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海明 作品数:38 被引量:89 H指数:5 供职机构: 灌云县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交通运输工程 更多>>
超声诊断胆囊结石漏误诊原因分析 被引量:2 2011年 超声作为胆囊结石的首选辅助检查手段有巨大的优势,但在某些病例检查中仍有漏误诊现象,综合分析临床资料并改善超声检查手法有利于避免漏误诊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侍艳 牛海明关键词:结石 胆囊 超声 漏诊 误诊 经皮微创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新鲜腕舟骨骨折 被引量:10 2015年 2008年06月-2014年1月,我科采用经皮微创Herbert螺钉掌侧内固定治疗17例新鲜腕舟骨骨折患者,疗效良好,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本组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17-42岁。 牛海明关键词:HERBERT螺钉 腕舟骨骨折 肩锁钩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术后疼痛原因分析 牛海明采用微创腰椎椎间融合联合椎弓根钉棒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腰椎侧方入路融合术(OLIF)联合椎弓根钉棒固定(Wiltse入路)置入治疗腰椎滑脱症(LS)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月至2020年7月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腰椎滑脱症患者27例,在正常L3~S1节段CT扫描的基础上采用OLIF联合Wiltse入路的方法,设为观察组;同时以单纯小切口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的2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暴露时间、显露出血量及总出血量、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JOA)、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改善率。设定责任节段,建造OLIF Stand alone(M1)模型、OLIF+左侧椎弓根钉棒固定模型(M2)和OLIF+双侧椎弓根钉棒固定模型(M3)。比较3种模型脊椎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等生理活动下不同节段的相对活动度、逐渐融合期和椎弓根钉棒应力分布差异。结果相较于OLIF Stand alone(M1)模型而言,采用OLIF+左侧椎弓根钉棒固定模型(M2)和OLIF+双侧椎弓根钉棒固定模型(M3)对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好。OLIF联合小切口Wiltse入路术的手术时间、暴露时间、显露出血量及总出血量指标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联合组的JOA改善率,腰痛VAS评分分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OLIF联合Wiltse入路在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治疗中临床效果更好,可给腰椎间融合固定节段提供足够的椎间稳定性。 牛海明 王庆春 徐新宇关键词:脊柱融合术 腰椎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可行性研究 牛海明带线锚钉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3度损伤的临床观察 牛海明T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4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011年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后位置难以维持,时有骨折再移位发生,导致骨折畸形愈合、腕关节疼痛、关节僵直等并发症,目前多采取手术治疗口]。我院2005年6月-2010年9月,对4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采用T型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临床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牛海明 侍艳关键词:骨折 桡骨远端 内固定术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可行性。方法 31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Harris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60~105(75±12)min,术中出血300~700 ml。29例获随访(2例术后死亡),时间6~28个月。患者均在术后1周逐步下地负重行走。按Harris评分标准:优19例,良7例,可3例。X线片示假体无松动、下沉。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骨质疏松患者具有卧床时间短、可早期下地负重、术后并发症低、早期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牛海明 魏良昌 李兴楼 侍艳关键词:人工股骨头置换 股骨转子间骨折 老年人 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内固定术后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内固定术后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4月至2024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33例因肱骨近端骨折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33例,术后随访,依据Neer肩关节评分法评估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记录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评分将患者分为良好组和不良组,分析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内固定术后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中肩关节不良患者8例,肩关节良好患者25例;与良好组比较,不良组患者四部分骨折、年龄在71-75岁之间的患者人数较多,以上因素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因素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内固定术后肩关节功能的预后与骨折类型及患者年龄密切相关,四部分骨折和年龄较高(71-75岁)是主要的不良预后影响因素。针对高风险患者,应加强围术期管理与康复干预,以提高预后效果。 孙瑞召 牛海明 毛青关键词:肱骨近端 骨折 老年患者 内固定 肩关节功能 同侧股骨颈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的治疗方法 2010年 目的:探讨同侧股骨颈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1999-2009年本院收治同侧股骨颈骨折伴股骨干骨折患者15例,术前诊断股骨颈骨折9例,术中诊断2例,术后发现合并股骨颈骨折4例。其中3例采用股骨重建髓内针同时固定股骨干和股骨颈骨折;2例采用加长动力髋螺钉(DHS)固定;4例采用空心钉固定股骨颈骨折,再行闭合复位逆行带锁髓内钉固定股骨干骨折;2例采用顺行带锁髓内钉(UFN)结合空心钉固定;3例采用钢板固定2-3d后发现股骨颈骨折,再行空心钉固定;1例采用股骨干锁定钢板(LCP)固定同时行全髋置换术。结果:术后随访1~7年,平均3.2年,股骨干骨折均愈合,股骨颈骨折愈合13例,其中1例畸形愈合,不愈合2例,股骨头坏死2例。结论:同侧股骨颈骨折合并股骨干相对较少,治疗应根据股骨干骨折的部位和股骨颈骨折的移位程度来确定内固定方式。 牛海明关键词:股骨骨折 股骨颈骨折 骨折固定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