论:TCI效应室(脑室)浓度为瑞芬太尼3ng/ml、异丙酚2μg/ml复合静脉全麻麻醉方式有起效快、镇痛效果完善、对呼吸循环抑制轻的优点,是URL术式较好的麻醉方法之一。
- 杨凤泉赵子良董庆龙
- 关键词:瑞芬太尼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靶控输注
- 咪达唑仑对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后阴茎异常勃起的治疗效果观察被引量:3
- 2014年
- 由麻醉引起的阴茎异常勃起常有报道[1,2]。常用的处理方法是使用α-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如去氧肾上腺素、麻黄碱、间羟胺等,但此类药物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不可忽视的不良反应,如 HR 加快、高血压危象、肺水肿甚至术中死亡[3]。自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院微创外科中心共完成了9549例男性患者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行经尿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及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发生了38例全身麻醉后阴茎异常勃起。经静脉注射咪达唑仑处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 杨凤泉张灿洲赵子良
- 关键词:静吸复合全身麻醉阴茎异常勃起咪达唑仑经尿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
- 不同补液策略对全身麻醉下经皮肾镜碎石术中无创心功能指标的影响:一项随机对照研究
- 2025年
- 目的:评估全身麻醉下俯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中不同补液策略(开放性与限制性)对无创心功能指标的影响,探索术中液体管理对心血管稳定性的作用机制,从而优化个体化补液方案。方法:本项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57例接受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的患者,随机分为开放性补液组(A组,n=25)和限制性补液组(B组,n=32)。比较两组术中关键时间点(T_(0):清醒自主呼吸、T_(1):平卧位机械通气15 min、T_(2):平卧位机械通气30 min、T_(3):俯卧位机械通气15 min、T_(4):俯卧位机械通气30 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外周血管阻力(SVR)及脉压变异度(PPV)。结果:在T_(1),T_(3),T_(4)时点A组的CO和SV显著高于B组,且T_(4)时点的SVR显著低于B组;T_(2)至T_(4)时,A组的PPV也显著低于B组(P<0.05)。组内比较显示,B组在后期时间点(T3-4)的CO和SV均较早期(T_(0-2))下降,而SVR和PPV在T_(3-4)较T_(1-2)显著上升(P<0.05)。此外,A组的术中低血压(IOH)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15)。结论:在ASAⅠ~Ⅱ级、无严重心肺基础疾病的PCNL患者中,开放性补液策略较限制性策略更能维持术中CO、SV和PPV的稳定性,并降低低血压发生率。
- 刘海燕刘彬彬余革赵子良
- 关键词:经皮肾镜碎石术全身麻醉
- 硬膜外镇痛术对胸科手术后肺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18
- 1997年
- 目的:研究硬膜外镇痛术对促进普胸手术后早期肺功能恢复的意义。方法:22例成年普胸手术后患者按需向胸段硬膜外腔注射05%布吡卡因01ml/kg,比较镇痛前后肺通气功能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都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术后FVC、FEV10和PEF降幅达647%~746%,镇痛后FVC比镇痛前明显回升(P<005);术后FEV10%无明显变化。镇痛后在非鼻导管吸氧时PaO2偏低。结论:硬膜外镇痛术对胸科手术后患者早期肺功能的恢复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 余革欧阳葆怡赵子良
- 关键词:肺功能硬膜外镇痛胸外科手术
- 托烷司琼用于腹腔镜术后呕吐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观察托烷司琼对预防腹腔镜手术后呕吐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术毕,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5ml,实验组,给予托烷司琼5mg。观察术后24h内患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结果两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实验组,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托烷司琼对于腹腔镜手术后所引起的恶心、呕吐有确切的防治作用,是一种经济、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 庄小雪吴文起梁丽霞庄上英罗燕华赵子良
- 关键词:托烷司琼腹腔镜呕吐
- 七氟醚吸入麻醉对孤立肾患者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术后肾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孤立肾患者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 PCNL)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孤立肾患者全麻下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 PCNL)60例,常规诱导插管后,每组于术毕(T1)、术后24 h(T2)、48 h(T3)、72 h(T4)时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术后1周再次复查核素肾动态检查(E1)了解肾血流情况。结果与V组相比,S组血清BUN在T2,SCr在T2、T3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4时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比较,S组BUN在T2,T3,SCr在T2、T3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4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流量吸入七氟醚麻醉在孤立肾患者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的肾功能长期无影响,可安全的用于患者。
- 曾凯辉莫力赵子良
- 关键词:七氟醚孤立肾肾功能
- 上尿道感染与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中寒战的关系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上尿道感染与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中寒战的关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有中段尿细菌培养结果,在椎管内阻滞麻醉下行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7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中寒战的发生率与上尿道感染、手术时间是否存在关系。结果上尿道感染患者行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中寒战发生率明显高于无上尿道感染患者;手术时间大于2h的患者两组寒战发生率均明显升高,中段尿细菌培养阳性患者更为明显。结论上尿道感染是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中患者发生寒战的主要原因,随着手术时间延长,寒战发生率明显升高。
- 杨凤泉赵子良梁荣丰
- 关键词:麻醉经皮肾镜寒战
- 布托啡诺与舒芬太尼在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中实施静脉麻醉的对比性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研究丙泊酚复合布托啡诺实施静脉麻醉的可行性,与舒芬太尼相比较的优缺点。方法选取我院2018-01/2019-08期间拟行静脉麻醉的手术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B组,n=100)和舒芬太尼组(S组,n=100)。B组采用丙泊酚复合布托啡诺实施静脉麻醉,S组采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实施静脉麻醉,对比2组麻醉效果、达到离室标准(Aldrete评分≥9分)的时间和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结果B组和S组麻醉优良率和术中BIS值异常增高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离室时间B组略长于S组(P<0.05),离室时2组患者BI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嗜睡发生率高于S组(P<0.05),B组术中低血压和术中胃反流发生率低于S组(P<0.05),2组呼吸抑制及术后烦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B组低于S组(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布托啡诺实施静脉麻醉效果满意,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减少术中胃反流,降低误吸风险;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值得在临床静脉麻醉中推广应用。
- 李奕男孙文泽孙伟赵子良
- 关键词:布托啡诺静脉麻醉舒芬太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