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青萍
- 作品数:69 被引量:433H指数:13
- 供职机构: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地方项目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云南省40岁及以上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9
- 2018年
- 目的了解云南省40岁及以上居民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4-2016年,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云南省5个监测点抽取4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3 000名进行调查,通过问卷、体测和肺功能检测获取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个人及家族史、危险因素、COPD患病情况等,分析调查对象COPD的患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获取有效样本3 000例,云南省40岁及以上居民COPD患病率为11.3%,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6.7%,女性为5.1%;40~49岁、50~59岁、60~69岁、70岁及以上居民的患病率分别为4.4%、10.6%、19.1%、3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患病风险较低(OR=0.276, OR95%CI=0.203~0.375),而年龄较大(OR=2.017, OR95%CI=1.755~2.320)、有呼吸系统疾病家族史(OR=1.760, OR95%CI=1.292~2.397)是居民罹患COPD的危险因素。结论云南省40岁及以上居民的COPD患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男性、年龄较大及有呼吸系统疾病家族史是患病的危险因素。
- 邵英杨永芳秦明芳石青萍苗雅成会荣肖义泽许雯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
- 不同诊断标准对云南省6县(区)居民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率诊断结果比较分析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比较4种代谢综合征(MS)诊断标准在云南省6县(区)城乡居民中对流行率诊断的差异及一致性。方法 2010年10—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云南省6个疾病监测点≥18岁常住居民进行慢病危险因素调查,分别采用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组第3次报告[NCEP-ATPⅢ(2005年修订)]、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05)、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CDS,2004)和《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GCADP,2007)4种不同MS诊断标准分析MS流行特征、结果一致性和危险因素聚集状况,用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4个诊断标准的诊断效率。结果该次调查有效样本3 600例,其中男性1 726例,女性1 874例,平均年龄(41.98±15.34)岁;ATPⅢ、IDF、CDS和GCADP诊断标准下MS流行粗率(标化率)依次为17.2%(16.6%)、13.5%(13.1%)、10.4%(10.0%)和15.5%(15.0%),4种标准诊断的流行率经Cochran Q检验,P<0.01;4种标准下≥3个危险因素检出率ATPⅢ/IDF最高(均为22.8%),GCADP次之(15.5%),CDS最低(13.6%)(P<0.01);ATPⅢ与IDF一致性最高,Kappa值为0.857,GCADP与CDS和ATPⅢ的Kappa值分别为0.670、0.676,一致性好,其余两两一致性一般;男性腰围切点>90 cm,女性>85 cm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8、0.668,灵敏度及特异度较好,预测MS危险因素聚集的能力相对较好。结论4种诊断标准MS流行率存在差异;ATPⅢ标准对MS及≥3个危险因素的检出率最高;ATPⅢ与IDF一致性最好;适宜的最佳腰围切点为男性>90 cm、女性>85 cm。
- 洪汝丹肖义泽许雯杨永芳石青萍杨云娟成会荣陈杨杨沧江邵英陆林
-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
- 云南省2018年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现况分析
- 目的 了解云南省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现状,为高血压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云南省10个县区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为样本,分析云南省不同特征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
- 石青萍邵英杨永芳秦明芳陈杨文洪梅
