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涛

作品数:13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横向课题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矿业工程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8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冷滤点
  • 7篇降凝
  • 7篇降凝剂
  • 7篇柴油
  • 5篇共聚
  • 5篇共聚物
  • 3篇乙烯
  • 3篇三元共聚
  • 3篇三元共聚物
  • 3篇酸酐
  • 3篇自由基
  • 3篇自由基溶液聚...
  • 3篇马来酸酐
  • 3篇柴油降凝剂
  • 2篇低温流动改进...
  • 2篇丁烯
  • 2篇丁烯二酸
  • 2篇性能评价
  • 2篇引发剂
  • 2篇润滑油

机构

  • 13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
  • 1篇煤炭科学研究...
  • 1篇达州市科技局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13篇杜涛
  • 10篇汪树军
  • 10篇刘红研
  • 2篇何文婷
  • 2篇杨桃
  • 2篇刘洁
  • 2篇宋程鹏
  • 1篇徐春明
  • 1篇刘宁
  • 1篇李瑞丽
  • 1篇陈践发
  • 1篇李婷
  • 1篇邹华耀
  • 1篇张颖
  • 1篇李欢
  • 1篇聂跃东

传媒

  • 3篇石油学报(石...
  • 2篇石油化工
  • 1篇精细石油化工
  • 1篇燃料化学学报
  • 1篇化学世界
  • 1篇润滑与密封
  • 1篇煤田地质与勘...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14
  • 7篇2010
  • 3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马来酸酐-丙烯酸十八醇酯-醋酸乙烯酯三元共聚物柴油降凝剂的合成及其性能评价被引量:11
2009年
实验以马来酸酐(MA)、丙烯酸十八醇酯(AE)、醋酸乙烯酯(VA)为原料,合成三元聚合物MAV。考察了MAV的最佳反应条件及其对柴油的降滤效果,分析了4种不同柴油正构烷烃碳数分布,测试了MAV对4种不同柴油的降滤效果,红外光谱(IR)表征了AE单体及MAV共聚物。实验结果表明,MAV三元聚合物的最佳合成条件为:n(马来酸酐):n(丙烯酸十八醇酯):n(醋酸乙烯酯)=1:1:1,聚合温度为80℃,聚合时间为4 h,引发剂用量为1.0%。MAV对四种不同柴油的降滤效果不同,对加氢柴油有较好的适用性,对直馏柴油和催化裂化柴油的降滤效果较差。当加剂量为0.3%时,可将燕化加氢柴油的冷滤点降低3℃。MAV柴油降凝剂对正构烷烃分布较宽且含量低的柴油感受性较好,对正构烷烃分布窄且含量高,特别是高碳数正构烷烃含量较高的柴油几乎无降滤效果。
张颖李瑞丽徐春明杜涛
关键词:马来酸酐醋酸乙烯酯降凝剂冷滤点
一种柴油冷滤点改进剂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柴油冷滤点改进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柴油添加剂领域,目的用于解决加剂柴油冷滤点反弹回升的问题。本发明由重量百分数为55~85%的四元共聚物和重量百分数为15~45%的表面活性剂优选复配组成。其中四元共聚物的制备是在复合...
汪树军杜涛刘红研
文献传递
富马酸十六醇酯-苯乙烯二元共聚物柴油低温流动改进剂的合成、表征及性能评价(英文)
2009年
