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祁剑飞

作品数:57 被引量:163H指数:8
供职机构:福建省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福建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领域

  • 43篇农业科学
  • 7篇生物学
  • 5篇天文地球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1篇养殖
  • 11篇蛤仔
  • 11篇菲律宾蛤仔
  • 10篇牡蛎
  • 6篇稚贝
  • 5篇选育群体
  • 5篇人工育苗
  • 4篇底栖动物
  • 4篇地理群体
  • 4篇性状
  • 4篇养殖群体
  • 4篇幼虫培育
  • 4篇增殖放流
  • 4篇生态风险
  • 4篇生态风险评价
  • 4篇通径
  • 4篇通径分析
  • 4篇放流
  • 3篇遗传多样性分...
  • 3篇杂交

机构

  • 57篇福建省水产研...
  • 6篇湖南农业大学
  • 3篇厦门大学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厦门小嶝水产...
  • 1篇集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福建安井食品...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福建省南日岛...

作者

  • 57篇祁剑飞
  • 47篇巫旗生
  • 46篇宁岳
  • 45篇曾志南
  • 24篇郭香
  • 15篇郑雅友
  • 12篇贾圆圆
  • 5篇王晓清
  • 5篇罗娟
  • 3篇葛辉
  • 3篇文宇
  • 2篇林琪
  • 2篇冯丹青
  • 2篇林凤飞
  • 2篇苏培
  • 2篇郑盛华
  • 2篇郑乐云
  • 2篇许翠娅
  • 2篇吴水清
  • 1篇刘智禹

传媒

  • 9篇渔业研究
  • 4篇厦门大学学报...
  • 4篇福建水产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水产学报
  • 3篇应用海洋学学...
  • 2篇福建农业科技
  • 2篇上海海洋大学...
  • 2篇2012全国...
  • 1篇海洋科学
  • 1篇涂料工业
  • 1篇渔业现代化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水产科学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福建省海洋学...

