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优

作品数:22 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0篇哲学宗教
  • 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抑郁
  • 4篇事件相关电位
  • 4篇自杀
  • 4篇相关电位
  • 3篇中介
  • 3篇自杀风险
  • 3篇焦虑
  • 2篇大学生
  • 2篇症状
  • 2篇中介作用
  • 2篇述情障碍
  • 2篇情绪
  • 2篇自我
  • 2篇精神卫生
  • 2篇服刑
  • 2篇服刑人员
  • 1篇大学新生
  • 1篇心电
  • 1篇心理学
  • 1篇言语

机构

  • 22篇南方医科大学
  • 6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顺德第一人民...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22篇王优
  • 9篇杨雪岭
  • 6篇周曙
  • 3篇赵久波
  • 3篇曹园
  • 2篇黄冬玲
  • 2篇黄一彬
  • 2篇黎海珊
  • 2篇叶晶晶
  • 1篇丁玉珑
  • 1篇林小铭
  • 1篇丁坤
  • 1篇张小远
  • 1篇余学飞
  • 1篇詹长安
  • 1篇刘俐
  • 1篇晏丽君
  • 1篇冯现刚
  • 1篇高钰琳
  • 1篇赵静波

传媒

  • 3篇现代预防医学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健康教育
  • 2篇中国心理卫生...
  • 2篇中国健康心理...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现代中小学教...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心理与行为研...
  • 1篇国际神经病学...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 1篇中国毕业后医...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学生依恋类型和恋爱幸福感:亲密度的中介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调查大学生的依恋类型、恋爱关系亲密度和恋爱幸福感特点,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关系问卷、实际亲密度量表、大学生恋爱幸福感问卷对243名恋爱中的在校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结果:男性大学生在恋爱幸福感的性态度维度得分高于女性大学生(t=3.688,P<0.001);独生子女在依恋类型的轻视型维度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t=2.199,P<0.05);只有1次恋爱经历的大学生在恋爱幸福感的恋人间共同兴趣爱好维度得分显著高于3次及以上(P<0.05);家庭经济状况中等和一般的大学生在依恋类型的轻视型维度得分(P<0.05)和恋爱幸福感的恋人间共同兴趣爱好维度得分(P<0.05)高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大学生安全型依恋与亲密度和恋爱幸福感呈正相关(r=0.371,0.426;P<0.01),轻视型依恋、害怕型依恋与亲密度和恋爱幸福感呈负相关(-0.271≤r≤-0.417,P<0.01)。亲密度在安全型依恋和恋爱幸福感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F=179.469,P<0.00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60.61%;亲密度在轻视型依恋和恋爱幸福感之间为完全中介作用(F=163.781,P<0.00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80.36%;亲密度在害怕型依恋和恋爱幸福感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F=164.949,P<0.00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81.83%。结论:大学生依恋类型的安全型、轻视型、害怕型维度通过恋人间的亲密度影响了恋爱幸福感。
王优闫睿杰赵久波
关键词:大学生依恋类型亲密度
广东地区报纸报道自杀事件失范情况的对比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分析2014年广东地区报纸报道自杀事件失范现状,与2011年失范情况比较分析,为媒体规范报道自杀事件提供建议。方法依据WHO媒体报道准则分析广东地区2014年出版的4种代表性报纸报道自杀事件情况。从5个方面、共27项条目进行内容分析,并与2011年相应内容比较。结果 2014年自杀事件报道总计357篇。对比2011年304篇自杀报道,更为规范方面为:表达对死者的哀悼(增加3.4%)、提供社会或社团救助机构信息(增加3.4%)、提及自杀前兆(增加11.9%)、提及自杀相关疾病(增加6.0%)、提及自杀对亲属伤害(增加0.6%)、单一归因(减少8.8%)、刊登现场照片(减少7.2%)、详细介绍自杀方法 (减少6.2%)、介绍自杀地点(减少4.2%)、美化自杀(减少0.7%)、自杀新闻头版(减少3.0%)、大字标题(减少8.4%)。失范情况更严重方面包括:专家协商(减少2.5%)、确切指出自杀结果 (减少7.0%)、指出除自杀外其他出路(减少2.9%)、谴责自杀者(增加18.7%)、刊登遗物遗书(增加13.6%)、采用渲染夸大性词句(增加9.3%)、刊登自杀者照片(增加5.1%)、刊登自杀者家属照片(增加1.9%)。结论 2014年广东地区报纸对自杀事件报道的失范情况仍然较普遍,需要对大众媒体加以监督引导,提升自杀事件报道质量,降低负面影响。
