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全凡
- 作品数:35 被引量:165H指数:8
- 供职机构:广元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孤立性蝶窦病变的诊断与鼻内镜手术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探讨孤立性蝶窦病变的临床诊断及手术方法。方法对23例病例术前经CT或/和MRI检查诊断为孤立性蝶窦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病理检查证实蝶窦炎症8例、蝶窦真菌感染6例、蝶窦囊肿9例,23例全部治愈。结论对临床上有不明原因的头痛、头晕、视力模糊、眼球胀痛等眼部症状,伴回吸涕中带血患者有必要结合影像学检查及鼻内镜检查,以便早期对孤立性蝶窦病变进行诊断及治疗。鼻内镜下鼻腔进路清除蝶窦病变是治疗孤立性蝶窦病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贾全凡袁龙徐开伦罗通勇
- 关键词:蝶窦疾病鼻内镜手术
- 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对喉癌病人临床疗效及应激指标的影响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对喉癌病人临床疗效及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行喉功能保全术的喉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所有病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气管切开术治疗,观察组行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治疗。比较2组血液动力学指标、手术情况、应激反应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2组T_2、T_3、T_4、T_5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呼吸频率较T1时间点均显著升高,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_2、T_3、T_4、T_5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呼吸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微创气管切开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组T′_2、T′_3、T′_4时间点应激反应指标(血糖、皮质醇、IL-6和C反应蛋白)较T′_1时间点均显著升高,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_2、T′_3、T′_4时间点应激反应指标(血糖、皮质醇、IL-6和C反应蛋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皮肤凹陷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对喉癌病人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操作简单,减少术中出血以及手术时间,能够有效降低病人应激反应指标和术后不良反应概率,避免术后皮肤凹陷。
- 罗通勇杨华清徐开伦岳胜清贾全凡袁龙文晓蛟
- 关键词:喉肿瘤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应激反应
- 电视监视下纤维喉镜手术治疗声带息肉、小结95例被引量:31
- 2000年
- 徐开伦邓晓奕刘宁恒袁龙贾全凡邓世明
- 关键词:声带息肉声带小结电视监视
- 34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临床分析被引量:13
- 2007年
- 目的:探讨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的临床特征,误诊误治原因及影响愈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其中ⅠE局限10例,ⅠE超腔15例,ⅡE6例,ⅣE3例;发生于鼻腔29例,鼻腔外5例;行单一放疗或化疗14例,放疗加化疗综合治疗20例。结果:误诊率58.8%(20/34),误治率52.3%(18/34)。5年生存率,ⅠE局限组60.0%(6/10),ⅠE超腔组26.7%(4/15)ⅡE16.7%(1/6),ⅣE0%(0/3),各分期生存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ⅠE超腔单一治疗6例。5年生存率0%,ⅠE局限组综合治疗2例,5年生存率50%(1/2)。结论: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早期临床特征不典型,易误诊误治,确诊依赖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临床分期为影响愈后主要原因,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关键。
- 任贤灵贾全凡向光明赵泽宇徐开伦杜文
-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鼻肿瘤
- 右中鼻道骨性闭锁一例被引量:1
- 2012年
- 患者男,20岁,因'反复鼻塞、流脓涕3年'于2011年09月14日入院,既往有鼻内镜下右上颌窦开放手术史。查体见鼻中隔基本居中;左下鼻甲充血、肥大,1%麻黄碱收缩效果差;左下鼻道、总鼻道、嗅裂及右总鼻道有脓性分泌物,右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连续性黏连致使中鼻道无法窥及。鼻窦CT检查:(1)右上颌窦炎;(2)左下鼻甲肥厚。入院诊断:(1)慢性鼻窦炎(Ⅰ型2期);(2)慢性肥厚性鼻炎;(3)右中鼻道闭锁原因待查。术前准备完善后于局部麻醉(浸有肾上腺素的丁卡因棉片局部表面麻醉+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下行手术治疗(电视监视下经鼻内镜右中鼻道探查术、右上颌窦开放术、左下鼻甲部分切除及外移术)。
- 罗晓徐开伦贾全凡
- 关键词:中鼻道下鼻甲肥厚慢性肥厚性鼻炎鼻腔外侧壁中鼻甲上颌窦炎
- BIRC5、NEIL2表达水平与鼻咽癌放疗敏感性的相关性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含重复凋亡结构杆状病毒抑制剂5(BIRC5)、内切核酸酶Ⅷ样蛋白2(NEIL2)与鼻咽癌(NPC)患者放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于本院诊治的NPC患者56例(NPC组),选取同期鼻咽炎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随访结果,将NPC患者分为放疗敏感组(n=42)和放疗不敏感组(n=14),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病理组织BIRC5、NEIL2水平,比较二者在NPC组和对照组中差异,以及在NPC患者中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PC组患者BIRC5、NEIL2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前敏感组患者BIRC5、NEIL2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不敏感组(P<0.05),放疗后敏感组患者NEIL2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不敏感组(P<0.05)。BIRC5、NEIL2预测NPC放疗敏感性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9、0.817,敏感性分别为79.12%、78.77%,特异性分别为79.53%、79.86%,约登指数分别为0.587、0.586。BIRC5低表达者3年存活率明显高于BIRC5高表达者(94.87%vs. 70.59%,P<0.05);NEIL2低表达者3年存活率明显高于NEIL2高表达者(97.14%vs. 71.43%,P<0.05)。结论 BIRC5、NEIL2在鼻咽癌患者中高表达,且与患者3年生存率相关,对NPC患者放疗敏感性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 贾全凡袁龙刘冬梅常艺琼
