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辉
- 作品数:10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一般工业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 《形韵相生戒指设计》
- 2025年
- 作品说明:本设计围绕“拟态与抽象”主题,采用不同材质展现独特艺术魅力。以木头为载体的花艺,取法自然,将植物形态具象呈现,保留木材原始纹理,宛如自然缩影,是对生命形态的细腻复刻。而塑料材质饰品,运用多彩珠子与丝线,打破常规形态,以抽象之姿诠释灵动创意。二者虽材质、表现手法迥异,却都在探索形式与内涵的统一,于拟态与抽象间,勾勒艺术的多元轮廓,彰显对美的深度思考与表达。
- 毛洪林罗欣怡杨凌辉
- 关键词:植物形态木材纹理
- “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探索研究——以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为例
- 2013年
- “政产学研用”合作教育的理念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至今也就是二十多年,但是这一理念一经提出,就得到普遍认同,进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学生的毕业设计中,融入“政产学研用”的思想,也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在本文中,将对该问题展开探讨。笔者首先阐释了开展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的意义,接着提出应该构建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毕业模式的运行机制,最后对该模式的运行提出个人两点小小的建议,希望与大家一同分享和探讨。
- 杨凌辉
- 关键词:教育资源整合
- 浅谈多感官体验下晋宁乌铜走银与交互式展示设计的结合方法
- 2024年
- 晋宁乌铜走银是云南特有的中国传统铜制工艺品。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乌铜走银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晋宁乌铜走银与交互式展示设计的结合,实现了展示方式的更新,为改善其知名度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途径,进而为此类技艺类非遗项目的展示方式提供新思路,印证了交互式展示设计对提高晋宁乌铜走银知名度的作用及可能性。运用情景化设计、沉浸式设计、新媒介设计三种结合方法更新晋宁乌铜走银展示设计,增强观者对其了解程度,为改善当下技艺类非遗项目发展困境提供了新视角。
- 陈秀媛杨凌辉
- 关键词:交互设计
- 热望着故土与民间: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产品设计专业建设进路思辨
- 2023年
- 云南艺术学院产品设计专业创立于2000年,其不以工业生产为基础,而主要从事源发于民族民间工艺研究,做立足于田野调研基础上的实践研究。在经历了旅游商品设计、大民艺与现代设计、非遗与文创、手工创造基因与文化基因几番进路的迭代探索后,逐步建立了一套以在地实践为核心的设计教育体系。本文以20多年间云南艺术学院产品设计专业发展历程为叙事主线,探讨、分享专业建设的思路与经验,并对多元时代背景下地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发展进行思辨。
- 游峭杨凌辉文静
- 关键词:产品设计进路思辨
- 包装设计中特色民间工艺元素的转化
- 2017年
- 作为现代的产品包装,不仅要具备实用功能,更要求其具有文化内涵及欣赏价值。特色民间工艺元素及民族文化元素的介入,不仅提升了包装的文化性,增加了产品本身的附加值,也彰显了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使包装设计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
- 杨凌辉
- 关键词:民族文化
- 哈尼族婚嫁文化在现代首饰设计中的美学运用研究
- 2024年
- 哈尼族婚嫁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极其丰富的美学元素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哈尼族婚俗文化在现代首饰设计中的美学运用,分析其色彩、图案、材质和功能,并明确这些美学元素在现代首饰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通过将哈尼族婚嫁文化与现代首饰设计的美学原则相结合进行深入的研究,创造出既具有民族特色又符合当代审美潮流的首饰设计作品,并对如何更好地将哈尼族婚嫁文化融入现代首饰设计中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哈尼族婚礼文化的融入不仅能够为首饰设计增添一抹浓厚的文化底色,而且对于推动民族文化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具有不容小觑的战略价值。
- 彭宗英杨凌辉贺光辉
- 关键词:哈尼族首饰设计
- 老年人智能产品设计
- 2025年
- 陈秀媛杨凌辉
- 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中融入地域文化的探索思考——以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为例被引量:1
- 2013年
- 在我国当前的教育体系下,艺术设计类专业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必须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兼顾综合性和专业性,尤其是要将传统艺术设计教学内容和现代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艺术设计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强化技能的同时,加强创业培养,并通过课内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综合设计素养的提升提供支持。
- 杨凌辉
- 关键词: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