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欣
- 作品数:14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射阳县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从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到“W&W”治疗模式的临床实践
- 2021年
- 探讨直肠癌“w&w”治疗模式的适应症、开展条件、cCR的诊断标准、局部再生的解决手段等问题。方法:对我院从2018年到2020年进行的12例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治疗及3例直接行“全程放化疗(拒绝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深入分析,并且研究学习国内外相关指南、共识,探究“W&W”治疗的可行性及应用的现实意义。结果:“W&W”治疗模式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适宜患者中是可行的。但需注意规范随访并及时处理相关后续问题。结论:“W&W”治疗模式不仅根治了肿瘤,还保留了器官及功能,可选择适宜患者,谨慎开展。
- 王中欣
- 关键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
- MMP-9和CD44v6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MMP-9和CD44v6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观察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MP-9和CD44v6在80例大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之间关系及两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MMP-9与CD44v6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5%(62/80)和82.5%(66/80),MMP-9及CD44v6的高表达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大肠癌组织中MMP-9与CD44v6的表达呈低度正相关(r=0.225,P<0.05)。结论:MMP-9与CD44v6两者可能在大肠癌中起相互协同作用,可望作为判断大肠癌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的指标。
- 王中欣
- 关键词:MMP-9CD44V6免疫组化
- 亚甲蓝示踪法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 2016年
- 目的:探讨亚甲蓝示踪法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作用及基层医院的应用价值。方法:以30例T1-2N0M0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单独采用亚甲蓝作为前哨淋巴结(SLN)的示踪剂,结果:30例行SLNB的乳腺癌患者平均切取SLN大约3.5个,检出率100%,准确率96.8%,假阴性率3.4%。结论:亚甲蓝示踪法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简单易学,安全无害,适宜基层医院推广开展。
- 王中欣
- 关键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亚甲蓝
- 钠米碳示踪剂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全切术中的应用
- 2018年
- 探讨钠米碳示踪剂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全切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3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4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行甲状腺全切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的病例纳入对照组(20例),2015年2月至2017年10月的病例纳入研究组(20例)结果 清扫淋巴结个数:对照组 4±0.5 研究组7±1.5,对照组误切甲状旁腺5例,发生一过性低钙血症4例,而研究组无一例发生,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纳米碳示踪剂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全切术中可有效保护甲状旁腺,增加淋巴结清扫个数以及范围,值得临床推广。
- 王中欣顾学洲
-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病率
- 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临床诊治分析
- 2011年
- 目的:总结分析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临床症状、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从2010年一月到2011年1月收治的28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其临床症状和手术治疗方法。结果:本组患者一共28例,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均无出现死亡病例。其中25例进行了一期手术切除治疗,3例进行二期手术切除治疗,1例由于为晚期肿瘤浸润粘连严重只能进行部分肿瘤切除。结论:根据患者的肿瘤和肠梗阻情况制定合适的手术方式,减少术后出现并发症。
- 陈宏郭红领王中欣
- 关键词:结肠癌肠梗阻手术方式
- 根_3式右半结肠切除术3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根3式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0年以来,对38例右半结肠癌患者采用根3式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果据病理报告,清扫淋巴结个数最多为21枚,最少为15枚,平均为17枚。结论根3式右半结肠切除术应是治疗右半结肠恶性肿瘤的最佳术式。
- 王中欣
- 关键词:右半结肠切除术淋巴结
- 直肠全系膜切除1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5年
- 王中欣
- 关键词:直肠全系膜切除DIXON手术中下段直肠癌黏液腺癌DUKES切除术
- 老年结肠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观察被引量:15
- 2011年
- 目的探讨老年人结肠癌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 2001年6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经临床及结肠镜与(或)手术病理确诊结肠癌患者450例,年龄≥60岁210例作为观察组;年龄<60岁2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及病理学各方面上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及癌肿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并存病多、肠梗阻为主、病程长、Dukes分期C~D期高、病理学相对高分化、转移多,手术切除率及术后3年生存期低(P<0.05)。结论老年结肠癌患者有着自身临床及病理特点,应加强防癌宣传,使患者早期就诊,重视肛门指检及结肠镜检查,手术仍是首选治疗手段,积极围手术期处理,术式采取个体化。
- 王中欣
- 关键词:老年结肠癌病理特征
-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癌的外科诊治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癌(GSC)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诊治残胃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GSC与原手术方式关系、临床表现、外科治疗方式及治疗效果等。结果残胃340例发生GSC 17例(5.00%);毕罗氏-Ⅱ术后GSC发生率高于毕罗氏-Ⅰ(手术P<0.05);出现症状距确诊平均(5.45±4.12)月;7例行根治术、4例单纯残胃全切除、2例残胃全切除联合其他腹部脏器切除、3例行姑息性手术、1例行探查术。全部病例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无重大并发症,剖腹探查术1例存活4个月,1例残胃全切除联合其他腹部脏器切除者手术后8月死于脑血管意外;3例姑息性切除患者术后分别于术后1~3年死亡;7例行根治术、4例单纯残胃全切除、2例残胃全切联合其他腹部脏器切除患者1年后全部生存,目前最长超5年。结论胃大部切除手术后GSC发生率较高,因此应严格控制手术指征,重建方式应尽量选用毕罗氏-Ⅰ式,术后定期胃镜检查,手术仍然是GSC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 王中欣
- 关键词:胃大部切除外科治疗
- 嵌顿性腹股沟疝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临床分析
- 2011年
- 目的研究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嵌顿性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选自某乡镇卫生院自2003年至2006年的30例患有嵌顿性腹股沟疝的患者,选取的病例资料其中15例采用传统的手术进行治疗,另外的15例是采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手术,30例患者入院后都积极进行术前准备,补充液体、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以及使用抗生素消炎等。所有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就是保证所有其他有关的外在因素基本相同。对比2种方法的治疗效果,从而比较出比较治疗嵌顿性腹股沟疝的最佳手段。结果 15例采取传统手术治疗的患者中,痊愈有10例,占66.7%,好转的的有3例,占20.0%,需要重新手术治疗的有2例,占13.3%,另外15例患者采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其中痊愈的有13例,占86.7%,好转的有2例,占13.3%,需要重新手术治疗的患者为0。结论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比较适用于嵌顿性腹股沟疝的治疗。
- 陈宏郭红领王中欣
- 关键词:嵌顿性腹股沟疝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