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惠仁

作品数:39 被引量:141H指数:7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自然科学总论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自然科学总论
  • 9篇哲学宗教
  • 8篇文化科学
  • 5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正义
  • 9篇非正义
  • 8篇良序
  • 5篇哲学
  • 4篇道德
  • 4篇知识
  • 4篇主义
  • 4篇自动驾驶
  • 4篇伦理
  • 4篇驾驶
  • 3篇社会
  • 3篇汽车
  • 3篇自动驾驶汽车
  • 3篇民主
  • 3篇驾驶汽车
  • 2篇道德决策
  • 2篇真理
  • 2篇同创
  • 2篇偏好
  • 2篇协同创新

机构

  • 21篇浙江大学
  • 11篇西安交通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科协
  • 1篇杭州职业技术...
  • 1篇《自然辩证法...
  • 1篇哥伦比亚大学
  • 1篇石家庄铁道大...
  • 1篇中国科学院科...

作者

  • 38篇白惠仁
  • 2篇许为民
  • 1篇胡志强

传媒

  • 8篇自然辩证法研...
  • 5篇自然辩证法通...
  • 4篇科学学研究
  • 2篇浙江社会科学
  • 2篇高等学校文科...
  • 2篇科学与社会
  • 1篇哲学研究
  • 1篇科技进步与对...
  • 1篇科学学与科学...
  • 1篇道德与文明
  • 1篇中国科学基金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今日科苑
  • 1篇伦理学研究
  • 1篇出版科学
  • 1篇社会科学文摘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创新
  • 1篇第八届中国科...

