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葛政俊

作品数:44 被引量:132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风险创新基金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5篇石油与天然气...
  • 1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2篇油气
  • 12篇凹陷
  • 10篇盆地
  • 8篇金湖凹陷
  • 8篇成藏
  • 7篇油藏
  • 6篇苏北盆地
  • 6篇储层
  • 5篇戴南组
  • 5篇地层
  • 5篇微相
  • 5篇非均质
  • 5篇非均质性
  • 5篇CO
  • 5篇沉积微相
  • 4篇地质
  • 4篇岩性
  • 4篇油气成藏
  • 4篇陆相
  • 4篇高邮凹陷

机构

  • 18篇中国石化
  • 14篇中国石油化工...
  • 10篇江苏油田
  • 3篇东北石油大学
  • 3篇西南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44篇葛政俊
  • 14篇刘金华
  • 5篇钟思瑛
  • 5篇姚富来
  • 5篇唐建东
  • 4篇夏步余
  • 4篇林波
  • 3篇毕建福
  • 3篇张顺康
  • 3篇程平
  • 3篇毕天卓
  • 2篇唐建东
  • 2篇孙东升
  • 2篇杨少春
  • 2篇王一博
  • 2篇王智林
  • 2篇奥立德
  • 2篇马世忠
  • 2篇闵路
  • 2篇刘金华

传媒

  • 4篇油气地质与采...
  • 4篇复杂油气藏
  • 3篇油气藏评价与...
  • 2篇大庆石油地质...
  • 2篇大庆石油学院...
  • 2篇断块油气田
  • 2篇特种油气藏
  • 2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内江科技
  • 1篇安徽地质
  • 1篇小型油气藏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石油地质与工...

