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莹

作品数:93 被引量:149H指数:8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度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专利
  • 37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7篇医药卫生
  • 18篇农业科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2篇培苗
  • 22篇组培
  • 22篇组培苗
  • 18篇山豆根
  • 14篇基因
  • 13篇血藤
  • 13篇鸡血藤
  • 11篇植物
  • 10篇大叶千斤拔
  • 10篇生物碱
  • 10篇千斤拔
  • 8篇药用
  • 8篇全长
  • 8篇染料木素
  • 8篇转录
  • 7篇种质
  • 7篇转录组
  • 6篇药用植物
  • 6篇愈伤
  • 6篇快速繁殖

机构

  • 92篇广西壮族自治...
  • 7篇中国药科大学
  • 6篇福建农林大学
  • 5篇广西中医药大...
  • 2篇广西科技大学
  • 2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广西大学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南华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广西药用植物...
  • 1篇华润三九医药...
  • 1篇内蒙古自治区...
  • 1篇柳州工学院

作者

  • 93篇梁莹
  • 66篇韦坤华
  • 59篇秦双双
  • 57篇缪剑华
  • 47篇韦范
  • 29篇李林轩
  • 20篇林杨
  • 14篇胡营
  • 11篇郭晓云
  • 11篇乔柱
  • 10篇韦筱媚
  • 8篇王晓峰
  • 7篇唐美琼
  • 7篇李刚
  • 6篇张重义
  • 6篇朱艳霞
  • 5篇宋志军
  • 5篇李明杰
  • 5篇黄燕芬
  • 5篇李翠

传媒

  • 22篇中国现代中药
  • 4篇生物资源
  • 3篇种子
  • 3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广西中医药
  • 1篇中草药
  • 1篇广西科学院学...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中药材

