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成生

作品数:104 被引量:602H指数:12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2篇期刊文章
  • 27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9篇天文地球
  • 10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电子电信
  • 2篇矿业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4篇INSAR
  • 21篇滑坡
  • 19篇形变
  • 19篇形变监测
  • 14篇地面沉降
  • 12篇INSAR技...
  • 11篇地表形变
  • 11篇反演
  • 10篇地裂缝
  • 9篇相位
  • 8篇水汽
  • 8篇雷达干涉
  • 8篇雷达干涉测量
  • 8篇合成孔径雷达...
  • 8篇冰川
  • 7篇遥感
  • 6篇地下水
  • 6篇地下水开采
  • 6篇地质
  • 5篇地质灾害

机构

  • 104篇长安大学
  • 6篇中国地质环境...
  • 6篇中国地震局
  • 5篇中国电建集团...
  • 5篇中国地质环境...
  • 4篇教育部
  • 4篇国家地震局
  • 3篇黑龙江工程学...
  • 3篇香港理工大学
  • 2篇山西省地震局
  • 2篇杨凌职业技术...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国家测绘地理...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 1篇兰州理工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云南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04篇杨成生
  • 44篇赵超英
  • 44篇张勤
  • 11篇朱武
  • 10篇季灵运
  • 8篇王宏宇
  • 8篇刘媛媛
  • 6篇侯建国
  • 6篇张双成
  • 5篇王利
  • 5篇魏云杰
  • 5篇李祖锋
  • 5篇朱赛楠
  • 4篇刘超
  • 4篇彭建兵
  • 4篇黄观文
  • 4篇张静
  • 4篇朱长青
  • 4篇马静
  • 3篇李振洪

传媒

  • 15篇大地测量与地...
  • 5篇地球科学与环...
  • 4篇中国地质灾害...
  • 4篇测绘工程
  • 4篇上海国土资源
  • 3篇武汉大学学报...
  • 3篇工程勘察
  • 3篇国土资源遥感
  • 3篇测绘科学
  • 2篇测绘通报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遥感信息
  • 2篇自然灾害学报
  • 2篇地理空间信息
  • 2篇第四届全国地...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甘肃科学学报
  • 1篇测绘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长江科学院院...