- 关键词: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
- 2015-2019年云南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亡变化趋势及空间自相关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分析2015-2019年云南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亡的流行趋势及空间分布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2015-2019年云南省129个县(区、市)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死因监测数据,用Joinpoint 4.9进行趋势分析,Arc GIS 10.8和GeoDa 1.18进行地理信息系统(GIS)专题地图绘制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2015-2019年云南省COPD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88.25/10万和89.30/10万,COPD死亡率总体上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其中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镇。COPD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快速上升,尤其以≥80岁最为明显。2015-2019年云南省COPD死亡大致呈现出由滇西北向滇东南先增加后减少,由滇西南向滇东北逐渐增加的趋势,标化死亡率最高的地区为绥江县(255.30/10万),标化死亡率最低的地区为耿马县(13.87/10万);COPD死亡分布在总体上存在空间聚集性,且呈正相关(均P<0.05);“热点”区域主要集中于以会泽县为中心的滇东北地区,“冷点”区域主要集中于以澜沧县为中心的滇西南地区。结论2015-2019年云南省COPD死亡呈缓慢上升趋势,COPD死亡分布存在空间聚集性,地域流行分布规律较明显。根据流行趋势和空间分布特点可知,应将以会泽县为中心的滇东北地区作为云南省COPD的重点防控区域,相关部门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
- 邓淦元陈莹缪秋菊罗娜杨永芳唐娴黄源石青萍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因监测
- 云南省40岁及以上居民肺功能检查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 目的 了解云南省≥40岁居民肺功能检查率及影响因素,为云南省制定、完善及评价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政策及干预措施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也为全国其他省份横向比较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5年8月-2016年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
- 邵英杨永芳秦明芳石青萍苗雅肖义泽成会荣任思颖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影响因素
- 应用捕获-再捕获法评估云南省疾病监测点居民死亡水平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应用捕获-再捕获方法(CMR)评价居民死因登记报告质量,校正常规监测居民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抽取的37538户居民逐户调查人口死亡情况,再与同期监测系统所报告的死亡资料进行核对,计算漏报率以及总体死亡率95%可信区间(CI)。结果云南省国家疾病监测点居民死亡漏报率和婴儿死亡漏报率分别为19.86%和44.74%;校正报告死亡率和校正报告婴儿死亡率分别为7.04‰和32.29‰;估计总体死亡率和总体婴儿死亡率95%CI分别为6.89‰~7.18‰和23.02‰~41.57‰。结论使用捕获-再捕获方法可以校正低估的全死因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适时开展漏报调查,是有效弥补常规监测不足的方法之一。
- 杨永芳陈杨成会荣杨沧江石青萍许雯段婧肖义泽
- 关键词:捕获-再捕获方法死亡率婴儿死亡率
- 云南省居民高血压疾病负担被引量:7
- 2010年
- 暴露于主要危险因素引起的疾病和伤害负担评价在指导政策和防控优先权的选择上要优于疾病或伤害自身的负担评价。笔者采用反事实归因法对云南省2007年高血压的归因疾病负担和高血压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了估计。
- 陈杨肖义泽杨永芳段婧石青萍袁萍
- 关键词:疾病负担高血压经济损失优先权
- 1973—2005年肺癌高发地区肺癌死亡趋势的分析被引量:15
- 2009年
- 目的了解肺癌高发地区肺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为当地肺癌防治效果评价和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收集3次全国死因回顾抽样调查云南省宣威市(县)肺癌死亡数据,分析1973—1975年、1990—1992年及2004—2005年3个时期宣威市(县)肺癌死亡水平、分布特征及长期变化趋势。结果第一次全国死因回顾抽样调查(1973—1975年)宣威肺癌死亡率为23.14/10万,第二次(1990—1992年)为34.88/10万,第三次(2004—2005年)为91.11/10万。1973—2005年,宣威肺癌死亡率由23.14/10万上升至91.11/10万;1991—2005年15年增加了1.61倍,高于1973—1990年18年的0.51倍;死亡年龄中位数由57岁上升为63岁;部分乡镇由历史上肺癌的低发区上升为肺癌中发区。结论宣威肺癌死亡率呈快速上升趋势,近十余年增长速度较快。