祖思萌王优高钰琳杨子聪邝立平冯现刚
关键词:自杀报纸报道精神卫生
言语工作记忆负荷的事件相关电位时空模式分析
2015年
目的运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探索言语工作记忆负荷关联的神经网络演化。方法 21名被试者按键完成言语材料的延迟匹配样本任务,工作记忆负荷分别是3和5个字母,分析工作记忆容量(WMC)及19通道ERP统计参数映像(SPM)的时空模式。结果高负荷(3.30±0.76)vs低负荷(2.48±0.30),WM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50,P=0.000)。SPM显示:编码期的负荷效应相继出现在右腹侧、背侧注意网络和左额颞顶语言区;维持期的负荷效应出现在右腹侧注意网络,先后与背侧注意网络和左额颞区相伴。结论在言语工作记忆负荷超出其有限容量时,右腹侧注意网络可能参与防止项目之间混淆和言语长时记忆的激活。
胡玮冰周曙王优黄冬玲曹园
关键词:工作记忆事件相关电位
受欺凌经历与初中生抑郁的关系及注意控制的中介作用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讨初中生受传统欺凌和受网络欺凌经历与抑郁的关系,以及注意控制在欺凌经历与抑郁之间的作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郑州市某初中1712名学生参与问卷调查,采用Olweus受欺负问卷(OBVQ)、网络欺凌问卷(CBCVE)、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和注意控制量表(ACS)。结果初中生遭受传统欺凌检出率为25.6%,遭受网络欺凌检出率为10.6%,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7.4%,遭受传统欺凌、网络欺凌均与抑郁症状呈显著正相关(r=0.33,P<0.01;r=0.34,P<0.01);遭受传统欺凌及网络欺凌均显著负向预测初中生的注意集中(β=-0.12,P<0.001;β=-0.11,P<0.001);网络欺凌与注意集中在遭遇传统欺凌和抑郁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0.24,95%CI 0.17~0.3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1.38%。结论遭受传统欺凌不仅直接影响初中生的抑郁,而且与网络欺凌共同削弱了初中生的注意集中能力,进而间接加重抑郁症状。
周珂欣廖颖珊陈艺生张果儿魏千翔杨雪岭王优
关键词:初中生抑郁
服刑人员抑郁、述情障碍与童年创伤的关系研究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究服刑人员抑郁、述情障碍与童年创伤的关系。方法采用贝克抑郁量表第二版(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Ⅱ)、多伦多述情障碍问卷(Toronto alexithymia scale)和童年创伤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对广东某监狱456名服刑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服刑人员抑郁症状、述情障碍和童年创伤的检出率分别为78.6%,28.9%和59.8%。入狱时间较长的服刑人员,其抑郁得分较高(t=-2.261,P<0.05);受教育程度越高的服刑人员,其述情障碍得分越低(F=5.121,P<0.01)。童年创伤和抑郁、述情障碍均呈正相关(r值为0.355、0.298,均P<0.001),抑郁和述情障碍呈正相关(r=0.436,P<0.001)。结论服刑人员心理健康问题较严重,其抑郁、述情障碍与童年创伤有着紧密的关系,在心理矫治中应给予充分考虑。
欧韵菁杨彩燕谭艳芳胡敏玲吴思翰赖晓璇张鹤王优杨雪岭
关键词:服刑人员抑郁述情障碍
自我调节失败与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关系:纵向追踪研究被引量:5
2023年
对200名不同调节定向的大学生进行为期6个月的追踪调查以探索长期自我调节失败与抑郁和焦虑症状及两者共存的关系。结果发现:(1)促进定向组在抑郁、焦虑以及自我调节失败得分上低于预防定向组;(2)控制基线期抑郁和焦虑症状,促进和预防定向系统的自我调节失败均可正向预测3个月后抑郁–焦虑症状共存;(3)抑郁症状的维持和发展与促进目标失败有关,焦虑症状的维持和发展与预防目标失败有关;(4)基线期抑郁不仅通过促进目标失败程度来维持和发展,还通过促进和预防目标失败程度来正向预测继发的焦虑;基线期焦虑不仅通过预防目标失败程度来维持和发展,还能正向预测继发的抑郁。
杨雪岭张桥芬王慧琪孙熙原陈佩儀王优
关键词:自我调节抑郁焦虑
实际和领悟家庭情绪表露与小学高年级儿童孤独感的关系
