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鹏飞

作品数:16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水利工程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8篇建筑科学
  • 3篇水利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8篇混凝土
  • 4篇应变速率
  • 4篇变速率
  • 2篇弹性模量
  • 2篇循环加卸载
  • 2篇压强度
  • 2篇抗压
  • 2篇抗压强度
  • 2篇课程
  • 2篇课程改革
  • 2篇课程研究
  • 2篇回弹
  • 2篇回弹强度
  • 2篇加卸载
  • 1篇单轴
  • 1篇单轴压缩
  • 1篇等效力学模型
  • 1篇地震
  • 1篇地震波
  • 1篇地震响应

机构

  • 13篇三峡大学

作者

  • 13篇熊鹏飞
  • 8篇梁春华
  • 5篇彭刚
  • 3篇姜袁
  • 2篇胡伟华
  • 2篇胡海蛟
  • 2篇王敏
  • 1篇贺誉
  • 1篇吴彬
  • 1篇陈伟

传媒

  • 3篇中国农村水利...
  • 2篇水电能源科学
  • 2篇产业与科技论...
  • 1篇水力发电
  • 1篇混凝土
  • 1篇四川水泥
  • 1篇广东建材
  • 1篇科学技术创新

年份

  • 3篇2025
  • 2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4
  • 1篇201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湿态混凝土的单轴压缩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通过自然湿度和水饱和混凝土在10-5、5×10-5、10-4、5×10-4s-1四种应变速率下的单轴压缩试验,对比分析了两种湿度混凝土的强度、变形特性以及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自然湿度和水饱和混凝土抗压峰值应力都呈增加的趋势;水饱和混凝土峰值应力、峰值应变较自然湿度混凝土减小,弹性模量较自然湿度混凝土增加,且水饱和混凝土破坏机理较自然湿度混凝土有所不同。
胡海蛟彭刚王敏熊鹏飞
关键词:混凝土单轴压缩力学性能
自然状态和饱和水状态混凝土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及弹性模量的对比分析
2014年
为了研究湿态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对不同应变速率(10-5、5×10-5、10-4s-1)、不同围压(0、4、8 MPa)下自然湿度和水饱和混凝土做了常三轴压缩试验,并对比分析了两种湿度混凝土在三轴试验下的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及弹性模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相同围压、相同应变速率下,水饱和混凝土峰值应力较自然湿度混凝土小,弹性模量较自然湿度混凝土大,两种湿度混凝土峰值应变变化无明显规律。围压对湿态混凝土抗压性能影响大于应变速率对湿态混凝土抗压性能的影响。
胡伟华彭刚熊鹏飞吴彬
关键词:围压应变速率
一种工程测量用水准尺立尺装置
一种工程测量用水准尺立尺装置,属于工程测量技术领域;针对传统水准尺在立尺过程中易摇晃、扶尺不便、观测精度难以控制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水准尺立尺装置;该装置包括水准尺连接装置、手持整平装置及支撑装置;水准尺连...
熊鹏飞梁春华
不同水压作用下的混凝土率效应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利用大型电液伺服多功能动静力三轴仪分析了准150 mm×300 mm的混凝土圆柱体试件在不同水压(0、2、5 MPa和10 MPa)、不同加载速率(10-5、10-4、10-3/s和10-2/s)作用下的力学与变形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的峰值应力对应变速率的敏感性随围压的增大而增大,峰值应变随围压和应变速率的增大都呈增加的趋势;弹性模量随加载速率的增加总体呈增大趋势,随围压增大变化并不明显;吸能能力随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增大,而随围压的增大呈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
熊鹏飞姜袁彭刚梁春华
