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葛明建

作品数:91 被引量:391H指数:11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0篇肺癌
  • 29篇细胞
  • 21篇手术
  • 19篇淋巴
  • 18篇小细胞
  • 18篇非小细胞
  • 16篇胸腔
  • 15篇淋巴结
  • 14篇胸腔镜
  • 14篇切除
  • 14篇细胞肺癌
  • 14篇小细胞肺癌
  • 14篇非小细胞肺癌
  • 13篇切除术
  • 12篇外科
  • 11篇蛋白
  • 11篇肿瘤
  • 10篇术后
  • 8篇电视胸腔镜
  • 8篇外周

机构

  • 83篇重庆医科大学...
  • 7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遵义县人民医...
  • 2篇盐亭肿瘤防治...
  • 2篇重庆市巴南区...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 1篇重庆大学
  • 1篇重庆市璧山区...

作者

  • 86篇葛明建
  • 25篇李良彬
  • 22篇吴庆琛
  • 20篇王梅
  • 13篇秦治明
  • 10篇张玉洪
  • 10篇杜铭
  • 10篇温剑虎
  • 7篇向小勇
  • 6篇陈力
  • 5篇范盛浩
  • 5篇李强
  • 5篇汪斌
  • 4篇黎力
  • 4篇赵晓龙
  • 3篇陈亮
  • 3篇时德
  • 3篇黄窍铭
  • 2篇张敏
  • 2篇黄春