年份

  • 5篇2025
  • 9篇2024
  • 21篇2023
  • 16篇2022
  • 6篇2021
  • 8篇2020
  • 8篇2019
  • 6篇2018
  • 6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1
9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山豆根栽培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山豆根栽培方法,包括:在山豆根生长过程中进行干旱胁迫处理,所述干旱胁迫处理的条件为,土壤相对含水量35‑60%、处理时间小于等于8d。本发明的山豆根栽培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人工栽培山豆根的质量和产量。
梁莹韦坤华韦范秦双双林杨胡营 韦桂丽朱艳霞韦筱媚缪剑华
一种姜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
一种姜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姜黄地下块茎作为外植体,清洗、消毒、再清洗,并吸去块茎表面水,将外植体置于MS发芽培养基中诱导发芽,得到无菌试管苗;将所述试管苗置于MS丛芽培养基中繁殖培养,获得丛生芽;将所...
王晓峰李刚韦坤华梁莹肖冬王一诺李林轩李翠缪剑华
文献传递
白及种质资源的生长、生理及药材品质比较研究
梁莹胡营蔡锦源韦坤华
提高大叶千斤拔组培苗根部染料木素产量的培育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大叶千斤拔组培苗根部染料木素产量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大叶千斤拔组培苗接种于固体快速繁殖培养基,继代至产生的带叶植株;步骤二、从带叶植株中选取带有顶芽和至少具2片叶片的茎段接种于固体生根...
韦坤华梁莹吴广秀乔柱秦双双韦范李林轩郭晓云
药用植物4.0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20
2023年
药用植物4.0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与药用植物高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基于药用植物跨组学生物学、药效学数据采集与挖掘,药用植物4.0搭建了药用植物跨组学大数据平台,通过跨组学大数据的集成与分析,解读药用植物形态、生态、组学与药效,以及药效与疾病间的关系,推进自然资源到数字资源的转变,为人工智能(AI)式药物筛选等创新工具开发提供数据支撑,实现药用植物资源与新药的智慧创制。药用植物4.0未来将着眼于药用植物精准栽培、药效单体生物制药、健康产品及中药肽的智慧创制,以期实现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协调发展,为大健康产业发展所需资源和产品研发提供支撑,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供物质基础。
秦双双韦坤华胡营梁莹韦范宋志军王硕周小雷乔柱杨晓男缪剑华
关键词:大数据资源保护
鸡血藤不同器官转录组分析与儿茶素生物合成基因研究
2025年
为了研究鸡血藤不同器官转录水平差异,挖掘黄酮类成分儿茶素生物合成途径相关编码酶基因,该研究以鸡血藤基因组及全长转录组数据为参考,利用Illumina NovaSeq 6000平台对鸡血藤根、茎、叶、花、果实5个不同器官进行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共获得115.28 Gb clean data,GC量在45.19%~47.54%,Q20碱基在94.17%及以上,与参考基因组的总体比对率在90%左右。比较茎与根、茎与叶、茎与花和茎与果实4组,分别鉴定到10666、9674、9320、5896条差异表达基因,茎与根比较组中差异表达基因数最少。KEGG富集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于植物激素信号转导、苯丙氨酸生物合成等通路。儿茶素生物合成途径共注释到39个基因,所有器官中都至少有1个高表达的基因,其中PAL1、PAL2、C4H1、C4H3、4CL1、4CL2、DFR2在茎中的表达量较高,说明其可能在鸡血藤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通过对鸡血藤不同器官的转录组分析,为深入探讨鸡血藤儿茶素生物合成调控提供重要信息,也为进一步实现鸡血藤品种改良以及分子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覃炜棋林泉梁莹韦范韦桂丽高乞秦双双
关键词:鸡血藤儿茶素差异表达基因
多肽类药物与中药肽研究展望被引量:17
2022年
肽(peptide)是指由2~50个氨基酸分子组成,介于小分子和蛋白质之间的物质,具有生物活性多样、易吸收、靶向性强和副作用小等特点,近年来已经成为生物医药研究热点之一。中药中含有大量的肽类物质,传统煎、熬、煮的用药方式,能够有效利用此类成分,发挥其应有的生物活性。而目前实验室中的中药成分研究多数采用高浓度醇提方法,可能造成众多天然药物中肽类成分被忽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中药中的肽类成分是发挥传统药效的重要成分。作者结合多年研究以及文献检索,提出了“中药肽——表达中药功效的相对分子质量介于小分子与蛋白之间,由2个或多个氨基酸组成的肽类化合物”的概念,进而总结中药肽的提取与分离、中药肽的结构确定方法与路径,对基于“整体观”和大数据的现代化中药肽研究方法进行了展望,将人工智能预测和高通量筛选技术相结合,提升中药肽发现的效率和准确度,建立不同中药肽和不同靶点之间的全息图像,为基于中医药理论的中药肽创新药物设计及相关健康产品研发提供新范式。
杨晓男阮丽君江兴宋志军韦坤华秦双双梁莹侯小利王喜军缪剑华
关键词:生物活性研究方法药物研发
五指毛桃组织培养方法及补骨脂素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五指毛桃组织培养方法,包括:取五指毛桃组培苗进行生根培养,生根培养基包括1/2MS、萘乙酸;其中,在生根培养阶段,利用光强为100~120μmol/(m<Sup>2</Sup>·s)的红光照射。本发明的培养方...
林杨韦坤华韦桂丽梁莹郭晓云刘寒韦范秦双双
秋枫胚性愈伤成苗的快速繁殖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秋枫胚性愈伤成苗的快速繁殖方法,包括外植体选择与消毒、获得无菌试管苗、胚状体诱导培养、胚状体壮苗培养和炼苗与移栽等步骤。本发明有效解决了秋枫工厂化育苗的问题,具有培养时间短,繁殖系数高,成活率高,植株健壮等...
王晓峰李刚韦坤华梁莹缪剑华
文献传递
林下种植密度和收获期对金线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确定金线莲林下仿野生栽培的适宜密度和最佳采收时期。方法:以福建省广泛种植的金线莲品种泰宁一号为实验材料,在金线莲道地产区契合金线莲原初生境的林下进行栽培,详细探究不同林下种植密度和采收期对金线莲的生物量和代表性药效成分的影响,为选取金线莲林下栽培合适栽培密度和最佳采收期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结果:在林下栽种密度处于4 cm(行距)×4 cm(株距)时,林下栽培金线莲的长势最佳、折干率高、多糖、生物碱和类黄酮等药用成分含量较高。通过详细分析不同采收期林下栽培金线莲的产量和品质,发现在林下种植金线莲180 d后进行采收,金线莲根、茎叶长势佳,生物量积累丰富,折干率高,同时总黄酮、多糖、总生物碱药用价值成分均达到较高值。结论:泰宁一号金线莲林下仿野生种植的适宜种植密度为4 cm×4 cm,最佳采收时期为移栽后180 d。
牛欢谢卓宓古力梁莹韦坤华王建明李明杰张重义
关键词:金线莲仿野生栽培种植密度采收期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