年份

  • 6篇2025
  • 3篇2024
  • 4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自由主义创新走向共和主义创新——基于科学演变视角的创新理论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创新是科学与利益相联系的最好表达方式。自熊彼特以来,无论是技术创新理论还是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可以说都是一种自由主义创新,是通过实现科学研究促进个体利益的最大化,从而实现公共利益。如今科学国家化与科学产业化相融合的趋势,决定了创新实践需结合个体利益与国家利益,才能更好地实现公共利益。结合了个体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共和主义创新,是符合中国特色创新道路的创新理念。
白惠仁
关键词:合法性
数智社会中的结构性认知非正义
2025年
当代人类社会生活正在被渐进式地数据化,数据逐渐成为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来源并正在认知领域形成标识有客观属性的权威。但有赖于数据质量和归纳方法的数据科学可能在实践中被赋予了过高可信度,若不加审查地应用将产生认知与伦理的双重错误。本文试图引入解释非正义和贡献非正义两种结构性认知非正义形式,揭示数据在实践中阻碍认知者获取相关认知资源理解社会与自身经历,并利用结构性偏见边缘化弱势群体,使其无法在数智社会中有效参与社会实践和认知实践。数智社会中的结构性认知非正义表现为三种典型现象:部分群体在数据中不具代表性、低质量数据产生偏见与歧视、数据结果被赋予过高可信度而具有不合理的程序正义。从数据研究和实践过程来看,数据多样性和认知多元化有助于结构性认知非正义的缓解,促进数据正义与社会公平。
高宇航白惠仁
脑机接口的系统能动性考察被引量:2
2024年
脑机接口是当下实现人机交互、脑机融合的最重要的技术路径之一。基于脑机接口的人机认知交互实践中所呈现出的身体、时间和感受三个维度的特征,挑战了传统行动哲学将能动性视作人的内在属性的经典解释方式。受马拉福里斯的认知考古学启发,一种源于非人类中心主义交互视角的“系统能动性”概念能够为应对脑机接口的能动性困境提供新的解释框架:基于纳合性论证,能动性是在人类、脑机接口和环境等组成的整个系统中不断涌现的产物;基于能动感论证,人在能动性的系统中获取更加稳定、真实的能动感。这一新概念辩护了人机混合的认知主体的能动性,规避了传统行动哲学的解释困境,并且进一步可能为具身认知、生成认知等认知科学研究提供本体论阐释。
朱锴婷白惠仁
关键词:能动性脑机接口人机交互行动哲学
在科学与政治之间:重新发现纽拉特被引量:5
2015年
近年来兴起的对左翼维也纳学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逻辑经验主义的政治学维度上。要深入理解左翼维也纳学派,须重新发现纽拉特的科学政治学,分析统一科学运动的政治蕴含。纽拉特对于科学与政治的基本规划至少包含了:科学与政治是同构的;科学应作为中立的工具服务于人类福祉;科学可以为民主政治提供样板。统一科学运动在推进科学民主化、对抗极权主义、倡导自由主义政治对话方面具有积极意义。这些科学政治学思想对后世的科学哲学及STS的很多研究方向有重要的预见性。
白惠仁
科学多样性及其在数智时代的挑战
2025年
当代科学哲学关于科学多样性的研究源自三种理论,这些观点集中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包括了:基切尔的认知劳动分工理论;朗基诺的语境经验主义;哈丁的女性主义认识论。21世纪以来,科学哲学对于科学多样性的理论研究呈现出概念化、模型化、实证化等特征,即将科学多样性细化为针对具体要素的分支概念,借鉴和运用各种理论模型刻画科学多样性,通过实证研究考察科学多样性的实践作用。
白惠仁
科学中的价值无涉与价值管理
2024年
科学的价值无涉理想曾作为科学哲学家捍卫科学客观性、科学自治等理念的重要基础。此后,科学实践的价值负载经历了从认知价值到非认知价值的逐渐转变。现在,多数科学哲学家已经承认,非认知价值在科学知识生产、分配和应用的各个阶段都可能扮演实质性的角色。科学与价值的核心论题已经逐步转变为科学中的价值管理和评估方式的研究。
白惠仁
关键词:价值无涉科学哲学家科学知识生产
学术出版中的认知非正义
2025年
弗里克(Fricker)的认知非正义理论考察了知识传递过程中因身份偏见和解释资源缺乏导致的认知压迫。学术出版作为全球知识生产与传播的基础制度之一,其知识流通的结构性失衡引发了深层的认知非正义问题,主要表现为语言非正义(英语霸权降低非英语母语学者的理论可信度与解释框架)和引用非正义(忽视特定性别、地域、学科群体的认知贡献)。其根源在于知识殖民遗产、西方学术中心主义的制度化知识霸权以及由此形成的评价体系。这不仅阻碍边缘学者参与、扭曲知识可信度判断、压制多元解释框架,更导致人类公共知识体系的单一化、本土知识边缘化,并最终加剧知识分配的不公。而一个朝向认知正义的学术出版制度应着重考虑以下结构性改进:构建多元化学术评价体系、人工智能赋能知识民主化、建设包容性学术共同体文化,以构建更良序的全球知识生态。
郑泉白惠仁
关键词:学术出版学术评价体系
基于科学演变视角的创新理论研究
当前,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及公共政策领域对于创新研究的理论成果涉及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蔚为大观。对于创新的研究犹如盲人摸象,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都在从自己的学科角度、运用不同的研究方式试图向我们揭示出大象的形态,从而形成...
白惠仁
关键词:合法性
科研资源分配与功利主义被引量:1
2019年
现代国家的科研资源分配经历了科学精英与政治精英决策到公众参与决策的历程。但其规范性基础始终是功利主义的,即科学研究促进所在社会中公众集体福利的最大化。"良序科学"理论为科研资源分配的民主决策提供了一个理想模式,并以功利主义为基础做了系统的哲学论证。其以偏好满足解释福利,并在个体偏好形成集体偏好中持一种价值的主观主义立场,然而这种立场可能使其民主决策程序中产生道德上非正义的偏好,进而导致科研资源分配的不公正。
白惠仁
关键词:功利主义
认知非正义的概念谱系被引量:5
2023年
弗里克用证词非正义和解释非正义两个概念刻画了人类认知实践中存在的不公正现象。受到她的启发,近十年来社会认识论和伦理学研究提出了诸多类似的认知非正义概念,这些新概念分布在知识生产、传递、接受、评价和分配等各个阶段,构成了一个认知非正义的概念谱系。以弗里克的两个认知非正义概念作为标准,可以将衍生概念划分为:因身份的刻板印象引起的可信度错判和认知者错待,因群体分化导致的对某些群体的认知排斥和(认知资源)分配不公。这个概念谱系还在不断地扩展,逐渐呈现出一种无序泛化的趋势,因此,认知非正义的概念研究需要处理和回应以下四个问题:合理的刻板印象与偏见的界限、认知非正义伤害的认定、认知正义与社会正义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情境中的认知非正义如何获得合法性。
白惠仁高宇航
关键词:概念泛化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