关键词:混凝土应力弹性模量
不同应变速率及侧压力下混凝土破碎率的变化规律分析
2014年
对边长为300mm的立方体混凝土试件进行了三种应变速率(10-5、10-4、10-3/s)和三种侧压力(0、0.06fc、0.18fc)下的双轴压缩试验,采用标准筛对试验完成后的混凝土碎块进行筛分、称量,并定义某粒径范围的碎块质量与混凝土总质量的比值为混凝土在该粒径范围的破碎率φk,进而分析了不同应变速率、侧压力对混凝土破碎率的影响,获得了混凝土破碎率的变化规律,为分析混凝土破碎机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王敏彭刚胡海蛟熊鹏飞
关键词:混凝土破碎率应变速率侧压力
基于回弹法的混凝土动态强度预测
2025年
为探究混凝土抗压强度与加载速率的关系并提升实践应用的便捷性,依据前人研究成果,对立方体混凝土试件实施了回弹测试及多速率动态压缩试验。通过公式拟合方法,分析了混凝土回弹换算强度、抗压强度与应变速率之间的关联性,并验证了所得公式的适用性。研究发现,混凝土的实际抗压强度普遍高于其回弹换算强度。在加载速率低于10-3/s时,混凝土强度的速率效应显著;而当加载速率继续提升,强度增长速率效应则趋于平缓。基于此,验证了混凝土动态抗压强度与其回弹换算强度之间的数学关系式,该关系式能够依据回弹换算强度预测混凝土在不同加载速率下的抗压强度,为工程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
熊鹏飞梁春华
关键词:混凝土应变速率回弹强度抗压强度
基于FLAC3D江坪河水电站泄洪洞衬砌地震响应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根据江坪河水电站工程资料,采用FLAC3D软件非线性分析方法对泄洪洞混凝土衬砌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进行动力计算;对衬砌上出现水平峰值位移和峰值应力最大的关键点进行跟踪,对某时刻衬砌上出现的最大水平位移与最大第一、三主应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地震波作用下,断层对衬砌结构应力影响明显,衬砌结构的应力最大响应时刻为4.4s;衬砌与断层相交处是衬砌结构的薄弱部位,应做加固处理。
贺誉陈伟熊鹏飞胡伟华
关键词:泄洪洞混凝土衬砌地震波
循环荷载下混凝土耗散能及塑性应变演化动态试验研究被引量:7
2019年
对尺寸为300 mm×300 mm×300 mm立方体混凝土试件进行了4种应变速率下的单轴循环加卸载试验,分析了加卸载过程中混凝土耗散能及塑性应变随加卸载次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低应变速率下耗散能随循环次数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高应变速率下耗散能则逐渐增大;耗散能与试件破坏程度密切相关,耗散能越大试件破坏所呈现出的结构面越多,破坏程度越大;在整个循环加卸载过程中混凝土的塑性应变增量较为稳定,与耗散能不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加卸载循环过程中混凝土塑性应变几乎均匀增加,且与加载速率无关。
梁春华熊鹏飞姜袁
关键词:混凝土循环加卸载塑性应变
基于测量竞赛的独立学院工程测量课程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测量竞赛能很好地促进独立院校工程测量课程的改革,优化设备室的资源配置。为了取得好成绩,学生主动探索思考,既提高了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又拓宽了思维模式,使学习态度变被动为主动。通过测量竞赛还能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心理素质,是传统课堂的有益补充。
熊鹏飞梁春华
关键词:课程改革
循环加卸载作用下混凝土弹性能及损伤规律研究
2025年
对300mm立方体混凝土进行了10^(-5)/s、5×10^(-5)/s、10^(-4)/s、10^(-3)/s四种应变速率下的循环加卸载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单位弹性能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应力达到最大值时混凝土内部储存的弹性能未达到最大值,具有滞后性,且加载速率越低滞后性越显著。低应变速率下混凝土的损伤随循环周次的增加均匀发展至趋于平缓,高应变速率下损伤迅速发展无平缓阶段,混凝土在较低加载速率下具有延展性,在高应变速率下具有明显的脆性特征。
熊鹏飞梁春华
关键词:混凝土循环加卸载应变速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