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亦凡
- 作品数:15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阳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全部病人进行24h心率变异性记录并进行时域和频域分析。结果冠心病组心率变异性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冠心病组及对照组男、女性别心率变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2P>0.05)。
- 王亦凡王一扬
- 关键词:冠心病心率变异性
- 心电图P波参数P_(d)、P_(max)对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术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探讨心电图P波参数对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射频导管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术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接受RFCA术的70例房颤患者,记录其术前心电图P波离散度(P-wave dispersion,P_(d))、P波最大时限(maximum P-wave duration,P_(max)),根据预后情况(是否复发)分为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上述心电图P波参数与房颤患者RFCA术后预后的相关性,并使用ROC曲线分析评价P波参数对房颤患者RFCA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70例房颤患者中,RFCA术后预后不良者30例,预后良好者40例。预后不良组P_(d)、P_(max)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组间其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_(d)、P_(max)是影响房颤患者RFCA术预后的危险因素(OR>1,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_(d)、P_(max)及其联合指标评估房颤患者RFCA治疗后预后不良风险的AUC值分别为0.751、0.760、0.900。结论心电图P波参数与房颤患者RFCA术预后相关,P_(d)、P_(max)联合检测能提升对其预后的预测效能。
- 马博文王亦凡任园园张莉
- 关键词: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预后
- 中国健康成年人窦性心率的范围被引量:2
- 2000年
- 目的 探讨中国健康成年人窦性心率的正常范围。方法 用动态心电图测定504例健康成年人的窦性心率。结果 全组窦性心率为(71.2±11.0)次/min,男性心率为(72.1±10.4)次/min,女性为(72.5±10.1)次/min。男女无显著差异(t=0.074,P>0.05)。年龄与心率无相关性(男性r=-0.074,女性r=-0.091,P均>0.05)。结论 中国健康成年人的窦性心率较外国人低,建议中国健康成年人窦性心率的正常范围采用52~92次/min。
- 王亦凡
- 关键词:窦性心率成年人健康人动态心电图
- 心力衰竭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 2008年
- 目的观察心力衰竭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38例同时具有高血压病、心阻抗图和彩色多普勒所测EF值<50%及24h动态心电图记录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以利尿、扩血管为基本药物,连续治疗4~6周,观察EF值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变化。结果治疗后32例EF值>50%,其中25例室性心律失常全部消失;7例和EF值仍<50%的6例合计13例,占34.2%,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P<0.001),每例室性早搏(143.8±66.1)次,较治疗前的(2561.6±1257.2)次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P<0.001)。结论提示随心功能改善,心力衰竭时引起的心肌生理异常改变具有可修复性,改善心功能可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及预防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 王亦凡王一扬
- 关键词: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高血压病
- 无人区心电轴在心房颤动伴宽QRS波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07年
- 心房颤动是很常见的心律失常,是一种主动性快速的房性异位节律。其自律性极高,发生率仅次于窦性心律失常和期前收缩而居第三位,由于可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心房内血栓形成及动脉栓塞,甚至诱发心室颤动导致心脏病患者死亡而受到临床重视。心房颤动本身心电图诊断并不难,但当他出现宽QRS波时,是合并室内差异性传导还是合并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有时很难鉴别,由于他们的意义和治疗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其鉴别就显得尤为重要。心电图诊断中,心电轴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近几年来不少学者提出了无人区心电轴,他是指QRs波的额面平均电轴位于-90°~±180°之间的电轴。我们对113例心房颤动伴宽QRS波群的患者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无人区心电轴在心房颤动伴宽QRS波中的诊断作用。
- 王亦凡王一扬
- 关键词:无人区心电轴宽QRS波群心房颤动窦性心律失常室性期前收缩室内差异性传导
- 心电图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
- 2006年
- 王亦凡王一扬
- 关键词:肺栓塞心电图检查
- 高频心电图在病毒性心肌炎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评价高频心电图在病毒性心肌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1例心肌炎患者进行高频心电图检查,观察其QRS波的高频切迹,并与64例正常组对照。结果心肌炎高频心电图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高频心电图对心肌炎心肌损害的检测较为敏感,可提高病毒性心肌炎的检出率,可作为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辅助检查方法。
- 王亦凡王一扬
- 关键词:高频心电图病毒性心肌炎病例
- 心电图预测冠状动脉左回旋支急性闭塞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临床价值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心电图预测冠状动脉左回旋支急性闭塞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入的96例冠状动脉左回旋支急性闭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心电图改变分为ST-D组、ST-E组、N-ST组,各32例,就三组患者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病史、肌钙蛋白Ⅰ(TnⅠ)、肌酸激酶(CK)]、冠状造影结果、心肌梗死面积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三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史相关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E组患者TnⅠ、CK指标均高于ST-D组、N-ST组,其中以N-ST组指标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ST组患者近端回旋支、远端回旋支低于ST-E组与ST-D组,且ST-D组远端回旋支低于ST-E组;N-ST组钝缘支、侧支循环均高于ST-E组与ST-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T-E组、ST-D组患者近端回旋支、钝缘支及侧支循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面积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N-ST组患者心肌梗死面积低于ST-D组与ST-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分析心电图特征,医务人员能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预测潜在的并发症风险,为临床治疗提供针对性指导。
- 程钰滢郭璐映王亦凡
- 关键词:心电图冠状动脉预后
- 比索洛尔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片的药品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择21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1-2级的患者,每日服比索洛尔片2.5mg,每周随访1次,如2周内血压未降至140/90mmHg以下,将剂量依次增至5mg、7.5mg、10mg,直至有效剂量或10mg剂量满8周。结果 61例出现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28.24%。其中,日服2.5~5.0mg与日服7.5~10.0mg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者有极显著差异(t=7.41,P<0.001)。因不良反应而停服比索洛尔治疗的26例,占12.04%。其中,日服2.5~5.0mg与日服7.5~10.0mg而停药所占比例比较,两者有极显著差别(t=4.78,P<0.001)。61例的药品不良反应中,发生在服用治疗剂量21日内的59例,占96.72%。因药物不良反应而停服比索洛尔治疗的26例中,发生在服用治疗剂量21日内的24例,占92.31%。结论比索洛尔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因药品不良反应而停药的发生率均较高,且多发生在心血管系统,但多数均相对较轻、可耐受并可坚持用药治疗,或停药后较快恢复,说明比索洛尔应用较为安全。
- 王一扬王亦凡高振英
- 关键词:比索洛尔
- 中国健康成人窦性心率范围的重新评价被引量:5
- 2006年
- 王亦凡王一扬
- 关键词:心率心电描记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