- 郝建华黄云超任宏轩陈杨郝曦石青萍肖义泽
- 关键词:肺肿瘤死亡率
- 2020年云南省肿瘤登记地区女性乳腺癌发病和死亡情况及2012—2020年趋势分析
- 2025年
- 目的分析云南省肿瘤登记地区2020年女性乳腺癌的发病和死亡情况及2012—2020年发病和死亡的变化趋势,为云南省乳腺癌的防控策略和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2—2020年云南省肿瘤登记地区纳入国家登记年报的女性乳腺癌发病病例、死亡病例和相关人口数据,按城乡和年龄组分层计算发病率、死亡率、中标发病率、中标死亡率、世标发病率和世标死亡率等统计指标;运用Joinpoint 4.8.0.1软件分析2012—2020年云南省肿瘤登记地区各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2020年云南省肿瘤登记地区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为24.95/10万,中标发病率和世标发病率分别为18.75/10万和17.31/10万,年龄组发病率在25岁之前维持在较低水平,25~39岁年龄组缓慢上升,40~49岁年龄组迅速升高,50~54岁年龄组达到高峰(54.99/10万),之后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呈下降趋势。2020年云南省肿瘤登记地区女性乳腺癌死亡率为5.89/10万,中标死亡率和世标死亡率分别为3.93/10万和3.80/10万,年龄组死亡率在25岁以前处于较低水平,25岁后随年龄的增加呈波动性升高,75~79岁年龄组达到高峰(21.63/10万)。城市和农村肿瘤登记地区的中标发病率分别为20.76/10万和18.00/10万,中标死亡率则分别为4.76/10万和3.63/10万(P<0.001)。2012—2020年云南省肿瘤登记地区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与世标发病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为-0.43%(95%CI:-3.71%~2.95%)和-0.09%(95%CI:-3.83%~1.93%),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但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率和世标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死亡率由2012年的10.22/10万下降至2020年的5.89/10万,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APC=-6.21%,95%CI:-8.45%~-3.92%,P<0.05),世标死亡率由2012年的7.37/10万下降至2020年的3.80/10万,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APC=-6.70%,95%CI:-9.21%~-4.13%,P<0.05)。结论2020年云南省肿瘤登记地区的女性乳腺癌年龄组死亡�
- 马东琼杨沧江朱云芳文洪梅曹继东戴堂艳雷国艳李冬克石青萍
- 关键词:女性乳腺癌肿瘤登记
- 云南省热浪与交通伤害发生的关联及其疾病负担研究被引量:1
- 2025年
- [背景]既往研究发现高温热浪增加了交通伤害发生风险。云南道路条件复杂,交通事故发生频繁,但目前云南省关于热浪与交通伤害发生关联的证据有限。[目的]分析热浪事件与人群交通伤害发生的关联及相关的疾病负担,识别相关敏感人群。[方法]收集云南省大理市、禄丰市、昭阳区和麒麟区4个监测点2015—2023年5—9月的交通伤害监测病例及同期的气象数据。交通伤害病例是指因交通伤害事件首次到监测医院的门诊/急诊就诊的患者。气象数据来源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提供的第五代全球气候大气再分析数据集。采用时间分层的病例交叉设计结合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来分析短期暴露于热浪与交通伤害发生之间的关联,并按性别、年龄、职业、伤害原因、发生时活动和伤害严重程度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共有34764例交通伤害监测病例纳入分析。热浪期间交通伤害发生的风险是非热浪期间的1.13(95%CI:1.07~1.20)倍,研究期间交通伤害病例有2.64%(95%CI:1.49%~3.73%)归因于热浪暴露。分层分析显示,热浪对交通伤害发生影响较大的人群包括女性[比值比(OR)=1.17,归因分数(AF)=3.23%]、15~64岁人群(OR=1.13,AF=2.68%)、农业/工业人员(OR=1.22,AF=4.07%)、非机动车交通伤害人群(OR=1.17,AF=3.24%)、伤害发生时驾乘交通工具人群(OR=1.12,AF=2.43%)、伤害严重程度较轻人群(OR=1.18,AF=3.49%)(P均<0.05)。热浪持续时间越长[超额风险(ER)=0.99%]和热浪强度越大(ER=4.12%)对交通伤害风险的影响越大(P均<0.05)。[结论]热浪事件与人群交通伤害的发生风险增加存在关联,且女性、15~64岁、农业/工业人员、非机动车交通伤害、驾乘交通工具及伤害严重程度较轻人群更易受到影响。研究结果提示应有针对性地开展适应行动,以应对极端气候事件带来的交通伤害风险。
- 孟浩蓉胡建雄石青萍杨珺玥成会荣马文军陈杨
- 关键词:交通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