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宝 作品数:17 被引量:80 H指数:4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第1跖趾关节融合手术治疗老年患者踇外翻 目的 探讨第1跖趾关节融合手术治疗老年患者踇外翻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我科采用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治疗的老年踇外翻患者23例27足.对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进行美国足踝矫形协会的足踝评... 彭建光 王强 李旗 王宝宝关键词:踇外翻 老年 下肢动脉硬化患者全膝关节置换5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013年 膝关节置换术后动脉并发症后果非常严重,包括感染、截肢。甚至死亡。在正常人群中这种并发症非常罕见(发病率仅为0.03%~0.5%),极易被外科医师忽略,但是动脉硬化患者相关的手术动脉并发症发生概率较普通患者明显增高,需格外警惕。本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共对162例患者(共172侧膝关节)施行了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其中50例合并不同程度下肢动脉硬化,现总结经验如下。 王宝宝 沈惠良 曹光磊 冯明利关键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下肢动脉硬化 外科医师 自制关节型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二期治疗髋关节术后感染 2013年 目的通过对自制压模成型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在髋关节术后慢性感染二期手术中应用效果和作用的分析及文献学习,了解相关疾病的处理方法,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经治的8例髋关节术后慢性感染患者,初次手术据诊断平均间隔4年,其中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7例,股骨头坏死术后感染1例,均采用二期手术治疗,平均间隔时间13个月,一期使用术中自制含万古霉素的关节型骨水泥占位器进行治疗,待感染控制后行二期翻修,长柄骨水泥假体植入术。观察患者关节功能及满意度情况、感染的控制情况、占位器翻修及并发症等使用情况。结果 8例均随访,Harris评分由一期手术前的39分提高至术后的63分,二期翻修术后Harris评分86分,患者满意度100%,术后感染控制率均为100%,无感染复发,无早期假体松动情况,患者可使用占位器部分负重活动,未出现占位器脱位,出现1例占位器断裂。结论术中制作关节型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二期手术可以较好的治疗髋关节术后感染,维持翻修期间关节功能,采用一些改良的技术可以减少相关并发症。 王宝宝 沈惠良 曹光磊 冯明利关键词:骨水泥 限位销防后移椎间融合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限位销防后移椎间融合器,包括融合体,所述融合体内部右侧设置有两组限位销,两组所述限位销一侧设置有操作通道,所述操作通道开设于融合体右侧底部,所述融合体底部中心处开设有安装孔,所述融... 孔超 鲁世保 丁浚哲 胡海量 孙文志 王宝宝 刘征宇血管球瘤4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通过对一组血管球瘤患者的回顾,进一步了解其临床表现,从而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从1993年8月-2009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一组血管球瘤患者,记录他们的典型症状、病程、辅助检查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共40例血管球瘤患者:男5例,女35例,平均年龄40.8岁。生长部位:甲下31例、指腹8例、手指近节掌侧1例。所有患者均有疼痛和局部触痛,部分患者表现为冷敏感。病程平均6.5年,其中9例患者曾被误诊。Love试验对于诊断及手术定位具有重要作用。B超、MRI对诊断有辅助作用。手术切除是最可靠的治疗方法,术后疼痛症状消失。结论血管球瘤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肿瘤。手术治疗效果良好,但误诊及延误诊断情况较常见。提高对其临床表现的认识进而提高诊断率,可减少症状持续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胡海量 王宝宝 沈惠良关键词:血管球瘤 外科手术 跗骨窦切口治疗跟骨骨折 跟骨骨折是常见的足踝创伤疾患,过去保守治疗是常见的治疗方法。但是保守治疗存在跟骨高度丢失、跟骨宽度增加、关节面不平整、跟骨畸形愈合、创伤性关节炎等问题,影响行走、站立、跳跃等功能。目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已经成为经典的治疗方... 王宝宝 王强 李旗 沈惠良关键词:跟骨骨折 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合并矢状面失衡症的手术治疗及近期疗效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 分析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 合并矢状面失衡症 (sagittal imbalance syndrome,SIS) 手术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6 年 5 月至 2020 年 5 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并随访 1 年以上的 DLSS 合并 SIS 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接受腰椎管减压、矢状面失衡矫正和内固定融合手术的患者为 A 组,共 16 例,其中男 3 例,女 13 例,平均年龄 (67.4±3.0) 岁;仅行腰椎管减压和内固定融合手术的患者为 B 组,共 20 例,其中男 6 例,女 14 例,平均年龄 (65.0±2.1) 岁。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测量并比较两组的影像学参数、腰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和腰椎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 (oswestry disable index,ODI)。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分布、术前影像学参数、VAS 评分和 ODI 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A 组侧凸 Cobb’s 角、冠状面平衡 (coronal balance,CB)、胸椎后凸 (thoracic kyphosis,TK)、胸腰椎后凸 (thoracolumbar kyphosis,TLK)、腰椎前凸 (lumbar lordosis,LL)、骨盆腰椎匹配 (pelvic incidence-lumbar lordosis,PI-LL)、骶骨倾斜率 (sacral slope,SS),矢状面躯干偏移 (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T1骨盆角 (T1pelvic angle,TPA)、VAS 评分和 ODI 均得到显著改善,而 B 组仅 Cobb’s 角、LL、SS、PI-LL、SVA、VAS 评分和 ODI 改善明显。A 组 SVA 矫正、ODI 改善均显著优于 B 组。