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勇 作品数:14 被引量:206 H指数:7 供职机构: 上海市胸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 吴阶平医学基金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颈部超声评价胸段食管癌颈部淋巴结转移 被引量:25 2003年 目的 探讨提高胸段食管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正确率的方法。 方法 42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 ,术前行双侧颈部超声检查 ,转移淋巴结判定标准包括淋巴结的大小 (长径≥ 1 0mm)和形态 (短径 /长径 >0 5)。 结果 术前超声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 (短径≥ 5mm) 1 6例 ,触诊可扪及 5例。其中根据超声检查结果 9例判定为转移淋巴结 (cM1 LN) ,触诊可扪及 4例。本组 5例无法行肿瘤根治性切除者行非手术治疗 ;37例手术切除肿瘤的患者中 ,术后病理证实 6例颈部淋巴结转移(pM1 LN) ,其中 4例肿瘤侵犯食管外膜 (pT3)、2例术中发现肿瘤外侵 (pT4 ) ,并且均同时伴纵隔淋巴结转移 ,其中 4例还伴有腹腔淋巴结转移 ;1 1例pT1 、pT2 患者中无一例发现颈部淋巴结转移 (P =0 0 2 0 )。根据病理及临床治疗结果 ,超声判定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显著高于触诊 (40 / 4 2 ,95 %比34/ 4 2 ,81 % ,P =0 0 4 3) ,敏感性亦明显高于触诊 (82 %比 36 % ,P =0 0 81 )。全组病例中 ,有 5例 (5/ 39,1 3 % )因颈部超声检查结果而改变治疗方式。 结论 超声检查判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及准确率明显高于体检触诊 。 方文涛 张展华 陈文虎 蒋勇 陶巨蔚 周允中关键词:胸段食管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胸腺瘤良恶性鉴别和预后指标研究 2004年 本项目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末端标记法和组织病理学方法,结合大量的随访资料,对胸腺瘤EMA表达、细胞增生和凋亡及其相关基因Fas、bcl-2和p53的表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索胸腺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标志和预后指标. 陈岗 陈文虎 蒋勇 何卫中 邵坚磊 冯健民关键词:胸腺瘤 预后指标 免疫组化 组织病理学 细胞增生 贲门失弛缓症218例手术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997年 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218例,其中进腹肌层切开术149例;进胸肌层切开术45例;其他手术方法24例;14例为再次手术病例。术后随访中165例症状缓解或好转,占75.7%;肌层切开术后并发返流性食管炎2.6%(5/194);其他手术方法术后并发返流性食管炎54%(13/24);6例并发食管癌,发生率2.8%。 陈文虎 周允中 黄偶麟 蒋勇关键词:贲门失弛缓症 贲门失弛症患者手术前后食管功能分析 被引量:4 1999年 目的观察贲门失弛症患者的食管动力学功能改变的特点及经腹行贲门肌层切开术的手术疗效。方法对23例术前病例和17例术后病例进行食管动力学和pH检查,其中11例作自身手术前后对照,10例术后病例作食管腔内24小时pH监测。结果食管下括约肌的静息压力明显高于正常;食管下括约肌在吞咽时不能充分松弛;食管腔内的静息压明显高于正常;食管体均为同步收缩波,无正常的蠕动波。术后异常胃食管反流引起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为222%。结论食管功能手术前后资料提示,经腹做贲门肌层切开的手术方法简单易行,缓解症状疗效好。 陈文虎 方文涛 蒋勇 周允中关键词:胃食管反流 贲门失驰症 食管功能 胸腺上皮肿瘤的外科治疗-20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8 2005年 目的总结对胸腺上皮肿瘤(TET)的外科治疗结果以改进现有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对204例TET的外科治疗,方法为手术探查切除结合术后辅助治疗。根据WHO胸腺上皮肿瘤组织分型和改良Masaoka分期进行疗效分析。