年份

  • 9篇2025
  • 7篇2024
  • 5篇2023
  • 12篇2022
  • 5篇2021
  • 7篇2020
  • 2篇2019
  • 6篇2018
  • 6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8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10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基于SAR方位向偏移的电离层层析构建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SAR方位向偏移的电离层层析构建方法,该方法基于原始SAR数据,首先采用距离‑多普勒成像原理实现三维SAR成像,其次分别获取差分干涉相位以及方位向偏移观测量,然后联合这两类观测量估计电离层相位屏,最后...
朱武张勤彭建兵赵超英杨成生张静赵丽华瞿伟
文献传递
InSAR用于高山峡谷区滑坡监测的适用性被引量:3
2024年
针对升降轨Sentinel-1A数据获取的得荣县古学乡2个大型滑坡形变特征不一致的问题,利用R指数、敏感性和相干性等参数,开展InSAR技术用于该地区滑坡监测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降轨数据比升轨数据更适合2处大型滑坡的识别与监测,并很好地解释了升降轨滑坡监测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对2个滑坡进行时间序列形变分析及多维形变特征分解,结果表明,2个滑坡在2019~2020年累积形变量最大值分别约为300 mm和230 mm,需加强关注。
何国强杨成生魏云杰朱赛楠李晓阳侯祖行
关键词:滑坡监测
基于PS-InSAR技术探测地表形变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常规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在区域地表形变探测中存在时空失相关和大气延迟的影响,为了克服或减弱它们的影响,分离和提取线性、非线性形变时间序列以及地形数据误差与大气信号,以西安市沉降场为研究对象,用17景Envisat数据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与常规D-InSAR结果比较,证实了PS-InSAR技术用于地表形变监测的有效性。
侯建国祁晓明杨成生王宏宇
关键词: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永久散射体形变
辽河油田区InSAR形变监测与开采参数反演
2025年
针对辽河油田区地表形变特征及变形趋势不明的问题,利用SBAS-InSAR和MSBAS-2D技术对该区2019—2021年地表多维形变特征进行监测,并将Okada矩形位错模型用于典型油田开采区储层参数反演。结果表明:研究区曙光采油厂、欢喜岭采油厂和锦州采油厂均存在因石油开采导致的地面沉降,其中曙光采油厂两年内累积形变达-330 mm,沉降漏斗最大垂直形变和水平位移分别为-150和55 mm,其形变量之比约为3∶1。利用Okada矩形位错模型反演曙光采油厂区域油层深度为1642.22 m,与实际油层深度接近,适用于该区域油田储层参数反演。此外油气开采与周缘的地震事件无明显的相关关系。该方法能较为全面地监测辽河油田区地表形变特征,可为该区油气生产及沉降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王子倩杨成生侯祖行张雪丁慧兰
关键词:地面沉降监测
一种顾及InSAR形变因子的光学遥感潜在滑坡自动识别方法
本发明属于潜在滑坡识别领域,公开了一种顾及InSAR形变因子的光学遥感潜在滑坡自动识别方法:获取目标区域的形变速率图和光学遥感影像数据,并对所述光学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得到目标区域的光学遥感影像图;计算得到目标区域的地形...
赵超英荀张媛康亚杨成生朱武
文献传递
煤矿开采沉陷监测——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的研究被引量:17
2009年
采矿引起地面沉陷是矿区经常发生的一种破坏性灾害。作为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可以实现高精度大范围的矿区开采沉陷监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采用"两轨法"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对矿区开采沉陷监测进行了试验研究,提取了垂直形变图,分析了试验区开采沉陷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对沉陷区作了剖线分析。
侯建国杨成生王亚男王宏宇
关键词: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煤矿开采沉陷
结合负样本优化与机器学习模型的怒江洲峡谷段滑坡易发性评价被引量:2
2025年
【目的】滑坡易发性评价过程中负样本选择和机器学习模型对结果的影响不容忽视。【方法】为探究这2种因素对滑坡易发性评价结果的影响规律,本文以怒江流域怒江州峡谷段为例,在提出利用加权信息量模型对负样本选取优化的基础上,选取了包括起伏度、土地利用和多年年均降雨量在内的13个影响因子,分别采用支持向量机模型、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梯度提升决策树模型3种机器学习模型,与传统随机样本选取方法进行了滑坡易发性对比研究,并针对降雨因子对易发性分级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①基于优化后负样本的各模型评价结果在滑坡密度方面均有提升,分别提升0.0103、0.0639、0.0040;AUC值均相对升高,分别升高0.033、0.018、0.008;②在易发性评价结果中,梯度提升决策树模型最优,较支持向量机模型、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精度分别提高了3.8%和1.7%;③将2019—2020年的夏、冬季平均月降雨量数据引入梯度提升决策树模型,结果显示夏季高、较高易发区面积增大,尤其是南部六库镇和上江镇地区。【结论】基于加权信息量模型优化负样本是合理的,梯度提升决策树模型作为滑坡易发性评价模型较适用于怒江州峡谷段地区的孕灾环境,降水对该地区滑坡易发性具有明显影响。本文所提出的研究思路对区域防灾减灾体系构建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同时也为未来的区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苏志萍杨成生王子倩
关键词:机器学习模型支持向量机卷积神经网络
一种改进的六星选星法在BDS/GPS组合RTK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8年
提出一种利用卫星高度角阈值进行选星的改进六星选星法。通过解算不同长度基线的BDS/GPS观测数据,比较不同选星策略在定位精度和解算效率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与传统不选星策略相比,改进六星选星法平面定位精度相当,高程方向定位精度平均提升40%,解算效率平均提升70%。
黄观文李哲万凌川王进杨成生
PS-InSAR技术监测分析辽宁盘锦地区地面沉降被引量:9
2014年
辽宁省盘锦市具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等矿产资源,由于油气开发及南部沿海区域因海水入侵地下水开采持续增长等影响,导致该地区地面沉降明显。为掌握和分析该市地表形变的变化特征,本文利用2007~2011年间22景L波段的ALOS/PALSAR数据,采用PS-InSAR技术对其进行了地面沉降监测。从得到的年沉降速率图和沉降中心的时间序列图可知,盘锦市地面沉降主要分布在城镇、油田开采区以及沿海区域。四年间,最大年沉降速率达194mm/a,经调查发现主要是因该区域油气开采所致;沿海地区的年沉降速率约为50mm/a。研究表明,盘锦地区的地面沉降与油气开采存在空间一致性,同时也证明PS-InSAR技术可用于长时间序列的地面沉降监测。
孙赫张勤杨成生赵超英
关键词:地面沉降监测分析油气开采时间序列
基于高分遥感的金沙江流域滑坡识别——以巴塘县王大龙村为例被引量:11
2022年
金沙江流域因两岸地势陡峭、软弱岩层发育、降雨集中等,使得流域内滑坡灾害分布密集。高分辨率遥感是滑坡识别的重要手段,但通过目视解译法开展的大范围滑坡灾害识别,具有工作量大、效率低的特点。针对此问题,本文采用基于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提出了利用滑坡灾害的光谱、形状、空间等特征进行区域内滑坡灾害的快速识别。同时,选取金沙江流域巴塘县王大龙村区段进行了滑坡识别提取试验,区域内利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识别出滑坡18处,其中12处与目视解译结果相同,一致性为75%;发现3处目视解译未识别出的隐蔽性滑坡。结果表明,该方法识别效果较好,可为后续的金沙江流域乃至川藏铁路沿线的大范围滑坡识别提取及滑坡编目工作提供参考。
丁永辉张勤杨成生王猛丁辉
关键词:光学遥感面向对象分析防灾减灾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