随访中 B 组有 7 例出现近端交界性后凸 (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PJK),A 组未发现继发 PJK 的患者 (P=0.008)。结论 当 DLSS 合并 SIS 时应向上延长融合节段矫正矢状面失衡,充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朱卫国 鲁世保 孔超 王宇 王玮 胡海量 王宝宝关键词:椎管狭窄 腰椎 脊柱融合术 改良整体形态与平衡评分预测短节段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讨改良整体形态与平衡评分(modified global alignment and proportion,M-GAP)预测短节段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科采用短节段(≤2个节段)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的腰椎退变患者的资料,随访时间≥2年。记录患者术时年龄、性别、术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术后随访时间、手术相关数据,术前以及末次随访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腰痛以及腿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在术后3个月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所有患者的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躯干整体倾斜角(global tilt,GT)及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根据PI值计算出理想矢状面参数,根据公式得到M-GAP评分。将其分为协调、中等不协调、严重不协调3组。根据术前及随访时的MRI和X线片上改变诊断有无ASD,若随访期内腰痛加重或双下肢神经症状加重,结合影像学表现,诊断为邻近节段病(adjacent segment disease,ASDis)。分析M-GAP评分对短节段腰椎融合术后ASD及ASDis的预测作用。结果共有86例完成了至少2年的随访,其中男42例,女44例;年龄37~85岁,平均(63.7±10.9)岁。59例末次随访时未发生ASD,27例末次随访时发生ASD,10例出现ASDis。根据M-GAP评分,协调、中等不协调及严重不协调的患者分别为55例(64.0%)、24例(27.9%)和7例(8.1%)。术后ASD发生率分别为21.8%(12/55)、41.7%(10/24)和71.4%(5/7),术后ASDis发生率分别为3.6%(2/55)、16.7%(4/24)和57.1%(4/7)。ROC曲线显示M-GAP对ASD的预测有一定准确性(AUC=0.752,P<0.001,95%CI:0.645~0.860),对于ASDis同样具有预测作用(AUC=0.867,P<0.001,95%CI:0.760~0.974)。M-GAP评分不同组间术后ASD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 孙文志 王宇 王宝宝 胡海量 孔超 张思韬 鲁世保关键词:腰椎 脊柱融合术 脊柱疾病 3D打印技术结合单侧双通道内镜手术视频在脊柱外科教学中的应用 2025年 目的 探讨基于3D打印技术结合单侧双通道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手术视频在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脊柱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1—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参加骨科住培的100名医师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试验组接受3D打印技术结合UBE手术视频教学模式。通过考核和满意度调查评价两组教学效果。结果 试验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实践成绩、最终成绩均高于对照组(79.4±7.5 vs.73.8±9.2;78.8±7.3 vs. 73.7±8.7;79.1±7.3 vs. 73.8±8.8,P<0.05);试验组的临床教学考核的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80.0%vs.60.0%,P<0.05);在总体教学模式满意度(91.3±3.4 vs. 85.4±2.8)、提升自学能力(92.4±2.5 vs. 89.2±2.2)、加深知识掌握(94.0±1.9 vs. 87.0±3.5)、提升解决问题能力(91.6±3.7 vs. 83.9±2.7)及激发学习兴趣方面(93.0±2.0 vs. 85.8±3.8),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讲解满意度的比较(91.3±2.9 vs. 91.2±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脊柱外科教学中,3D打印技术结合UBE手术视频教学模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可有效提升骨科住培教学质量并提升学生满意度。 孙文志 王宝宝 程静波 王玮 冯明利 鲁世保关键词:视频教学 脊柱外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腰椎间盘突出症阶梯式手术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和患者心理状况调查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阶梯式手术治疗方案对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和患者对临床疗效的心理接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至2016年本院骨科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50例患者,经椎间孔镜下行髓核摘除微创手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术后1天和3个月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和改良Mac Nab疗效评定、术后3个月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手术效果,以及相应调查时间点患者对手术效果心理接受程度调查;对于7例微创手术疗效不佳患者进一步采用传统的开窗髓核摘除术(Fenestration discectomy,FD),采用同样方法评价手术效果和调查患者心理接受情况。结果:50例微创术后1天及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5);改良Mac Nab疗效评定:术后1天优良率为84%,术后3个月为86%;患者对术后疗效心理满意度调查:术后1天,满意并接受为84%,不满意但接受为16%,不满意难接受为0;术后3个月,满意并接受为86%,不满意但接受为14%,不满意难接受为0。对于微创术后效果欠佳7例患者行FD手术,术后1天及3个月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5);改良Mac Nab疗效评定:术后1天优良率为71%,术后3个月为100%;患者对开窗术后疗效心理满意度调查:术后1天,满意并接受为71%,不满意但接受为0,不满意难接受为29%;术后3个月,满意并接受为100%,不满意但接受为0,不满意难接受为0。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阶梯式手术治疗方案临床效果和患者心理接受情况均值得临床推荐。 王居勇 王居强 王华 王宝宝 刘征宇 彭建光 张庆明 鲁世保关键词:内窥镜技术 最小侵入性 开窗髓核摘除术 心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