以富马酸和十六醇为原料、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对苯二酚为阻聚剂、甲苯为溶剂,采用直接酯化法制备了富马酸十六醇酯单体(DHF);以富马酸十六醇酯和苯乙烯为聚合单体、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了富马酸十六醇酯-苯乙烯二元共聚物(FOS)。用IR、1H-NMR对DHF单体及FOS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分析了张家港0#柴油和胜利海科5#柴油的正构烷烃分布,考察了共聚物的降滤效果,讨论了降滤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当添加剂量为0.1%时,FOS能使张家港0#柴油冷滤点降低6℃,胜利海科柴油5#柴油冷滤点降低3℃;FOS对不同柴油表现出了不同的感受性;与2种商业降凝剂复配后,表现出良好的协同效应,作为商业降凝剂的优良助剂,FOS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杜涛汪树军刘红研李婷何文婷
关键词:低温流动改进剂冷滤点柴油
三元共聚物柴油低温流动改进剂的酰胺化改性被引量:2
2010年
制备了α-甲基丙烯酸十六酯、马来酸酐、醋酸乙烯酯三元共聚物的胺解衍生物AMV-a,将其用作柴油低温流动改进剂,分析了胺解用脂肪胺碳链长度对AMV-a降滤效果的影响,考察了AMV-a对不同种类柴油的感受性,讨论了AMV-a与商业降凝剂的协同效应及其降滤机理。结果表明,当AMV-a添加质量分数为0.08%时,张家港0#柴油和胜利海科5#柴油的冷滤点最大降幅分别为6和4℃;AMV-a对中国4种不同产地的柴油均表现出较好的感受性;与3种商业降凝剂复配后,表现出良好的协同效应。
杜涛汪树军刘红研张海宽何文婷
关键词:胺解降凝剂冷滤点感受性
α-甲基丙烯酸酯-马来酸酐二元共聚物对润滑油的降凝性能(英文)被引量:6
2010年
以α-甲基丙烯酸和十四醇为原料,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对苯二酚为阻聚剂,甲苯为溶剂,采用直接酯化法制备α-甲基丙烯酸酯单体(AE);以AE和马来酸酐为单体,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了α-甲基丙烯酸酯-马来酸酐二元共聚物(AM),采用1H NMR表征了AE及AM的结构。选择了4种不同来源的润滑油样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它们的化学组成;考察了加AM前后润滑油样品的降凝效果和其他物理化学性质,并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了不同AM添加量的润滑油样品中蜡晶的形貌。结果表明,AM作为降凝剂可以使4种润滑油样品的凝点分别降低20、23、21和29℃;润滑油的单环芳烃含量越高,其低温流动性改善越明显;加AM前后油样的凝点(SP)变化较明显,其他物理化学性质变化不明显。
杜涛汪树军宋程鹏刘红研聂跃东
关键词:润滑油降凝剂二元共聚物
降凝剂与蜡晶作用研究方法综述被引量:3
2010年
近年来,降凝剂与蜡晶相互作用的研究备受关注。从晶体学、热力学和分子模拟技术的角度出发,综述了降凝剂分子与蜡晶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评价了不同研究方法的特点,提出了我国研制与开发高效降凝剂的几点建议。
杜涛汪树军刘红研刘洁杨桃
关键词:降凝剂蜡晶晶体学热力学分子模拟技术
α-甲基丙烯酸混合醇酯-马来酸酐-苯乙烯降凝剂的制备及其降滤效果评价被引量:4
2010年
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合成了α-甲基丙烯酸混合醇酯(AE)-马来酸酐(MA)-苯乙烯(St)三元共聚物(AMS)降凝剂;考察了AMS的最佳聚合条件及其对中原0#柴油和燕化0#柴油的降滤效果;用GC技术分析了中原0#柴油和燕化0#柴油中正构烷烃碳数的分布;用1HNMR技术表征了AE和AMS的结构。AMS的最佳聚合条件为:n(AE)∶n(MA)∶n(St)=3∶1∶1,时间5h,温度80℃;AMS降凝剂的适宜添加量(占柴油的质量分数)为0.08%,此时中原0#柴油和燕化0#柴油的冷滤点降幅分别为4℃和6℃。对于正构烷烃含量较低、正构烷烃碳数分布较宽且较均匀的柴油,使用AMS降凝剂时,降滤效果较好。
杜涛汪树军刘红研杨桃刘洁
关键词:自由基溶液聚合马来酸酐苯乙烯柴油降凝剂冷滤点
含氦−富氦气藏氦气竞争溶解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2025年