- 关键词:鼻咽癌放疗敏感性
- 针刺联合鼻炎喷剂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观察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外用鼻炎喷剂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AR)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4例AR患儿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予鼻炎喷剂外用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连续治疗3周后评估临床疗效,观察两组AR症状体征评分、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螨特异性IgE、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的总IgE水平无变化(P>0.05);但特异性IgE水平、各类症状体征记分、血清IL-4、IL-10水平均下降(P<0.05),且联合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在针刺或用药期间未出现血、尿、便常规及肝肾指标异常的情况,仅少数患儿出现鼻出血、鼻灼热或刺激、口鼻干燥等,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刺联合外用鼻炎喷剂治疗AR患儿效果明显,能调节患儿机体免疫状态、炎性因子水平等,对于症状体征改善方面更有优势,且安全可靠。
- 袁龙罗通勇贾全凡岳胜清文晓蛟刘冬梅
- 关键词:儿童变应性鼻炎鼻炎喷剂针刺安全性
- 西替利嗪对鼻息肉细胞中JAK/STAT信号及NF-κB表达的影响
- 2018年
- 目的探究西替利嗪对鼻息肉细胞中酪氨酸激酶JAK/转录因子STAT信号(JAK/STAT)及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鼻息肉组织及正常中鼻甲组织,获取原代细胞,传代培养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正常中鼻甲细胞、鼻息肉细胞中蛋白酪氨酸激酶JAK-3(JAK3)、磷酸化JAK-3(p-JAK3)、信号传导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磷酸化STAT3(p-STAT3)、NF-κB p50、NF-κB p65的表达;给予西替利嗪处理(剂量2.5×10-7、5×10-7、1×10-6 mol/L),分别为西替利嗪低、中、高浓度组,对照组不进行药物处理。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细胞流式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免疫荧光检测鼻息肉细胞中STAT3、NF-κB p65移位情况;Western blot检测鼻息肉细胞中JAK/STAT信号通路、NF-κB、Bcl-2、Bax蛋白水平。结果与正常中鼻甲细胞相比,鼻息肉细胞中p-JAK3、p-STAT3、NF-κB p50、NF-κB p65蛋白水平均升高(P<0.05)。随着细胞培养时间延长,西替利嗪处理组细胞抑制率逐渐升高,在同一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西替利嗪处理组随着处理剂量的升高,细胞抑制率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西替利嗪处理组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且随着处理剂量的增加逐渐升高(P<0.05)。免疫荧光检测显示经西替利嗪处理后,STAT3、NF-κB p65逐渐向细胞质中移动,随着处理剂量的增加,细胞质荧光强度逐渐增强。与对照组相比,西替利嗪处理组p-JAK3、pSTAT3、NF-κB p50、NF-κB p65、Bcl-2蛋白表达均降低,Bax蛋白表达升高,且具有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鼻息肉细胞中JAK/STAT、NF-κ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被激活,经西替利嗪处理后能够明显抑制鼻息肉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JAK/STAT信号、NF-κB表达,促进凋亡蛋白的表达相关。
- 贾全凡袁龙刘冬梅常艺琼
- 关键词:鼻息肉西替利嗪JAK/STAT信号通路核转录因子
-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108例临床分析(摘要)
- 2001年
- 袁龙徐开伦成梅邓晓奕贾全凡
- 关键词:鼻内窥镜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 PPARγ激动剂对变应性鼻炎治疗机制研究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分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激动剂对变应性鼻炎(AR)治疗机制影响。方法BALB/c小鼠60只,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分为实验组、模型组、正常组与阳性组,除正常组外其他三组小鼠制备AR模型,第14 d起采用10%卵清蛋白(OVA)滴鼻以强化致敏,10μl/鼻,阳性组小鼠每次滴鼻前30 min地塞米松腹腔注射,实验组小鼠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PIO)腹腔注射,持续激发20 d。观察小鼠行为学评分、鼻黏膜通透性与病理形态,血清炎性因子含量、鼻黏膜组织Th1、Th2调控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小鼠搔鼻与喷嚏次数较正常组升高,阳性组、实验组小鼠搔鼻与喷嚏次数较模型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型组小鼠伊文思蓝含量较正常组升高,阳性组、实验组小鼠伊文思蓝含量较模型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型组小鼠SOCS1、p-STAT6、GATA3蛋白表达较正常组升高,T-bet蛋白表达较正常组降低;阳性组、实验组小鼠SOCS1、p-STAT6、GATA3蛋白表达模型组降低,Tbet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PARγ激动剂经免疫调节可使AR小鼠Th1/Th2失衡逆转,降低血清炎性因子含量与鼻黏膜通透性。
- 贾全凡任贤灵袁龙罗通勇文晓蛟
-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PPARΓ激动剂TH1/TH2失衡炎性细胞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