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德鹏
- 作品数:20 被引量:65H指数:6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花瓣状多轴锁定内固定板固定星形六部分髌骨骨折的力学研究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比较花瓣状多轴锁定内固定板与张力带钢丝环扎固定星形6部分髌骨骨折的生物力学差异,为花瓣状多轴锁定内固定板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6具尸体标本的双侧膝关节制备星形6部分髌骨骨折模型后,左右配对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标本称重后分别采用花瓣状多轴锁定内固定板和张力带钢丝环扎法固定髌骨骨折。然后,将两组膝关节标本使用定制夹具固定至CMT5105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测试前测量髌骨各骨折块间总骨折间隙;行伸膝负荷试验,记录标本从屈膝90°至伸直位时的伸膝负荷;并按伸膝负荷对标本模拟屈膝90°生理抗重力伸膝过程,记录内固定失败时的循环负荷次数和各骨折块间总骨折间隙。结果生物力学测试前,两组标本质量、各骨折块间总骨折间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10,P=0.690;t=0.650,P=0.530)。生物力学试验结果显示,两组伸膝负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90,P=0.638);试验组内固定失败时各骨折块间总骨折间隙小于对照组,循环负荷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26,P=0.013;t=2.277,P=0.046)。其中对照组失败原因均为钢丝结松动后从克氏针上滑脱;试验组5例(83.3%)螺钉从正上极骨折块脱出,1例(16.7%)螺钉从正下极骨折块滑脱。结论对于星形6部分髌骨骨折,花瓣状多轴锁定内固定板固定后力学性能较张力带钢丝环扎方法固定更佳。但该类型骨折属严重粉碎型,内固定后早期过度活动仍存在移位风险。
- 蒙德鹏欧阳跃平陈汇浩周军谢铮林耀发林浩东侯春林
- 关键词:粉碎性髌骨骨折生物力学
- 线缆经喙突-锁骨固定技术治疗肩锁关节损伤
- 目的 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常需手术治疗。肩锁关节是微动关节,复位和固定既要足够牢固,又要允许一定的活动度。传统的外科治疗方法,如锁骨钩钢板等都还没有很好解决这二者之间的矛盾。
- 蒙德鹏张伟侯春林苟三怀欧阳跃平刘岩
- 关键词:肩锁关节脱位线缆内固定
- 脊髓圆锥损伤大鼠膀胱组织形态学观察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建立脊髓圆锥损伤大鼠模型,探讨失去低级中枢神经支配后膀胱组织结构和增殖活性的改变,为经神经途径膀胱功能重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25只Sprague-Dawley大鼠分入实验组(20只)和对照组(5只)。实验组大鼠破坏脊髓圆锥,分别于术后1、4周和3个月处死,每次4只;对照组大鼠行假手术,于术后1周处死。处死的大鼠膀胱取材,行大体形态学观察、湿重测量、H-E和苦味酸-酸性品红(VG)染色,以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脊髓圆锥损伤动物模型构建成功。实验组术后1周时的膀胱湿重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时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时显著大于对照组和同组术后1、4周时(P值均<0.05)。实验组大鼠术后1周时可见膀胱黏膜坏死脱落,膀胱壁充血水肿,呈急性炎性反应表现;术后4周时可见结石形成,膀胱壁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逼尿肌和胶原纤维增生,呈慢性炎性反应表现;术后3个月时,膀胱进一步肥厚呈巨大囊袋状,逼尿肌萎缩,纤维增生,呈现萎缩表现。实验组术后1、4周的PCNA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且术后4周显著高于术后1周(P<0.05);实验组术后3个月的PCNA阳性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去中枢神经支配后,膀胱发生炎性反应、坏死、增生等一系列病理性变化,最终因组织结构严重破坏而发生萎缩。防止膀胱组织结构发生不可逆性破坏,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挽救膀胱功能是膀胱功能重建的关键环节。
- 赵建国侯春林雷德桥林浩东蒙德鹏宗海洋陈寅生蔡雨卫
- 关键词:脊髓圆锥增殖细胞核抗原
- 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复位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
- 目的:肱骨远端骨折,尤其是累及关节面的C型骨折,无论复位和固定都比较困难,特别对入路的选择要求较高.常用的肱三头肌腱膜瓣入路和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显露比较彻底,复位和固定操作也比较方便,但都有一个固有的缺点,就是肱三头肌及其...
- 张伟张竞林浩东徐盛明郭兴锋尹刚陈汇浩蒙德鹏王宏瑞侯春林
- 前外侧截骨入路+多轴锁定固定治疗累及后外侧角的胫骨平台骨折--11例报告
- 目的: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并不常见.标准手术入路尚存争议.后方入路因显露充分,能解剖复位及坚强内固定,被许多学者推崇.但术后血管神经损伤发生率较高,据报道,肢体麻木发生率为12.5%-60%,血管损伤发生率达20%.已有学...