年份

  • 5篇2025
  • 6篇2024
  • 7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8
  • 3篇2006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驱后期断块油藏CO_(2)气顶与人工边水组合驱压力恢复规律被引量:3
2021年
水驱后期断块油藏注入水无效循环造成压力提升困难,所提出的CO_(2)气顶与人工边水组合驱技术被认为可有效解决该问题。为了研究组合驱储层压力恢复规律,对压力恢复速度与注入速度等参数的关系、以及注水、注气速度和注入时机的优化开展研究。因此,利用室内实验评价压力恢复速度与注气量、注气速度及注气注水速度比之间的定性关系;应用数值模拟方法,结合单因素分析法及正交试验设计法验证实验结果,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建立压力恢复速度与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回归了相关性预测模型。最终对比优化了组合驱技术政策。研究结果表明,组合驱效果与注入速度、注气量及注气注水速度比呈正相关,对于注气速度最敏感。组合驱注气速度与注水速度存在最优值与最优匹配关系,进而建立了组合驱注入时机确定图版。
刘炳官林波王智林孙东升葛政俊顾骁
一种断块地质体CO<Sub>2</Sub>封存能力评价与封存量计算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断块地质体CO<Sub>2</Sub>封存能力评价与封存量计算的方法,包括:从断层封闭机理出发,考虑断层封闭能力,利用地层岩性、密度、断层泥质含量、断层排替压力、断层两盘对接情况、断层两盘压力判断断块地质...
葛政俊李晓凤刘炳官王智林林波孙东升
苏北盆地深层致密储层“甜点”表征及体积压裂参数优化方法
2025年
按照“油层下面找油层”的思路,江苏油田的勘探开发逐步向深层进军,苏北深层致密、特低渗油藏已逐步成为油田增储建产的重要领域。受复杂构造、沉积、裂缝等因素影响,苏北深层致密储层效益开发难度大。围绕苏北深层致密油藏储量有效动用进行了研究:“甜点”描述方面,针对苏北深层致密油藏特点,通过融合地质、物探、油藏、工程、经济等多学科的资料,形成了地质-地震一体化致密砂岩储层表征方法、多参数综合表征和评价方法,实现了致密储层的精准刻画,有效地指导了致密储层分类与“甜点”优选;体积压裂方面,通过采用提高压裂缝控体积、暂堵转向提高裂缝复杂程度、组合加砂提高裂缝充填体积等工艺,并结合区块储层特征开展针对性优化,初步形成了适合江苏深层致密储层特征的体积压裂改造技术;技术政策优化方面,通过开展井型、开发方式、压裂参数的优化和井网方案的迭代优选,保障致密油藏稳产;钻井高效提速配套方面,通过优化钻井工艺和布井方案,实现了提速降本、节约投资。研究成果有效指导了矿场试验,在X17、F125、Y48区块部署实施7口常规井和1口水平井。其中,常规井单井平均产油量超过6 t/d,水平井产油量稳定在10 t/d以上,实现了苏北深层致密油藏储量有效动用,研究方法和现场试验可以为其他致密油藏储量的开发提供技术参考和借鉴。
唐建东张顺康林式微葛政俊林波
关键词:一体化体积压裂
油气区水下分流河道内部建筑结构模式的建立被引量:37
2006年
地下单砂体的内部薄夹层及其建筑结构对注入剂驱油及剩余油形成的作用越来越大,但具体的结构模式难以确定.提出了以水下河道沉积模式为指导,采用岩心、近距离对子井等建立河道内部结构体及界面级次垂向序列,确定4级界面产状;根据平面微相、河流工程参数预测河宽,并结合密井组解剖预测4级结构体及薄夹层规模;按薄夹层密度与频数确定其发育程度;由此建立水下分流河道单砂体内部建筑结构模式的研究方法.以杏南油田PⅠ33b及PⅠ21a单元为靶区,应用该方法确定了水下分流河道单砂体内部建筑结构理论模式和研究区实际模式.
马世忠王一博崔义葛政俊郝兰英
关键词:水下分流河道单砂体建筑结构
苏北盆地江苏油田CO_(2)驱油技术进展及应用被引量:6
2024年
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对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而CO_(2)驱油埋存是其重要内容。苏北盆地江苏油田针对复杂断块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技术瓶颈开展CO_(2)驱油技术攻关及多种类型矿场试验,形成了以重力稳定驱、驱吐协同等为特点的复杂断块油藏CO_(2)驱油的4种差异化模式,成功开展了花26断块“仿水平井”重力稳定驱等技术先导试验,建成了10×10^(4) t的复杂断块油藏CCUS示范工程。江苏油田累计注入液碳量30.34×10^(4) t,累计增油量9.83×10^(4) t,实现了较好的增产效果及经济效益。技术研究及试验可为其他复杂断块油藏的CO_(2)驱开发提供参考借鉴。
唐建东王智林葛政俊
关键词:复杂断块提高采收率
红台油气田鼻状构造油气富集规律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对红台地区油气来源、分布特征、运移通道、油气藏类型及生储盖组合等进行了研究,通过红台2与红台6的油气藏对比分析,认为该区主要发育岩性-构造复合油气藏、岩性上倾尖灭油气藏及岩性透镜体油气藏。红台6油气藏发育的鼻状构造脊线为低势区,是有利的油气运移通道和油气运移的指向与汇聚地点。通过对鼻状构造油气富集规律和条件的研究,认为鼻状构造油气富集的条件除构造因素外,还受生油条件、沉积相带等因素的影响。
刘金华杨少春葛政俊姚富来毕建福
关键词:鼻状构造油气成藏油气藏类型吐哈盆地
民南扶余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剩余油研究
本文以民南区块扶余油层为例,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观点,针对民南区块“区大、(同生)断层多、斜井多、标准层少、叠层砂发育、骑墙河道多、垂向单元多而小”等对比难题,采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新理论,提出“逐级‘标准等时面’控制下...
葛政俊
关键词: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性剩余油扶余油层
文献传递
川西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前陆盆地可容空间变化特征与油气成藏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本文利用川西盆地"安县"运动产生的不整合面,对存在多个地层划分分区的川西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层进行了岩性地层和层序地层的对比和划分。在具体分析了前陆盆地逆冲断层的幕式活动基础上,提出了前陆盆地中可容空间变化的不统一性,并且进一步在总结Posamentier(1992)利用盆地中构造沉降速度的分带现象将前陆盆地二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前陆盆地可容空间变化带分为四带:消失带、减小带、增加带、产生带。进而从构造运动、气候变化、物源供给和河流平衡剖面迁移四个方面对影响前陆盆地可容空间变化特征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河流平衡剖面迁移在前陆盆地中起到比断陷湖盆中更为重要的作用。
刘金华杨少春张世奇毕建福葛政俊
关键词:前陆盆地层序地层可容空间
苏北盆地CO_(2)气藏成藏规律及富氦成因被引量:5
2023年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提出,CO_(2)地质封存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针对苏北盆地已发现的CO_(2)气藏,利用δ^(13)C值、^(3)He/^(4)He值等的分析,对CO_(2)气藏分布、CO_(2)来源以及富氦气藏He富集成因等进行研究。认为苏北盆地CO_(2)气藏主要分布于盆地南侧的苏南隆起区、苏南隆起与东台坳陷交接处的断裂带以及断裂带外延断层发育区,苏北盆地CO_(2)整体为幔源岩浆成因,黄桥气藏中的氦气为混合来源。在前人提出He的富集过程主要与CO_(2)的溶解与矿化有关的基础上,提出He富集成藏可能是CO_(2)大量溶解和散失而形成的观点。
刘金华葛政俊李晓凤
关键词:苏北盆地成藏条件
周庄油田戴一段岩性上倾尖灭油藏成因分析
2017年
高邮凹陷周庄油田戴一段油藏存在油藏类型及砂体展布等认识不清的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岩心观察和粒度特征分析等研究认为,研究区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局部发育三角洲沉积。以砂体的展布规律为主要依据的物源方向进行研究认为,周庄地区E2d1沉积时期存在来自吴堡低凸起和北西方向的"双向物源",并利用单一小层的解剖,在E2d11砂组4小层中发现了2个物源交汇处发育的一条砂岩尖灭带。研究区E2d12下段9、10号小层属于岩性上倾尖灭油藏。通过对该油藏类型的新认识,重新预测了砂体的边界,并成功对周15井实施了侧钻,为该油田的滚动扩边提供了方向,初步估算可增加经济可采储量超过60×104t。
刘金华夏步余葛政俊闵路毕天卓
关键词:岩性油藏沉积微相戴南组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