年份

  • 2篇2025
  • 6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3篇2019
  • 7篇2018
  • 5篇2017
  • 6篇2016
  • 7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浅海牡蛎单体养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浅海牡蛎单体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精卵获得、受精与孵化、幼虫培育、采苗、海区牡蛎苗种中间培育、牡蛎中苗脱基、牡蛎单体装筐养殖等。目前牡蛎单体养殖均采用室内培育的单体苗直接放置海区养殖,由于蛎苗小,养殖笼...
曾志南宁岳祁剑飞巫旗生
文献传递
菲律宾蛤仔垦区三联人工育苗技术被引量:3
2020年
2017年9月至2018年1月,在福清东壁岛三联垦区(A、B、C)开展了菲律宾蛤仔垦区人工育苗技术研究,其中A、B垦区用于育苗,C垦区用于饵料培育,并于2017年9月开始分两批次共向A、B垦区投放菲律宾蛤仔亲贝1670 t。结果显示,育苗期间菲律宾蛤仔亲贝共出现4次大规模产卵。亲贝精卵排放率为32.0%~84.0%,孵化率为45.00%~68.54%;浮游幼虫生长速度为4.73~7.14μm/d,变态率为28.37%~59.67%;稚贝壳长生长速度为7.08~25.10μm/d,共培育砂粒苗7580亿粒,育苗成活率为50.23%。因此,采用垦区三联方法可保障菲律宾蛤仔苗种的生物饵料供给,从而提高砂粒苗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
肖友翔巫旗生祁剑飞郑雅友曾志南林光忠宁岳郭香
关键词:海洋生物学菲律宾蛤仔人工育苗垦区
钝缀锦蛤繁殖周期和胚胎发育被引量:19
2017年
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采用组织学和实验生态学方法对钝缀锦蛤(Tapes conspersus)的性腺发育、生殖周期、肥满度、胚胎和幼虫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钝缀锦蛤性腺发育以1年为1个周期,性腺发育过程可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5个时期;繁殖期在每年10月至翌年3月,繁殖盛期为3月、10月和11月(水温20.3~24.6℃),分批产卵。8月肥满度最高,为33.43%;4月最低,为18.31%。钝缀锦蛤卵径为70~80μm;在水温24~26℃、盐度28~32条件下,受精卵经16 h左右发育为D形幼虫;初孵D形幼虫大小为90~110μm,浮游幼虫经7~8 d培育进入附着变态期,此时壳长为210~230μm,再经4~5 d发育变态为稚贝。本研究为钝缀锦蛤的人工繁育及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巫旗生文宇曾志南王晓清宁岳祁剑飞罗娟贾圆圆
关键词:繁殖周期性腺发育肥满度胚胎发育
菲律宾蛤仔福建与广东群体的双列杂交被引量:1
2018年
2015年9月–12月,以菲律宾蛤仔福建养殖群体和广东野生群体子一代为亲本,开展了双列杂交实验,建立了两个自交组和两个杂交组,研究了杂交子代幼虫和稚贝的生长与存活的杂种优势。结果显示,各实验组均有较高的受精率和孵化率,但无显著差异。总体上,幼虫期的生长受母体效应影响显著,稚贝期的生长杂交效应主要受交配方式影响。相反,幼虫期的存活受配对方式影响最显著,稚贝期的存活受卵源影响显著。在幼虫期,杂交组与自交组在生长和存活方面差异不显著。在稚贝期,生长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壳长和壳高在30日龄以后,正反交组的平均生长速率显著快于自交组。在40日龄时,壳高和壳长总杂交优势值达到最大,分别为25.64和27.00。这可能是因为杂种优势的表达具有时期差异性。在幼虫期,福建自交组表现出最高的存活率,为36.45%±1.85%;稚贝期,广东自交组存活率最高,为52.27%±2.13%。在幼虫期和稚贝期的存活率方面,未观测到杂种优势,这可能是由于两个杂交亲本群体与存活相关的基因频率无差异或者检测次数较少所致。
郭香郑雅友曾志南巫旗生宁岳祁剑飞
关键词:菲律宾蛤仔地理群体杂种优势存活
不同地理群体菲律宾蛤仔杂交子代的早期生长发育
郭香郑雅友曾志南巫旗生宁岳祁剑飞贾圆圆
福建牡蛎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被引量:3
2018年
利用8个微卫星标记对福建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基础群体、‘金蛎1号’选育系F6和野生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每个位点在各群体的等位基因数为7~24个,各群体在所有位点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0.3~17.6个,平均等位基因丰度为9.8~16.8。平均观测杂合度和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655~0.662和0.788~0.872。经邦弗朗尼校正,哈迪–温伯格平衡检验结果显示,在24个群体–位点组合中18个群体–位点组合显著偏离平衡(P<0.01)。群体内近交系数F_(is)值介于0.0095~0.2874,平均值为0.1992,遗传分化系数F_(st)介于0.0224~0.1627,平均值为0.0767,暗示选育群体中存在较低水平的非随机交配现象,属于中度偏低分化。研究表明,连续的选育对群体的遗传分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选育群体仍然具有较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