传媒

  • 12篇重庆医科大学...
  • 9篇重庆医学
  • 8篇中国胸心血管...
  • 8篇中国肺癌杂志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肺癌杂志
  • 3篇中国微创外科...
  • 3篇医学信息
  • 2篇医学综述
  • 2篇医学信息(医...
  • 2篇肿瘤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创伤外科杂志
  • 2篇中华胸心血管...
  • 2篇中国细胞生物...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世界科技研究...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癌症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7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RT-PCR法检测肺癌患者区域性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病理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分析RT PCR法检测区域性淋巴结中肺癌微转移的临床病理相关性。方法 区域性淋巴结共 2 61枚 ,取自 4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肺癌患者 ,将每枚淋巴结均分为两等份 ,分别进行病理学检测和细胞骨架角蛋白 19(CK1 9)基因的表达分析。结果  18例患者同时被病理检查和RT PCR法证实存在淋巴结转移 ;另 2 2例病理学检查未检测到淋巴结转移 ,但RT PCR法检测到其中 6例存在淋巴结肺癌微转移。40例患者中 ,RT PCR法显示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癌肿侵犯血管、肿瘤分化等级和肿瘤的P TNM分期有密切关系 (P <0 .0 5 )。 2 2例病理检查未发现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 ,淋巴结微转移与肿瘤大小和肿瘤的P TNM分期有密切关系 (P <0 .0 5 )。普通病理检查则显示淋巴结转移与否与患者的各临床病理指标之间无明显关系。结论 RT PCR法在检测淋巴结转移方面较普通病理检查优越 ,它能准确地检测到存在于淋巴结中的肿瘤微小转移灶 。
葛明建王梅李良彬张玉洪
关键词:RT-PCR法肺癌淋巴结转移聚合酶链反应
CK19 RT-PCR法检测淋巴结中肺癌微小转移灶被引量:12
2000年
目的 探索检测淋巴结中肺癌微小转移灶的新途径。方法 区域性淋巴结共 15 9枚 ,取自 2 0例可手术的原发性肺癌患者 ,将每枚淋巴结均分为两等份 ,分别进行癌转移的病理学检测和细胞骨架角蛋白 19(CK19)基因的表达分析。结果 本实验建立的CK19RT PCR法可检测到 1× 10 7个正常淋巴细胞中存在的 10个肺癌细胞。在被测的 15 9枚淋巴结中 ,42枚被病理切片和分子学方法同时证实存在转移 ,在余下的 117枚病检阴性淋巴结中 ,CK19RT PCR还发现 2 5枚存在微小转移。结论 与传统病理学检查相比 ,CK19RT PCR法可提高淋巴结癌转移检出率 。
葛明建王梅李良彬张玉洪黄天禄
关键词:淋巴结角蛋白聚合酶链反应
心脏大血管损伤56例被引量:4
2001年
李良彬温剑虎吴庆琛秦治明杜铭葛明建
关键词:穿透性心脏损伤大血管损伤
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中肺内淋巴结清扫相关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7年
目前肺癌在世界范围内的各种恶性肿瘤中居病死率之首,其发病率逐年上升,而5年生存率约为16%,病理分型以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为主[1-2]。国家癌症中心和卫计委对我国2008年的恶性肿瘤统计分析发现,肺癌在我国城市和农村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排在第一位,其中病死率男性为62.47/10万,女性为29.39/10万.
毕磊葛明建
关键词:肺肿瘤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清扫
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前瞻性对比研究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比较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与传统开胸术后常见并发症心律失常的发牛率。方法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138例符合研究标准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纳入研究,术前两组患者采用年龄(±5岁)和相关基础病史配对方案,其中68例行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70例行常规开胸于术治疗,前瞻性对比观察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新发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同时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近期疗效。结果肺Ⅱf切除术后新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电视胸腔镜手术组为17.6%(12/68例),常规开胸手术组18.6%(13/70例),其中两组均以房颤最常见,占术后心律失常的60%,但搴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两组差异尤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率分别为1.5%和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结论肺叶切除术后最常见的一t9律失常为房颤,其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与手术方式无关,微创手术并不能降低其发生率,尚需要有效预防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方法。
王小文黄春葛明建汪斌向小勇
关键词:心律失常胸腔镜检查胸外科手术
胸引管在胸外科的临床应用进展
2025年
胸引管是经皮置入或者手术后放置在胸膜腔中的引流管,用于引流胸腔内异常液体或空气。其在胸外科应用非常普遍。随着时间的推移,胸引管在胸外科的应用已经有了很大发展,本文将结合国内外文献对胸引管的类型、安放、固定、引流装置、适应症、拔出时机、并发症及免放胸引管进行综述。A chest drainage tube is a catheter that is percutaneously inserted or placed post-surgically into the pleural cavity to drain abnormal fluids or air. It is widely used in thoracic surgery. Over time, the application of chest drainage tubes in thoracic surgery has significantly evolved.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types, placement, fixation, drainage systems, indications, timing for removal, complications, and the possibility of avoiding chest drainage tubes, based on bo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literature.
罗一凌葛明建
关键词:胸腔引流胸外科
RT-PCR法检测食管鳞癌患者淋巴结微转移的预后意义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评价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法检测淋巴结食管癌微转移的预后意义。方法 同时运用RT PCR法和常规病检法对 2 3例食管鳞癌患者区域淋巴结 (n =10 4)转移灶进行测定 ,并且分析两种检测结果对术后生存的影响。生存分析用Kaplan Meier法 ,预后分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 寿命表法估计术后 5年生存率 ,mN阴性者为5 7 14 % ,mN阳性者为 15 3 8% (P =0 0 10 3 )。通过 3 0个月 ( 2~ 60个月 )的中位观察期发现 ,存在淋巴结微转移的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期显著短于无微转移者 (Log rank时序检验 ,P =0 0 0 16)。多因素分析显示有无淋巴结微转移 (mN)可作为一项独立的预后因素 (P =0 0 2 10 ) ,病检法测定结果 (pN)对预后无显著影响 (P =0 10 3 1)。结论 RT PCR法检测淋巴结微转移结果对食管鳞癌患者术后生存有显著影响 。
葛明建李良彬张玉洪王梅
关键词:食管肿瘤淋巴转移预后
Dicer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及与癌细胞增殖的相互关系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核酸内切酶Dicer、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m,PCNA)蛋白的表达,探讨它们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Dicer和PCNA在57例肺癌组织和16例癌旁正常肺组织表达情况,并结合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57例NSCLC Dicer蛋白失表达率50.9%,16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为37.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icer蛋白在肺腺癌失表达率为66.7%,鳞癌中为37.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icer蛋白在高分化癌组(33.3%)失表达率低于低分化癌组(76.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p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年龄、性别无关(P>0.05);NSCLC癌组织中Dicer高表达和低表达的PCNA平均指数分别为(37.61±20.31)%、(48.32±25.34)%(P>0.05)。结论:Dicer蛋白失表达可能参与肺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影响肺肿瘤细胞的分化方向,没有直接影响PCNA蛋白表达。
章少中向小勇陈力葛明建
关键词:DICER癌细胞增殖非小细胞肺癌免疫组化
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非计划性扩大手术原因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肺癌是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手术是早期肺癌的首选治疗方式。虽然肺叶切除术目前仍是早期肺癌的标准术式,但多个研究显示,肺段切除治疗ⅠA期肺癌的围术期并发症及远期生存率等与肺叶切除术类似。如Kamel等[2]的研究中,将362例肺叶切除与52例肺段切除进行4∶1倾向性匹配,比较肺叶切除156例和肺段切除46例结果,中位随访时间34个月,二者5年无复发率(72%vs.69%,P=0.679)及肿瘤特异性生存率(92%vs.83%,P=0.55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naitis等[3]的研究中,对2009~2015年肺段切除与肺叶切除倾向性匹配后各1177例进行比较,术后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93.6%vs.93.3%、86.0%vs.86.8%、79.2%vs.80.7%、72.9%vs.74.2%、67.5%vs.66.1%,认为二者术后生存率相仿;Suzuki等[4]的研究中,肺段切除与肺叶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7.4%(151/552)和26.2%(145/554);Stamatis等[5]的研究中,肺段切除与肺叶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1%(6/54)和14.8%(8/54)。
陈旭葛明建
关键词:肺段切除胸腔镜远期生存率标准术式
胸外科术后镇痛研究进展被引量:22
2018年
开胸术后的剧烈的疼痛可诱发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肺炎、肺不张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术后镇痛一直是胸外科关注的重点。有效的镇痛可缓解患者的疼痛,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目前开胸术后常用的镇痛模式有患者自控静脉镇痛、胸段硬膜外阻滞、胸椎旁神经阻滞、肋间神经阻滞以及切口局部麻醉药浸润等,多模式镇痛是发展趋势。
廖小勇葛明建
关键词:开胸手术疼痛术后镇痛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