2016年
为了探究实际和领悟家庭情绪表露与小学儿童孤独感的关系,本文采用家庭情绪表露问卷和儿童孤独感量表对135名小学高年级儿童及其父母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小学高年级儿童领悟到的父母消极情绪表露少于实际。小学高年级儿童领悟到的母亲积极情绪表露多于实际。在父亲积极表露、母亲积极和消极表露方面,领悟与实际得分正相关。儿童孤独感与领悟父母积极情绪表露负相关,与领悟父母消极情绪表露正相关。领悟母亲消极情绪表露能正向预测孤独感,领悟父亲积极情绪表露能反向预测孤独感。可见,儿童自身所领悟到的父母情绪表露方式与孤独感关系更为密切。
王优甘燕霖杨雪岭
关键词:高年级儿童孤独感
知觉学习改善屈光参差性弱视视功能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 探讨知觉学习训练在改善青少年及成人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视功能方面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共纳入18例青少年和成年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弱视眼在截止空间频率下进行对比度检测任务的训练,对侧相对健眼作为对照.患者随访3~6个月.分别观察患者训练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和对比度阈值改变,立体视改变以及试验组训练前后视觉诱发电位改变.数据进行t检验、相关性分析.结果 弱视眼与相对健眼相比,其在训练前后的视力改变,截止空间频率下的对比度阈值改变,以及所有空间频率下的对比度阈值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31,P<0.05;t=5.108,P<0.01;t=3.700,P<0.01),弱视眼及对侧眼在训练前后潜伏期变化,振幅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并且18例中有8例立体视得到改善.12例患者随访3个月,弱视眼视力平均保持了99.3%,对侧眼视力改善平均保持了50%.结论 知觉学习能改善青少年及成年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的视功能,可用于治疗大龄弱视.
丁坤王优丁玉珑刘俐黄(王乐)闫晓河林小铭
关键词:屈光参差性弱视知觉学习
疫情应激下高考生的抑郁、焦虑和失眠状况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应激、学业担忧、孤独感对高考生抑郁、焦虑和失眠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编疫情应激问卷、感染担忧问卷、学业担忧问卷和孤独感量表(ULS-6)、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广泛焦虑障碍量表(GAD-7)、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调查广东广州某公立普通中学高考生661名。结果 (1)疫情应激与抑郁、焦虑、失眠显著正相关(r=0.29、0.20、0.30,P<0.001)。(2)中介效应分析表明疫情应激可以通过学业担忧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高考生的抑郁、焦虑,分别占其总效应的22.70%、25.68%;也可通过"学业担忧—孤独感"的中介链间接影响抑郁、焦虑、失眠,分别占其总效应的8.50%、12.23%、6.36%。结论学业担忧与孤独感在疫情应激与抑郁、焦虑、失眠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王慧琪杨雪岭张瑞彬王优
关键词:高考生抑郁焦虑失眠
内隐启动自我意识对自我控制损耗的预防作用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究内隐启动自我意识能否有效预防自我控制损耗的发生。方法:招募在校大学生志愿者60人,随机分入对照组、非自我意识启动组和自我意识启动组,每组各20人。采用句子整理任务进行内隐启动,使用数学心算任务操控自我控制损耗(包括任务难度、打草稿冲动、作答题目数、正确题目数),握力时长测试测量自我控制表现,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测量情绪,比较三组的自我控制损耗情况及损耗前后的握力时长和PANAS得分。结果:三组间任务难度、打草稿冲动、作答题目数和正确题目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损耗前后正性、负性情绪改变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控制了损耗前握力时长的影响后,对照组与非自我意识启动组的损耗后握力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非自我意识启动组的损耗后握力时长均短于自我意识启动组[(69.2±3.6)s、(71.1±3.6)s vs.(81.9±3.6)s,均P<0.05]。结论:内隐启动自我意识可有望预防自我控制损耗。
黄一彬叶晶晶黎海珊赵久波王优
关键词:自我控制损耗自我意识内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