郭香曾志南郑雅友巫旗生宁岳祁剑飞贾圆圆
关键词:微卫星
5-羟色胺和氨海水对钝缀锦蛤解剖卵母细胞的体外促熟作用被引量:2
2022年
采用解剖卵母细胞体外浸泡促熟的方法,研究了5-羟色胺(5-HT)和氨海水对钝缀锦蛤(Tapes conspersus)卵母细胞的促熟作用。结果表明,采用一定浓度的5-HT和氨海水浸泡均能够显著诱导钝缀锦蛤卵母细胞的生发泡破裂(P<0.05),5-HT和氨海水浸泡的卵母细胞受精率相差不大(P>0.05)。其中,10μmol/L 5-HT浸泡卵母细胞60 min获得的受精率最高,达到48.57%;0.020%氨海水浸泡卵母细胞45 min获得的受精率最高,达到50.75%,但畸形较多。
巫旗生祁剑飞宁岳罗娟庞小鹏郭香罗辉玉曾志南
关键词:卵母细胞5-羟色胺
底栖动物增殖放流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3
2016年
为了评价底栖动物增殖放流过程中存在的生态风险,通过现场调查、已有文献资料分析和专家咨询,建立了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的生态风险评价体系。应用该体系对5种增殖放流的底栖动物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表明,西施舌、紫海胆、韩国文蛤和泥东风螺为"中"风险等级;波纹巴非蛤为"低"风险等级。本研究可为今后增殖放流过程中的生态风险评价提供参考。
祁剑飞曾志南宁岳巫旗生
关键词:底栖动物增殖放流生态风险评价层次分析法
两种加工方式的海马齿饵料对皱纹盘鲍生产性能、肌肉营养及质构特性的影响
2024年
盐生植物海马齿(Sesuvium portulacastrum)营养丰富,具有开发为鲍新型饵料的潜力。为评估海马齿作为鲍饵料的价值,本研究分析了漂烫海马齿、盐渍海马齿的营养成分,并以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为对照,使用单一的漂烫海马齿与盐渍海马齿分别饲喂相同规格[壳长(5.161±0.315)cm,体重(16.90±3.07)g]的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每4 d投喂1次,每次足量投喂饵料,确保饵料充足并有残饵产生,养殖周期为80 d。研究结果表明:(1)漂烫海马齿与盐渍海马齿的水分、能量、干基粗蛋白、粗脂肪、碳水化合物、灰分的含量分别是(89.08±0.01)%、(103.44±0.15)kJ/100 g、(12.49±0.28)%、(2.93±0.06)%、(20.34±0.28)%、(29.10±0.08)%与(59.37±0.04)%、(139.38±0.79)kJ/100 g、(4.16±0.08)%、(1.25±0.01)%、(5.74±0.18)%、(72.80±0.05)%,两种海马齿饵料均含有18种氨基酸,氨基酸种类齐全,与皱纹盘鲍肌肉在11种重要氨基酸模式上比较接近。(2)与龙须菜相比,两种海马齿饵料对皱纹盘鲍摄食率(FI)和饵料系数(FCR)具有显著的影响(P<0.05),盐渍海马齿的FI与FCR均最高,龙须菜的FI与FCR均最低;两种海马齿饵料对皱纹盘鲍的存活率(SR)、平均壳长日生长量(DG_(L))、平均体重日增加量(DG_(W))、壳长特定生长率(SGR_(L))、特定生长率(SGR_(W))、肥满度(CF)、出肉率(MY)的影响不显著(P˃0.05)。(3)与龙须菜相比,两种海马齿饵料显著降低了皱纹盘鲍肌肉的水分、胶原蛋白与氨基酸总量(P<0.05),显著提高了皱纹盘鲍肌肉的灰分含量(P<0.05);两种海马齿饵料对皱纹盘鲍肌肉的粗脂肪含量、EAA/TAA、第一限制氨基酸含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使用海马齿饵料能够增加皱纹盘鲍肌肉中的亚油酸和α-亚麻酸含量。(4)与龙须菜相比,两种海马齿饵料对皱纹盘鲍肌肉组织的弹性和回复力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漂烫海马齿显著降低了肌肉组织的硬度和咀嚼性(P<0.05),�
李雷斌乔琨祁剑飞温凭方民杰郭少鹏刘智禹林琪曾庆民
关键词:海马齿皱纹盘鲍龙须菜漂烫盐渍
环境因子对污损生物沙筛贝(Mytilopsis sallei)幼体附着变态的影响研究
2025年
沙筛贝(Mytilopsis sallei)是我国南方一种重要的入侵污损生物,常见于附着在养殖设施上,造成渔业损失。本研究通过采用单因子控制试验,分别检测了不同环境因子(温度、盐度、光照强度和溶解氧)对沙筛贝幼体附着变态的影响。沙筛贝幼体可在25~35℃下正常附着变态,低温(10℃和15℃)明显抑制了其附着变态,而高温(40℃)导致幼体全部死亡;沙筛贝幼体适宜在较广盐度(15‰~30‰)下附着变态,最适盐度为15‰;适宜光强范围为0~5000lx,超过10000lx的光强则会显著降低沙筛贝幼体的附着率和变态率;沙筛贝幼体具备较强的耐低氧能力,在40%~100%饱和氧浓度(3.2~8.0mg·L^(−1))下均能正常附着变态,但当溶解氧低于20%饱和氧浓度(1.6mg·L^(−1))时,则会抑制其附着变态。本研究揭示了沙筛贝幼体附着变态的适宜环境条件,对预测其在可能分布扩散区域,并防止其进一步扩张至我国其他海域对当地水产养殖业造成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代丽潘铧康刘励阳何健赵科祁剑飞张真苏培冯丹青
关键词:污损生物入侵物种环境因子附着变态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