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佩璇

作品数:4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中文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篇读本
  • 2篇客家方言
  • 2篇汉语
  • 2篇方言
  • 1篇语法
  • 1篇语法化
  • 1篇系列教材
  • 1篇介词
  • 1篇汉语语法
  • 1篇法化
  • 1篇北京话
  • 1篇差比
  • 1篇差比句

机构

  • 4篇中山大学
  • 2篇星海音乐学院

作者

  • 4篇石佩璇
  • 3篇李炜
  • 1篇石佩璇

传媒

  • 1篇中国语文
  • 1篇方言
  • 1篇语言研究
  • 1篇文化遗产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客话读本》系列教材与巴色会客话文献的地域差别被引量:3
2016年
瑞士巴色会传教士经缇福编写的《客话读本》系列课本一共有6种,既有汉字本,也有罗马字本;既有识字启蒙课本,也有医学专业课本及配套词典,内容丰富,是客话研究的珍贵文献。《客话读本》系列教材反映百年前以梅县、五华为代表的梅江、东江流域客话情况,语言面貌有别于反映以香港新界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客话的巴色会文献《启蒙浅学》,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巴色会客话文献反映的地域差异与传教活动轨迹密切相关。
石佩璇
关键词:客家方言
从给予句S_2、S_3的选择看汉语语法地域类型差异被引量:6
2017年
清中叶以来的官话文献对含"给"字的给予句S_2、S_3有不同选择。以琉球官话课本为代表的南部官话文献一直用S_2,不用S_3;清晚期以来的北京官话文献多使用S_3,原占优势的S_2迅速萎缩,直至消失;西南官话文献的S_2、S_3出现频率相近。对相关方言和来自不同地区的普通话使用者的调查结果也反映了大致相同的地域分布特征。因此,从对给予句S_2、S_3的选择看,汉语官话和相关方言在语法层面至少存在南部、北部和中部三种类型。
李炜石佩璇
早期客话文献《客话读本》中的双标式差比句及其相关问题被引量:3
2014年
早期客话文献《客话读本》主要的差比句类型是双标式差比句"X+比+Y+过+A",两个比较标记"比""过"必须同时出现。双标式差比句广泛存在于不同地区的客话,是客家方言的固有句式,并非"A过式"向"比A式"发展的过渡句式,某些客方言存在"A过式"差比句是受粤语影响的后起句式。"比A式"的表达范围广于双标式,在普通话的影响下,客话地区的双标式差比句有被"比A式"取代的倾向。
石佩璇李炜
关键词:客家方言差比句
北京话与事介词“给”、“跟”的语法化及汉语与事系统被引量:17
2015年
北京话"给"和"跟"的与事介词用法始于清中叶。"给"的语法化途径是:给予动词>受益关系介词>指涉关系介词,"跟"的语法化途径是:跟随义动词>指涉关系介词>相与关系介词>并列连词。"给"、"跟"有共同语义节点"指涉关系介词",据此连缀成汉语与事系统"受物-受益-指涉-相与-并列"。北京话以及西北方言在与事表达上有别于典型南方方言而与北方阿尔泰语呈现出相当平行的现象。
李炜石佩璇
关键词:语法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