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符夷雄

作品数:15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天文地球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矿业工程
  • 3篇天文地球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1篇钎头
  • 9篇硬质
  • 9篇硬质合金
  • 9篇合金
  • 4篇凿岩
  • 3篇球齿
  • 3篇球齿钎头
  • 3篇固齿
  • 2篇等静压
  • 2篇钎具
  • 2篇热等静压
  • 2篇小直径
  • 1篇修磨
  • 1篇硬质合金钻头
  • 1篇粘结剂
  • 1篇直径
  • 1篇刃形
  • 1篇片状
  • 1篇钻具
  • 1篇钻头

机构

  • 9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南工业大学

作者

  • 15篇符夷雄
  • 6篇张国榉
  • 2篇张汉斌
  • 1篇谭映国
  • 1篇杨敏
  • 1篇王坚

传媒

  • 7篇凿岩机械气动...
  • 2篇探矿工程
  • 1篇金属矿山
  • 1篇煤炭科学技术
  • 1篇硬质合金
  • 1篇地球科学(中...

年份

  • 1篇2008
  • 1篇1997
  • 2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 3篇1992
  • 2篇1991
  • 4篇1989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极坚韧岩石用中小直径硬质合金钎头φ40马蹄,φ40三刃形,φ60马蹄一
张国榉王坚符夷雄刘荣湘孙宝琦
该课题是为攻克单轴抗压强度在300MPa以上的极坚韧岩石的凿岩难关由部下达的研列入1985-1987年国家重点技术开发项目(编号8621-5-3)。 在各单位的制的极坚韧岩石用四种中小直径钎头,经生产试验表明:φ60大钎...
关键词:
热等静压对硬质合金性能的影响被引量:8
1995年
本文介绍了硬质合金中孔隙产生的原因与危害,以及采用热等静压处理后对合金一些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等有关检测手段,以及现场凿岩试验,证实了热等静压对降低合金中孔隙、提高合金强度和钎头寿命具有重要作用。
符夷雄杨敏
关键词:热等静压孔隙硬质合金钎头
热等静压在硬质合金钎头上的应用
1989年
热等静压是50年代中期,开始在美国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目前已在世界各国工业部门日益广泛应用。在矿山采掘工作中,对钎头硬质合金片进行热等静压处理,能提高硬质合金钎头的疲劳强度和抗冲击性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本文较详细地叙述了热等静压原理与实际应用效果。
符夷雄
关键词:热等静压硬质合金钎头
硬质合金钻头固齿工艺的研究被引量:3
1989年
通过球齿钻头的冷压、热嵌和钎焊固齿工艺、技术参数的分析研究,指出钎焊较有前途.
符夷雄
关键词:钻头硬质合金固齿
硬质合金磨损机理的研究被引量:8
1994年
对硬质合金磨损机理的研究,不仅可以正确选用合金,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为研究高强度合金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本文不是采用模拟的方法,而是根据现场实测,配合扫描电镜检测,并参考各种磨损机理的部分观点和合金本身固有的组织状态,提出应当以粘结相平均自由程来反映合金耐磨性的观点;并且得出不同岩性、机型、合金,甚至合金的不同部位,其磨损机理不同的观点。根据所试验的结果得出了合金的耐磨损能力与硬度无必然联系的结论,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具有理论和应用价值。
符夷雄
关键词:硬质合金钎头冲击凿岩
两种固齿方法在球齿钎头的应用效果被引量:2
1991年
硬质合金球齿钎头的使用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正确地选择固齿工艺。目前,国内钎具生产厂家常采用钎焊、冷压和热嵌固齿工艺。本文根据理论分析、室内测试和大量凿岩实践,对热嵌和钎焊固齿工艺进行了分析探讨;得出了该两种固齿工艺对钎头体材质、工艺参数的适应性,并给出了由此生产的球齿钎头在现场使用中的数据,证明使用效果良好。
符夷雄
关键词:钎头球齿
试论球齿钎头的固齿工艺被引量:2
1995年
综合国内外经验,论述了中小直径球齿钎头的沉底式感应钎焊固齿法和中大直径球齿钎头的热嵌固齿法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张国榉符夷雄张汉斌
关键词:球齿钎头固齿钎头
硬质合金球齿钎头适用技术分析
1989年
通过大量凿岩实践和实验分析,较细致地论述了凿岩机冲击能、岩性以及钎头的结构参数与球齿钎头使用效果的关系。对于选择不同型式的球齿钎头与各种凿岩机、岩性匹配进行了分析探讨。
符夷雄张国榉
关键词:硬质合金凿岩
试论我国小直径钎具的锥体连接
1993年
我国年消耗锥体连接钎头1000万支以上,年消耗锥体连接钎杆约15000吨。由于采用旧式锥体连接的苏式老一字形钎头的传统影响,使许多钎具生产厂和采掘部门,持续40年对钎头锥孔和钎梢的工作与受力状况存在着误解,因而对国内科研部门早在70年代就提出的以新型锥体连接为特征的新型钎头、钎杆研究成果,以及以瑞典、日本产品为代表的先进锥体连接技术,长期视而不见。他们未能科学、严肃地对待国际标准(ISO1718—1974、1991)关于钎头锥孔和钎梢小端直径极限偏差值、孔底直壁间隙区以及锥孔深度的严格规定,使国产小钎头长期高度偏矮、锥孔7°锥面到底、孔深偏浅、钎梢偏短,致使钎梢插深不足,梢孔之间不能形成全锥面均衡接触(钎梢端面在锥孔锥面之内),梢孔表面接触应力过高,钎梢工作形成严重的前紧后松的“钻牛角尖”现象,由此造成频繁的断梢、断腰和裤体胀裂事故,工人劳动条件恶化,浪费触目惊心。这也人为地降低了本具优势的我国小钎头在国际钎具市场的形象,削弱了它的竞争能力。现在,我们应当引进先进钎具科研成果,积极创造条件,严格贯彻执行最新的钎头、钎杆国家标准(GB6480、GB6481)和国际标准(ISO1718—1991),以进一步提高我国锥体连接钎具的社会、经济效益,并为加速其现代化步伐和大批量进入国际市场而奋斗。
张国榉符夷雄张汉斌
关键词:钎具钎头
极坚韧岩石用片状硬质合金钎头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1989年
文章从冲击式凿岩理论出发,按照弹性力学和断裂力学的观点,对极坚韧岩石用片状硬质合金钎头设计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符夷雄
关键词:钎头硬质合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