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晓艳

作品数:4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阿拉善盟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调节缝线
  • 1篇眼症
  • 1篇印迹
  • 1篇印迹细胞学
  • 1篇摘除
  • 1篇摘除术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 1篇内障
  • 1篇内障摘除术
  • 1篇切除
  • 1篇切除术
  • 1篇人工晶体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学
  • 1篇小梁
  • 1篇小梁切除
  • 1篇小梁切除术
  • 1篇小切口白内障
  • 1篇小切口白内障...

机构

  • 4篇阿拉善盟中心...
  • 1篇内蒙古医学院...

作者

  • 4篇田晓艳
  • 3篇杨帆
  • 2篇蒋虹
  • 1篇刘晓霞
  • 1篇张慧明
  • 1篇艾育德
  • 1篇王崇秀
  • 1篇吴雪梅
  • 1篇张慧民
  • 1篇谭红霞

传媒

  • 2篇内蒙古医学杂...
  • 1篇按摩与康复医...
  • 1篇求医问药(下...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印迹细胞学检查在结膜松弛症中的应用
2009年
目的:探讨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CIC)在结膜松弛症(CCH)发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正常组15人30眼,结膜松弛组15人30眼,除采用泪液分泌实验I(Schirmer I)、泪膜破裂时间(BUT)、虎红染色(RBS)及荧光素染色(FLS)计分等常用眼表泪液功能检查,重点采用CIC,通过观察结膜上皮细胞情况及杯状细胞数来了解正常眼、结膜松弛眼的泪膜黏液层的情况。结果:Schirmer I试验结膜松弛症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膜松弛症组BUT、虎红染色、荧光素活体染色异常较对照组多,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印迹细胞学分级及杯状细胞数组间均有显著的差异,正常组分级主要集中于0级,CCH的分级主要集中于1级和2级,杯状细胞与RBS、FLS计分呈负相关,与BUT计分呈正相关。结论: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通过分级、观察杯状细胞数变化,了解正常人与结膜松弛症患者泪膜黏液层的情况。
田晓艳艾育德谭红霞
关键词:结膜松弛症印迹细胞学杯状细胞
透明角膜侧切口联合可调节缝线小梁切除术临床应用
2009年
目的:探讨透明角膜侧切口联合可调节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及术后的作用、并发症及疗效。方法:将35例(39只眼)施行小梁切除联合透明角膜侧切口及可调节缝线的青光眼患者与常规小梁切除术的青光眼患者进行对比,观察眼压、滤过泡形态、前房深度及并发症。结果:实验组术后3 d内眼压平均值略高于对照组术后平均值(P<0.0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为7.7%,对照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为34.62%,二者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术后非功能滤过泡为2.6%,对照组术后非功能滤过泡为34.62%,二者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梁切除术中联合透明角膜侧切口及可调节缝线不仅可以在术中人为形成前房,提高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而且可以减少甚至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张慧明杨帆田晓艳蒋虹刘晓霞
关键词:可调节缝线小梁切除术并发症
2型糖尿病与干眼症的相关性分析
2012年
目的:探讨多种眼表因素异常在2型糖尿病干眼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观察20例(40眼)2型糖尿病患者及18例(36眼)正常人泪膜破裂试验(break up time BUT)、泪腺分泌试验和副泪腺分泌功能试验(Schirmer test I)、角膜荧光素染色试验(fluorescein vital staining FL)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患者泪膜破裂的时间显著缩短,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率显著增高,泪腺分泌试验、副泪腺分泌功能试验显著减少。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是干眼症的易患人群,泪膜稳定性下降、泪液基础分泌量减少在2型糖尿病患者干眼症的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杨帆吴雪梅田晓艳蒋虹
关键词:2型糖尿病干眼泪膜
表面麻醉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中的应用
2011年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在小切口白内障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04例(106眼)白内障患者在球后及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白内障手术,观察二者麻醉效果、术后一周视力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二者麻醉效果、术后一周视力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表面麻醉是小切口白内障术的一种简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麻醉方法。
田晓艳王崇秀杨帆张慧民
关键词:表面麻醉人工晶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