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小云
- 作品数:15 被引量:63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诊疗进展被引量:15
- 1999年
-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系门静脉完全或部分阻塞后,在其周围形成大量侧支静脉,或阻塞后再沟通,是机体的一种代偿机制。病因为多因素性,临床主要表现为非肝病性门静脉高压征。超声检查,尤其彩色超声多普勒是确诊的重要手段。介绍药物、内镜、介入和外科手术等治疗手段;治疗步骤分为预防首次出血、治疗活动性出血和预防再出血。
- 蒋小云
- 关键词:门脉高血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病因
-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诊断——附104例报告被引量:6
- 1999年
- 目的 :观察分析 SL E13项诊断标准对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 ( SL E)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总结 10 4例儿童 SL E的临床资料。结果 :110 4例儿童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 ,阳性率最高的项目依次为免疫荧光法抗核抗体 ( IFANA)阳性 ( 90 .1% )、蛋白尿或管型尿或血尿 ( 83 .6% )、补体 C3降低 ( 75 .0 % )、非畸形性关节炎或多关节痛 ( 5 9.6% )、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 (抗 ds DNA)抗体阳性或狼疮细胞 ( L E细胞 )现象 ( 5 2 .8% )、蝶形红斑或盘状红斑 ( 4 6.2 % ) (其中盘状红斑仅 1例 )。 2符合 5~ 8项诊断标准的例数分别为 65、 4 8、 2 8、 11例。3最常见的 6项组合为蝶形红斑或盘状红斑、非畸形性关节炎或多关节痛、蛋白尿或管型尿或血尿、IFANA阳性、抗ds DNA阳性或 L E细胞现象、C3降低。结论 :SL
- 蒋小云陈述枚
- 关键词: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例报告
- 川崎病57例临床分析及随诊报告
- 2001年
- 潘晓娴马广伟蒋小云丘福珊
- 关键词:川畸病
- 小儿狼疮性肾炎7种自身抗体等测定及临床意义
- 1997年
- 目的:测定41例小儿狼疮性肾炎(LN)7种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技术测定血清抗核抗体(ANA)、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抗dsDNA)、抗Sm、抗核糖核酸蛋白(抗RNP)、抗SS-A(抗Ro)、抗SS-B(抗La)等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同时按临床病型,分肾病综合征(NS)和非肾病综合征(NNS)两组进行抗体阳性率对照。结果:ANA总阳性率68%,NS组为59%,低于NNS组的75%,其余几种抗体阳性率均低于50%,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S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显著低于NNS组,而肾功能损害者显著多于NNS组。结论:NS型LN自身抗体阳性率偏低可能与病变重和血清IgG降低有关。自身抗体阴性并不能完全排除LN,尤其NS型者的诊断。
- 蒋小云陈述枚
- 关键词:自身抗体肾病综合征
- 生长激素促进烫伤鼠肝、创面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及其结合蛋白-3 mRNA的表达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研究重组生长激素 (rhGH)在促进创面愈合过程中对烫伤大鼠肝、创面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Ⅰ (IGF Ⅰ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3(IGFBP 3)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制作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 ,每日早上 9点皮下注射rhGH 0 .3IU/d ,疗程 1 0d。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肝、创面组织IGF Ⅰ /IGFBP 3mRNA表达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血IGF Ⅰ /IGFBP 3浓度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Ⅰ、Ⅲ型胶原的表达。结果 用rhGH治疗 1 0d ,烫伤大鼠肝、创面组织IGF Ⅰ /IGFBP 3mRNA的表达、血IGF Ⅰ的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1 ) ;Ⅰ、Ⅲ型胶原的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 (P <0 .0 1 ) ;而创面愈合时间平均提前 3d。结论 rhGH可通过增加肝、创面组织IGF Ⅰ /IGFBP 3mRNA的表达 ,促进创面愈合。
- 祁少海沈锐徐盈斌谢举临利天增蒋小云
- 关键词:生长激素烫伤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质3
- 芪归合剂促进肾病综合征鼠肝IGF-1、IGFBP-3表达的研究
- 目的:观察芪归合剂对肾病综合征鼠(NS鼠)IGF-1.IGFBP-3的作用。 方法: 6周龄雄性 SD大鼠 20只.体重 155-180g,制备大鼠阿霉素NS模型,设正常对照组、NS组。NS蒸馏水治疗组和NS芪归合剂治疗...
