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丽莎

作品数:10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武警四川总队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慢性
  • 5篇阳性
  • 5篇肝炎
  • 5篇HBEAG阳...
  • 4篇乙型
  • 4篇乙型肝炎
  • 3篇点突变
  • 3篇乙型肝炎病毒
  • 3篇突变
  • 3篇慢性乙型
  • 3篇慢性乙型肝炎
  • 3篇免疫
  • 3篇基因
  • 3篇基因点突变
  • 3篇肝炎病毒
  • 3篇肝炎患者
  • 3篇肝硬化
  • 3篇病毒
  • 2篇乙肝
  • 2篇乙肝患者

机构

  • 10篇武警四川总队...
  • 4篇解放军第30...
  • 1篇解放军第三○...
  • 1篇解放军302...

作者

  • 10篇罗丽莎
  • 9篇张继万
  • 6篇何鹏飞
  • 6篇周建丽
  • 6篇隆莉
  • 6篇张晓芳
  • 5篇赵志勇
  • 5篇王海滨
  • 4篇刘娴
  • 1篇李兴伟
  • 1篇康宁
  • 1篇王滨容
  • 1篇王海滨
  • 1篇黄译锋
  • 1篇邝敏
  • 1篇隆丽

传媒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肝脏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武警医学院学...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西南军医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2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肝炎患者血清透明质酸单项升高的临床意义
2008年
目的研究慢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四项中血清透明质酸(HA)单项升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解放军第三○二医院2006年8月—2007年4月临床检测的肝纤维化四项单项 HA 升高的713例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胆碱酯酶(CHE)及 HBVDNA 定量等指标,按 HA 升高程度进行分组分析,同时动态观察 HA 变化与肝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在被检测的3 889例慢性肝炎患者中,单项 HA 升高者713例(18.3%)。随着血清中 HA 水平升高,患者血清胆红素呈相应升高趋势。HA>500mg/ml 组的 TBIL 显著高于 HA<500mg/ml 组(P<0.01),CHE 则随 HA 的升高相应呈下降趋势;HA>1 000mg/ml 组的患者,CHE 下降显著(P<0.001),但 HA 的变化与血清 HBV DNA 含量的变化无明显关系(P>0.05)。动态研究表明,随单项HA 含量的下降,慢性肝炎患者的血清 TBIL 亦显著下降,CHE 明显回升。结论血清单项 HA 水平升高与肝脏功能损伤程度关系密切,可作为动态观测肝脏功能变化的指标之一。
张继万王海滨张晓芳隆莉王滨容罗丽莎邝敏
关键词:慢性肝炎透明质酸总胆红素胆碱酯酶
一次性注射器加输液器治疗大量腹腔积液
2007年
腹腔积液是临床常见的病症,对大量腹腔积液的患者需定期抽放治疗,以减轻临床症状。传统的腹腔穿刺法需使用腹腔穿刺包,两人配合操作,助手扶持并固定穿刺针,操作者反复抽取腹腔积液,既费时又费力,且患者腹部暴露时间长,易受凉感冒。我科自2002年7月-2007年1月,对24例肝硬化失代偿期伴大量腹腔积液的患者,采用一次性注射器加一次性输液器引流放腹腔积液,既经济又省力,且无1例出现不适症状,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罗丽莎张继万
关键词:大量腹腔积液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输液器肝硬化失代偿期临床症状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红细胞补体受体Ⅰ型分子基因点突变与HBV DNA含量的关系
2011年
目的研究免疫应答和耐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红细胞补体受体Ⅰ型分子(CR1)基因点突变与HBV DNA含量变化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肝脏功能正常、血清HBV DNA大于106IU/ml的114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免疫耐受组研究对象,选择初次发生转氨酶高于正常值2倍以上伴或不伴有肝细胞性黄疸的11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免疫应答组研究对象。采用PCR和HindⅢ酶切技术对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多态性进行分类。用细胞核酸释放剂(CNR)裂解细胞,释放HBV DNA,对白细胞HBV DNA进行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免疫应答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红细胞CR1基因点突变率明显低于免疫耐受组和正常人群(P<0.05)。在免疫应答组中,CR1基因发生点突变患者的血清和白细胞HBV DNA含量均明显高于未发生点突变者(P<0.05);在免疫耐受组中,红细胞CR1基因发生点突变和无点突变的患者其血清和白细胞HBV DN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检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红细胞CR1基因点突变对了解乙型肝炎患者清除HBV的能力、评估病情发展、判断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罗丽莎张继万周建丽何鹏飞隆莉张晓芳赵志勇刘娴王海滨
关键词:点突变乙型肝炎病毒基因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与血清sCR1变化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RNIAF)与血清可溶性Ⅰ型补体受体(sCR1)的浓度变化,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8例肝功能正常、血清HBV DNA大于106 U/mL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肝功能正常组,48例转氨酶高于正常值2倍以上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肝功能异常组。检测RNIAF,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定量检测试剂盒测定血清sCR1含量。结果肝功能异常组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RNIAF较肝功能正常组及健康对照组显著下降,而sCR1含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态观察持续肝功能异常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RNIAF与血清sCR1含量变化,显示二者呈明显负相关(r=-0.91)。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CR1含量与凝血酶原活动度也呈明显负相关(r=-0.87)。结论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RNIAF与血清sCR1的含量变化与肝脏功能损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判断肝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罗丽莎张继万周建丽何鹏飞隆莉张晓芳赵志勇刘娴王海滨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慢性乙型肝炎红细胞免疫黏附