结果全组外科整体切除180例占88.2%(其中根治切除139例占68.1%,大体切除41例占20.1%),部分切除17例占8.3%,单纯活检7例占3.4%;MasaokaⅠ/Ⅱ期肿瘤的外科整体切除率显著高于Ⅲ/Ⅳ期肿瘤(100%和75%,P<0.001),其根治性切除率则更明显地高于后者(94.5N和37.2%,P<0.001)。外科整体切除病例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部分切除或单纯活检病例(524.7ml和1955.4ml,P<0.001)。24例(11.8%)患者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29人次,其中肌无力危象11人次,合并重症肌无力、部分切除或单纯活检、Ⅲ/Ⅳ期肿瘤、年龄<45岁为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独立预测因素。术后死亡15例(7.4%),其中6例死于肌无力危象。部分切除或单纯活检以及合并重症肌无力为手术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术前行激素化疗的术后肌无力危象的发生率及其死亡率均显著降低。WHO组织分型A/AB/B1型TET中Ⅰ/Ⅱ期肿瘤明显多于B2/B3/C型(87.6%和26.4%,P<0.001);其外科整体切除率显著高于B2/B3/C型(98.9%和78.3%,P<0.001)。全组术后5年和10年生存率为63.2%和50.4%。WHO组织分型B2/B3/C型、MasaokaⅢ/Ⅳ期肿瘤及部分切除或单纯活检是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根治性切除仍然是治癒TET的主要手段,术前激素化治疗有利于降低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手术风险;TET的治疗原则应以WHO组织分型和改良Masaoka分期为依据,Ⅰ/Ⅱ期、A-B1型TET切除率高、手术安全、远期预后好,手术治疗应列为首选,术后放疗并无必要;Ⅲ期以上、B2-C型TET切除率低、手术困难且风险较大,传统的“手术探查切除+术后辅助治疗”策略效果不理想,应通过诱导治疗提高切除率以改善疗效。 方文涛 陈文虎 陈岗 何卫中 蒋勇关键词:综合疗法 肿瘤分期 食管测酸测压30年回顾及展望 2025年 上海市胸科医院胸外科食管功能检测已有30多年历史,是我国胸外科唯一拥有食管功能检测的科室。历经3代食管功能检测机器的更新换代,食管腔内24 h pH/阻抗监测可以协助诊断、治疗与之相关的食管良、恶性疾病。得益于食管功能检测,除了常规的各类内镜下抗反流手术,上海市胸科医院近年来在国内率先开展系列针对食管良性疾病的工作及研究,如磁力环、双镜联合和抗反流内镜下新技术等,对疑因胃食管反流引起的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患者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及24 h pH/阻抗监测,评估患者胃食管反流与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不同治疗依据甚至外科手术干预。美国使用Bravo胶囊较多,其对于传统测酸测压有明显优势。我们大力呼吁在这一领域开展产学研结合工作,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本土制造”。 蒋勇 方文涛 李志刚 陈文虎 潘魏豪 郑艳芳 章宏 苏瑜琛 张杰关键词:食管功能 食管胃袖式埋套吻合法预防食管贲门癌切除后胃食管返流 1998年 刘江 华淑君 周允中 蒋勇关键词:贲门癌 食管切除经胸骨后重建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 目前为止手术切除仍然是食管癌的首选治疗方式,手术的方法和路径多种多样,但近年来的临床经验表明系统性的淋巴结清扫能有效地保证手术的彻底性,并提高远期治疗效果。然而对胸段食管癌进行系统性的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要求必须经右胸后外... 方文涛 陈文虎 范利民 曾克俭 陈勇 蒋勇 吴松昌关键词:食管切除术 并发症防治 吻合口瘘 文献传递 食管癌,综合治疗效果好 2003年 蒋勇 傅兰玲关键词:食管癌 肿瘤转移 19例贲门癌术后食管腔内24小时pH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6 1998年 为了解贲门癌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对19例贲门癌作部分食管胃切除左胸弓下食管胃常规端侧吻合术后病人,作食管腔内24小时pH监测,资料由计算机软件处理。在监测期间病人能正常活动、休息、进食。结果:19例监测时间平均22小时42分。以DeMester的评分标准17.96分为正常值,本组10例(占52.6%)属正常,无异常反流存在。9例有异常反流中8例>50分,属混合性反流。监测结果提示,常规手术方法术后反流发生率高且严重,在可能情况下应加作抗反流手术为宜。 陈文虎 蒋勇 周允中关键词:PH监测 食管肿瘤 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