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恒选
- 作品数:21 被引量:197H指数:10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螺旋CT对胰腺动脉解剖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1
- 2001年
- 目的 探讨螺旋CT动脉期薄层扫描对胰腺动脉的显示情况。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8例正常胰腺的螺旋CT动脉期薄层扫描 (准直 5mm ,重建间距 3mm)图像 ,由两位医师阅片并记录胰腺间接供血动脉 (腹腔干、肝动脉、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 )和直接供血动脉 (胰背、胰横、胰大、胰尾、胰十二指肠上前、上后、胰十二指肠下动脉 )的显示率。结果 胰腺的间接供血动脉全部显示 ,直接供血动脉显示例数分别为胰背动脉 36例 ( 6 2 % ) ,胰横动脉 2 2例 ( 38% ) ,胰大动脉 6例 ( 10 % ) ,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 38例 ( 6 6 % ) ,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 15例 ( 2 6 % ) ,胰十二指肠下动脉 2 6例 ( 4 5 % )。结论 螺旋CT动脉期薄层扫描能很好地显示胰腺间接供血动脉 。
- 严志汉周翔平宋彬喻俊林杨恒选黄娟伍兵张方方
- 关键词:胰腺动脉螺旋CT
- 肝细胞癌螺旋CT扫描时间窗优化被引量:5
- 2000年
-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螺旋CT扫描CT征象在不同时相显示的最早时间和最丰富的时间 ,以便提出一个在时间窗上优化的扫描程序。材料与方法 41例确诊为肝细胞癌病例 ,应用SiemensSomatomPlus 4A螺旋CT设备 ,采用 10 0ml对比剂 ,3ml/s注射速度 ,于肿瘤靶平面进行动脉期 (延迟 14~ 2 1s)同层面动态扫描 ,然后行全肝门脉期 (延迟 80~ 85s)扫描和肿瘤靶平面平衡期 (延迟 170~ 2 85s)扫描。研究方法包括同行视 脑评价和数据检测评价。结果 肝细胞癌CT征象显示最早及最丰富时间平均为 18.62s和42 .2 6s。其峰值时间为 48.4s。结论 肝细胞癌CT征象显示最早及最丰富时间反映了肝细胞癌以动脉供血为主肝脏双重供血的特点。肝细胞癌肿瘤最大强化值应在包含肝动脉后期和门静脉早期的所谓混合期 ,而不在纯粹的肝动脉期。因此建议对可疑肝细胞癌的患者作同层面 (肿瘤靶平面 )增强动态扫描 ,其扫描时间可采用延迟 18、2 5、3 8和 45s ,然后作门静脉期全肝扫描 ,以便在一次性团注对比剂条件下获取较多的CT诊断信息。
- 闵鹏秋葛英辉宋彬杨恒选周翔平
- 关键词:肝细胞癌螺旋CT
- 原发性肝癌门静脉海绵样变的螺旋CT表现被引量:9
- 2001年
-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门静脉栓塞后侧支开放的螺旋CT表现及病理基础。材料与方法 随机搜集 5 0例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主干栓塞病例 (其中门脉主干完全栓塞 2 7例 ,不全栓塞 2 3例 ) ,另 5 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病例作为对照组 ,其中 12例合并肝癌 ,但未出现门脉栓塞。结果 门脉完全栓塞组中 ,胆囊周围侧支 (胆丛 )开放者 15例 (5 5 .6 %) ,胆总管周围侧支开放者 2 1例(77.8%) ,胃小弯侧支开放者 2 0例 (74.1%) ;不全栓塞组上述侧支开放分别为 5例 (2 1.7%) ,8例 (34.8%)及 11例 (47.8%)。对照组胃小弯侧支静脉开放者 36例 (72 %) ,未见胆总管周围及胆丛侧支开放。结论 (1)胆丛和胆总管周围侧支为门脉栓塞后特有的一组侧支循环途径 ,而胃小弯侧支在单纯门脉高压及门脉栓塞后均可出现 ,不具特征性。 (2 )门脉栓塞是形成胆丛和胆总管周围侧支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且门静脉海绵样变的形成与阻塞程度有关 ,阻塞越重 ,发生机会越大。