- 蒙德鹏叶添文陈爱民
- 胫神经近端肌支移位修复高位腓深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比较胫神经近端不同肌支移位修复腓深神经的疗效。筛选出最优的供体神经支。方法从2016年6月至2016年8月,64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6只),外侧头肌支组:腓肠肌外侧头肌支移位修复腓深神经;内侧头肌支组:腓肠肌内侧头肌支移位修复腓深神经:比目鱼肌支组:比目鱼肌支移位修复腓深神经;空白组。术后4周和8周进行行为学、电生理、肌张力、肌肉湿重、组织学检测,评价各组腓深神经支配的肌肉功能恢复情况,并比较胫神经不同肌支修复腓深神经的效果。结果术后8周:外侧头肌支组、内侧头肌支组、比目鱼肌支组大鼠右足能背伸,足趾能完全张开:空白组跛行步态,右足不能背伸,右足趾不能张开,肌肉萎缩明显。术后4周:刺激坐骨神经,外侧头肌支组、内侧头肌支组、比目鱼肌支组胫骨前肌可引出CMAP,其波幅恢复率分别为(33.60±2.22)%、(33.07±2.38)%、(35.91±2.02)%,术后8周分别为(67.16±5.74)%、(66.56±3.18)%、(73.17±5.33)%,优于空白组[分别为(7.71±1.05)%、(7.84±0.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8周时外侧头肌支组、内侧头肌支组、比目鱼肌支组胫骨前肌强直收缩力恢复率、胫骨前肌肌细胞截面积恢复率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目鱼肌支组各项指标优于外侧头肌支组及内侧头肌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神经近端不同肌支均可用于修复腓深神经.其中比目鱼肌支可能为首选供体神经。
- 陈汇浩宗海洋蒙德鹏蔡雨卫侯春林林浩东
- 关键词:神经转位腓总神经损伤胫神经
- 前外侧截骨入路+多轴锁定固定治疗累及后外侧角的胫骨平台骨折——1例报告
- 目的: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并不常见。标准手术入路尚存争议。后方入路因显露充分,能解剖复位及坚强内固定,被许多学者推崇。但术后血管神经损伤发生率较高,据报道,肢体麻木发生率为12.5%-60%,血管损伤发生率达20%。已有学...
- 蒙德鹏叶添文陈爱民
-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前方入路
- 文献传递
- 重建膀胱感觉和运动神经支配大鼠模型的建立及鉴定
- 2015年
- 目的同时重建SD大鼠膀胱的运动和感觉神经支配,建立和鉴定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排尿中枢重塑及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45只雌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10只),神经根切断组(15只)和神经根吻合组(20只)。神经根切断组大鼠,将腰椎(L)4以下双侧脊神经前后根全部切断;神经根吻合组在切断脊神经根后,将双侧L4神经前后根与骶椎(S)1相应神经根吻合;对照组不做手术处理。术后6个月,取各组大鼠分别行尿流动力学检测、神经根电刺激、神经吻合口甲苯胺蓝染色、盆神经节注射荧光金神经示踪染色和膀胱湿质量测量。结果神经根吻合组大鼠膀胱最大容量、残余尿量及膀胱湿质量均小于神经根切断组而大于对照组;神经根吻合组大鼠最大排尿压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大于神经根切断组(P<0.05)。吻合神经根行电刺激可于膀胱检测到压力变化。神经吻合口甲苯胺蓝染色可见神经通过率达到54%。盆神经节内注射荧光金后,神经根吻合组可见L4脊髓节段双侧灰质荧光金染色,神经根切断组和对照组未在相应脊髓节段检测到荧光金染色。结论从形态和功能角度证明成功建立同时重建膀胱感觉及运动神经支配的大鼠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排尿中枢重塑及机制奠定基础。
- 赵建国雷德桥蒙德鹏侯春林林浩东宗海洋陈寅生蔡雨卫
- 关键词:尿流动力学荧光金神经吻合神经示踪
- 3D打印技术在复杂关节周围骨折临床带教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将3D打印教具应用于骨创伤科复杂关节周围骨折的临床教学中,探索该方法的教学效果。方法随机抽取60名在长征医院骨创伤科轮转的上海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进入研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挑选典型的股骨髁、胫骨平台骨折病例,使用CT断层扫描,数字成像及3D打印技术制成3D树脂标本。对照组采用单纯常规教学法,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结合3D打印标本进行临床带教。比较两组学员的基本资料和出科考试成绩。结果两组学员经管患者数量、经管关节骨折患者数量和教学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出科理论考核成绩为(82.14±13.25)分,高于对照组的(64.47±11.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对复杂关节周围骨折教学效果有辅助促进作用,具有良好的教学应用前景。
- 蒙德鹏陈宇林浩东欧阳跃平赵良瑜
- 关键词:教学创伤
- 钛缆经喙突-锁骨固定技术治疗肩锁关节损伤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Tossy分类Ⅲ型的肩锁关节损伤手术治疗新方法。[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对比两种方法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共48例的疗效。病例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两组:钛缆经喙突、锁骨固定组(25例),及钩钢板治疗组即对照组(23例);术中对所有病例均不过多的暴露和修复损伤的喙锁韧带。所有病例12~19个月后取出内植物,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表现进行随访,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3.5年,钛缆经喙突、锁骨固定组:Constant-Murley评分平均(93.4±8.3)分,Karlsson评分优良率96%,并发症发生率4%;钩钢板固定组:Constant-Murley评分平均(88.1±9.5)分,Karlsson评分优良率87%,并发症发生率13%。经方差齐性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Constant-Murley评分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钛缆经喙突-锁骨固定技术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一种符合生理学原理、简便和效果良好的方法。不过多的暴露和修复喙锁韧带对新鲜损伤病例愈合无明显影响却能减少损伤。
- 蒙德鹏欧阳跃平张伟刘岩张竞侯春林苟三怀
- 关键词:肩锁关节脱位钛缆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