【背景】氦气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广泛应用于高科技和科研领域。地层水在氦气的运移与富集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氦气通常以溶解形式随地层水在孔隙或裂缝中移动。当富氦流体迁移至浅层天然气藏时,氦气与其他气体发生溶解与解吸交换,这一过程受地层温度、压力、水矿化度及其他气体竞争溶解影响。目前,针对在地层条件下氦气与其他气体竞争性溶解机制及其对含氦−富氦天然气藏中氦气富集影响的研究尚显不足。【方法】四川盆地金秋气田为近期发现的含氦−富氦气田,以该气田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四川盆地金秋气藏的实际地质资料,设置不同温度、压力和水矿化度条件,通过物理模拟探讨氦气与其他气体的竞争性溶解机制,及其对天然气藏中氦气富集的影响。【结果和结论】(1)在压力为10~60 MPa和温度为20~150℃条件下,同一矿化度地层水中,氦气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随压力的升高而升高;在压力为25 MPa和温度为70℃条件下,氦气溶解度随地层水矿化度(0~300 g/L)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在压力为10~60 MPa、温度为20~150℃和地层水矿化度为84.5 g/L的条件下,氦气与氮气的混合气体中氦气比例越高,氦气在地层水中的溶解度越大。(2)金秋气藏中氦气富集受到以下因素影响:地层温度和压力的降低和有机质生烃作用引发的烃类气体富集,共同促使地层水中氦气溶解度下降,使氦气从地层水中脱溶;烃类气体能够携带氦气向浅部地层运移,在运移过程中地层温度和压力的进一步降低会加速氦气在地层水中的脱溶,并随烃类气体充注到浅部气藏,使得浅部气藏的氦气含量相对深部气藏更高;异常低压气藏相对异常高压气藏和常压气藏充注强度较低,对气藏中氦气的稀释作用更小,且异常低压气藏相对周围地层的压力更低,有利于氦气的富集。因此,
邹易罗情勇陈践发邹华耀杜涛刘晓强蔡鑫勇余成明方子龙
关键词:氦气物理模拟
马来酸酐-醋酸乙烯酯-高碳胺三元共聚物柴油降凝剂的降滤机理被引量:1
2010年
利用红外光谱法(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动态光散射法(DLS)初步探讨了马来酸酐-醋酸乙烯酯-高碳胺三元共聚物降凝剂(MV-a)对柴油的降滤机理。柴油中加入MV-a降凝剂后,其红外光谱特征吸收峰面积比A1363/A1377、A722/A733增大,表明蜡晶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MV-a分子与柴油蜡晶分子发生共晶作用是MV-a降凝剂降滤的主要机理;加MV-a降凝剂后柴油DSC曲线的峰面积和斜率减小明显;MV-a降凝剂分散在柴油中的粒径小于1000nm,易形成胶体分散体系,降滤效果较明显。
杜涛刘红研汪树军古正举张海宽
关键词:降凝剂冷滤点蜡晶
α-甲基丙烯酸十四酯-十六烯降凝剂的合成及其降凝效果被引量:12
2009年
用α-甲基丙烯酸和十四醇合成了α-甲基丙烯酸十四酯(TDMA);以甲苯为溶剂、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TDMA与十六烯(HE)共聚生成了降凝剂α-甲基丙烯酸十四酯-十六烯二元共聚物(AH);对TDMA和AH进行了红外光谱表征;考察了影响AH降凝效果的主要因素以及将AH与两种市售降凝剂分别复配后的降凝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以在n(TDMA)∶n(HE)=6∶1、BPO用量(相对于单体TDMA和HE的质量分数)1.0%、甲苯用量(相对于单体TDMA和HE的质量分数)75%、聚合时间5h的条件下合成的AH为降凝剂,在AH用量(相对于基础油的质量分数)为0.5%时,AH的降凝效果最佳,可使燕山500SN、燕山200SN、河南、湖南和大庆5种基础油的凝点分别降低29,31,20,6,18℃;AH与市售降凝剂复配后,复配物对基础油的降凝效果基本优于单独使用市售降凝剂的降凝效果。
宋程鹏汪树军刘红研杜涛刘宁
关键词:Α-甲基丙烯酸降凝剂基础油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