- 漆锐周翔平宋彬杨恒选严志汉黄娟李真林杨敏
- 关键词:门静脉海绵样变原发性肝癌螺旋CT
- 超声对急性胰腺炎胰液积聚的诊断价值探讨
- 2001年
- 王淑玉姚宏莉王海波李广群杨恒选
- 关键词:超声急性胰腺炎
- 螺旋CT动态扫描对肝癌大血管侵犯的对比研究
- 2001年
- 目的 :进一步认识肝癌大血管侵犯的螺旋CT表现特征。方法 :75例肝癌伴大血管侵犯的病例中 ,2 6例前瞻性设计了动脉期同层面扫描加全肝门静脉期扫描的程序 ,选择兼顾病变及门静脉的靶平面 ,并与 31例双期扫描和 18例单纯门静脉期扫描的病例作对照。结果 :动脉期同层面扫描在动 静脉瘘和门静脉早显方面优于双期扫描 ,动脉期对显示大血管侵犯征象有特征性 ,癌栓在动脉期总强化率为 66 67% ( 38/ 5 7例 ) ,单纯门静脉期扫描不能显示动 静脉瘘和癌栓新生血管。结论 :动脉期同层面扫描能显示肿瘤和大血管侵犯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异常 ,有助于定性和发现动
- 葛英辉杨恒选程天明闵鹏秋
- 关键词:肝细胞癌血流动力学门静脉癌栓
- 急性胰腺炎左侧膈下脂垫浸润的CT评价
- 杨恒选
-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计算机断层摄影
- 肾细胞癌CT表现特征及其与时间窗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肾细胞癌CT表现在动态增强CT扫描中随时间推移变化过程。方法 18例肾细胞癌患者行病灶靶平面同层动态CT扫描。由二位副高职称以上腹部影像专业医师共同评价肾细胞癌出现的征象及其与时间窗的相关性。结果 肾细胞癌CT征象包括 :瘤区异常血管、肿瘤实质显著性强化、RCC与肾实质交界区形态。肿瘤CT征象显示与时间窗的相关性 :①异常肿瘤血管出现 ,显示最佳及消退时间平均分别为 2 3 .9s ,3 8.2s ,46.3s ;②肿瘤实质强化出现最早时间为 2 8.9s ,最佳时间为显示征象最丰富层面的时间 ,即 70 .2s ;③低密度包膜的演变与肿瘤实质一致。结论 靶平面充分显示了肿瘤的关键的CT征象 。
- 王金红闵鹏秋刘荣波陈卫霞杨恒选
-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肾肿瘤
- 胰头静脉弓的CT研究——正常表现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8
- 1997年
- 目的:研究胰头静脉弓的CT表现,获得有关血管直径的正常值,探讨相关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随机选取129例连续性无中上腹区域恶性肿瘤及炎性病变的CT增强扫描病例,观察胰头静脉弓各属支走行及CT表现,测定血管直径。结果:胰头静脉弓属支包括胰十二指肠上后及上前静脉、胃结肠干、结肠右上静脉和胃网膜右静脉等,CT显示率分别为63.7%、77.5%、69.8%、70.5%和34.9%;血管直径均值分别为2.28、2.31、4.85、3.01和3.88mm。结论:正常人中上腹CT增强扫描常可清楚显示胰头静脉弓属支。对此静脉弓的认识有助于胰腺癌的术前分期及正确评估门脉系统血液动力学改变。
- 宋彬闵鹏秋周翔平杨恒选徐隽缪竞陶廖正银陈宪
- 关键词:胰腺CT
- 胰腺癌的CT诊断
- 2002年
- 杨恒选严志汉陈宪
- 关键词:胰腺癌CTCT扫描技术CT表现
- 肝细胞癌螺旋CT扫描时间窗优化及其与CT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 葛英辉闵鹏秋宋彬杨恒选周翔平谭永淑陈宪
- 我国是一个肝炎大国,肝炎与肝癌的密切关系已经被流行病学证实;肝癌死亡率在我国一直居高不下,每年的死亡率在我国己占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在部分城市和农村占第一、二位。是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目前临床对肝脏占位的定位、定性...
- 关键词:
- 关键词:肝细胞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