- 蒋小云陈述枚林穗珍杜敏联赖峰莫樱苏肖丽黄文革
- 关键词:治疗组IGF-1IGFBP-3肾病综合征
- 芪归合剂促进肾病综合征鼠肝IGF-Ⅰ、IGFBP-3表达的研究被引量:7
- 2001年
- 目的 观察芪归合剂对肾病综合征鼠 (NS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Ⅰ (IGF Ⅰ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3 (IGFBP 3 )的作用。方法 制备大鼠阿霉素NS模型 ,设正常对照组、NS组、NS蒸馏水治疗组和NS芪归合剂治疗组 ,每组 5只大鼠。以放射免疫法和免疫放射法测定各组血、尿IGF I和IGFBP 3水平 ;用RT PCR法检测肝IGF ⅠmRNA、IGFBP 3mRNA表达 ;测量鼠的身长、体重和血生化指标。结果 NS组鼠体重增长 [( 4 7± 3 4 )g/ 4周 ]、身长增长 [( 2 6± 0 8)cm/ 4周 ]、血IGF Ⅰ [( 4 91±66) μg/L]、IGFBP 3 [( 10 2± 4 ) μg/L]低于正常鼠组 [分别为 ( 162± 19)g/ 4周、( 8 1± 1 5 )cm/ 4周、( 968±184 ) μg/L、( 13 3± 16) μg/L],尿IGF Ⅰ [( 2 64± 119)ng/ 2 4h]高于正常鼠组 [( 5 9± 16)ng/ 2 4h],而肝IGF ⅠmRNA表达 ( 0 5 2± 0 0 4 )与正常对照组 ( 0 5 3± 0 0 6)相似、IGFBP 3mRNA表达 ( 0 5 6± 0 0 5 )低于正常鼠组 ( 0 93± 0 0 5 )。芪归合剂治疗组肝IGF ⅠmRNA表达 ( 0 93± 0 0 5 )、IGFBP 3mRNA表达 ( 0 87± 0 0 5 )高于NS蒸馏水治疗组。结论 NS鼠存在IGF Ⅰ、IGFBP 3代谢紊乱和生长障碍 ,血IGF Ⅰ降低主要是由于尿中排出所致 ,而血IGFBP 3降低主要与合成减少有关。
- 蒋小云陈述枚林穗珍杜敏联赖峰莫樱苏肖丽黄文革
-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
- 系膜增生性肾炎患儿肾组织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01年
- 目的 研究系膜增生性肾炎患儿肾组织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DGF)及其受体 (PDGFR α、β)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弥漫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MsPGN)、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肾活检组织中PDGF、PDGFR的表达。结果 PDGF在MsPGN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肾和FSGS ,PDGFR α、β的表达高于正常肾 (P <0 0 1) ;PDGF在FSGS中的表达与正常肾相比无差异 ,但PDGFR α、β表达升高 (P <0 0 1) ;MsPGN与FSGS的PDGFR α、β表达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 蒋小云陈述枚贲晓松梁惠珍莫樱魏仁桂
- 关键词:系膜增生性肾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
- 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儿童狼疮性肾炎23例临床观察
- 2000年
- 莫樱蒋小云陈述枚魏仁桂
- 关键词:儿童狼疮性肾炎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
-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8
- 2001年
- 目的 观察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RNS)患儿生长激素 (GH)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轴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计算 2 6例RNS患儿的身高标准差积分 (HtSDS) ,以双抗放射免疫法和免疫放射法检测血、尿IGF I及其结合蛋白 3(IGFBP 3)水平和血GH基础值 ,以同年龄组正常儿童 (NC组 ,n =18)作对照。结果 RNS组血IGF I( 15 2 .6 8± 12 0 .95 )ng/ml,IGFBP 3( 2 183 .33± 1711.33)ng/ml低于NC组 ( 2 5 5 .6 8± 46 .92 )ng/ml,( 4333 .87± 112 2 .0 0 )ng/ml,( P <0 .0 5 ) ,尿IGF I( 5 .32± 2 .84)ng/mg肌酐 ,IGFBP 3( 16 .38± 8.5 5 )ng/mg肌酐高于NC组 ( 0 .90± 0 .37)ng/mg肌酐 ,( 5 .13± 1.6 4)ng/mg肌酐 ,( P <0 .0 5 ) ;RNS组的血GH水平虽低于NC组 ,但P >0 .0 5。RNS组身高标准差积分 (HtSDS) ( - 0 .42± 0 .75 )低于NC组 ( 0 .30± 0 .17) ,(P <0 .0 5 )。结论 RNS患儿存在GH IGF轴的变化 ,此变化为RNS患儿生长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 蒋小云莫樱陈述枚朱志红赖峰朱春浓
- 关键词: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儿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