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的变化及意义
2011年
目的:研究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red cell nature immune adhesion function,RNIAF)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血清HBV DNA大于106 IU/ml的60例肝功能正常、32例初次出现肝功异常及26例反复肝功异常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肿瘤细胞功能实验,对118例研究对象及30例正常人的RNIAF进行测定。结果:肝功能正常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RNIAF与正常人群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初次出现肝功异常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RNIAF显著高于肝功正常的HBeAg阳性患者及正常人群(P<0.01);反复出现肝功异常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的RNIAF则显著低于肝功正常的患者及正常人群(P<0.01)。持续肝功异常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的RNIAF随着病程延长而逐渐下降,肝功能恢复后其RNIAF有所回升。结论: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RNIAF的变化与其疾病的不同时期及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该类患者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
罗丽莎张继万周建丽何鹏飞隆莉王海滨
关键词:HBEAG阳性慢性乙肝免疫粘附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与血清sCR1变化的相关性
2012年
进入血液中的病原体或机体产生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将直接或间接激活补体C3,产生C3b、C4b等补体片段,这些片段将病原颗粒或循环免疫复合物与红细胞表达的补体受体1型分子(CR1)连接成免疫复合体,然后通过FC段或补体C端与吞噬细胞的FCR或CR结合,从而活化吞噬细胞[1],释放蛋白水解酶,
罗丽莎张继万周建丽何鹏飞隆莉张晓芳赵志勇刘娴王海滨
关键词: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阳性抗原-抗体复合物循环免疫复合物补体C3
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1年
顽固性腹水是肝硬化的临床终末期表现之一,亦称抗利尿剂性腹水,临床治疗耗时耗资,疗效较差,且易出现感染、出血、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等并发症。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是近几年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一种方法,该法具有住院时间短、见效快、临床疗效显著等优点,
罗丽莎张继万李兴伟黄译锋
关键词:肝硬化腹水
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红细胞补体受体Ⅰ型分子基因点突变的分布及意义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免疫耐受与应答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红细胞补体受体Ⅰ型分子(complement receptor type1,CR1)基因点突变分布特点及数量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14例肝脏功能正常、血清HBV DNA含量大于106IU/mL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作为免疫耐受组研究对象,选择110例初次转氨酶高于正常值2倍以上伴或不伴有肝细胞性黄疸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为免疫应答组研究对象。采用PCR和HindⅢ酶切技术对红细胞CR1分子基因点突变进行分类,并采用酶联法定量测定红细胞CR1分子数量水平。结果:免疫耐受组红细胞CR1基因无点突变的患者明显低于应答组(P<0.05);免疫耐受与应答组的女性患者其无点突变百分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5);在红细胞CR1基因无点突变的患者中,耐受组患者CR1分子数量较应答组明显下降(P<0.05);发生点突变个体的CR1分子数量明显低于未发生点突变的患者(P<0.01)。结论:红细胞CR1基因点突变与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的免疫反应状态有关,女性患者以无点突变类型为多。
罗丽莎张继万周建丽何鹏飞隆莉张晓芳赵志勇刘娴王海滨
关键词:免疫耐受免疫应答基因点突变
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肝硬化低蛋白血症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罗丽莎
关键词:肝硬化低蛋白血症生长激素
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红细胞CR1基因点突变与天然免疫粘附功能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大三阳免疫耐受与应答组患者红细胞补体受体Ⅰ型分子(CR1)基因点突变与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RNIAF)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肝脏功能正常、血清HBV DNA大于106拷贝/ml的114例大三阳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免疫耐受组研究对象,选择肝细胞性黄疸和转氨酶高于正常值2倍以上的110例大三阳乙型肝炎患者为免疫应答组研究对象。采用PCR和HindⅢ酶切技术对红细胞CR1基因有无点突变进行分组,同时检测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肿瘤细胞功能。结果免疫应答组大三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未发生点突变机率明显高于耐受组(P<0.05),而免疫应答组的RNIAF却明显低于耐受组(P<0.01),并且免疫应答组患者随肝脏功能异常的时间延长下降程度逐渐加重。结论红细胞CR1基因点突变发生率和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的变化与大三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发展关系密切。
罗丽莎张继万周建丽康宁何鹏飞隆丽张晓芳赵志勇王海滨
关键词:点突变细胞黏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