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舒珏

作品数:24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前列腺
  • 8篇细胞
  • 8篇结石
  • 6篇前列腺癌
  • 6篇腺癌
  • 4篇增殖
  • 4篇前列腺癌细胞
  • 4篇肿瘤
  • 4篇腺癌细胞
  • 4篇癌细胞
  • 3篇凋亡
  • 3篇前列腺肿瘤
  • 3篇腺肿瘤
  • 3篇核糖
  • 2篇蛋白
  • 2篇蛋白酶
  • 2篇蛋白酶体
  • 2篇雄激素
  • 2篇血管
  • 2篇抑制剂

机构

  • 13篇广州医科大学
  • 10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港...
  • 1篇汉川市人民医...

作者

  • 24篇李舒珏
  • 21篇吴文起
  • 11篇梁叶萍
  • 9篇曾国华
  • 9篇欧莉莉
  • 6篇段小鹿
  • 6篇吴文正
  • 5篇曾国华
  • 5篇朱寒亮
  • 3篇孔珍珍
  • 3篇曾滔
  • 2篇杨璧铖
  • 2篇雷鸣
  • 2篇何永忠
  • 2篇曾少华
  • 2篇李逊
  • 2篇袁坚
  • 1篇李天
  • 1篇单炽昌
  • 1篇岑燕遗

传媒

  • 4篇中华泌尿外科...
  • 4篇2013年广...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广东医学
  • 2篇海南医学
  • 2篇现代泌尿外科...
  • 2篇中华腔镜泌尿...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现代泌尿生殖...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17
  • 3篇2014
  • 9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肠道菌群在肠-肾轴中对草酸钙结石形成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2年
草酸钙结石是肾结石的主要类型,其形成与草酸和钙的代谢密切相关。肠道菌群是定居在人类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对机体内多种代谢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既往认为肠道菌群中产甲酸草酸杆菌是草酸钙结石形成的保护因素,但近年来发现,调节机体草酸代谢的细菌不仅限于产甲酸草酸杆菌。草酸钙结石患者具有与健康人群不同的肠道菌群,其通过肠-肾轴调节草酸在机体内的代谢,影响草酸钙肾结石的形成。本文阐述草酸钙结石患者肠道菌群特点,总结肠道菌群在草酸钙结石形成中的潜在功能及未来可能的临床应用。
陈思豪雷敏李南曦黄欣果陈诗琪黄文昊安凌悦李舒珏吴文起
关键词:肾结石草酸钙肠道菌群
Regucalcin在大鼠肾草酸钙结石形成过程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观察Regucalcin(RGN)在草酸钙结石大鼠肾脏和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特点,探讨其在草酸钙结石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1%乙二醇+1%氯化铵自由饮用的传统方法构建大鼠肾草酸钙结石模型,通过偏光显微镜观察大鼠肾组织的晶体,并使用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免疫组织化学(IHC)法检测RGN在草酸钙结石模型大鼠中的表达变化。使用不同浓度的一水草酸钙晶体(COM)刺激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通过Western blot和FQ-PCR方法检测RGN的表达。结果偏光显微镜观察显示:造模组全部大鼠肾组织切片肾小管内均有草酸钙晶体沉积,而对照组大鼠肾脏未发现晶体。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肾皮质RGN的表达发现,造模组大鼠肾组织RGN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其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6%(t=21.459,P=0.000);IHC法也同样显示造模组大鼠肾皮质RGN的表达降低,而且以晶体黏附处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降低尤为明显。使用COM处理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后,检测RGN的表达发现,在不同浓度(0、25、50、100 μg/cm2)COM晶体处理后,RGN的表达均明显降低。COM 100 μg/cm2组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47.4%(t=4.285,P=0.013)。结论RGN有可能参与了大鼠肾草酸钙结石的形成和进展的调控。
杨东蓝创歆陈康陈康陈东曾滔李舒珏段小鹿
关键词:草酸钙结石REGUCALCIN肾小管上皮细胞
果蝇模型在肾结石研究中的应用
2024年
肾结石是泌尿外科的重点研究领域,目前肾结石的动物模型研究多使用小鼠、大鼠和猪等哺乳动物等模型,其具有技术成熟、解剖结构与人类相似等优势,可以很好地模拟人类结石形成的过程。但哺乳动物模型存在饲养周期长、成本高、伦理审查繁琐、生理和遗传机制复杂等缺陷,因此,寻找一个更加简单、经济、易行的动物模型对肾结石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果蝇模型是生物医药领域常用的动物模型之一,其具有成本较低、实验周期短、易于观察、遗传可操作性强等独特优势。近年来,已有多项研究使用果蝇作为肾结石模型运用于肾结石研究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证明果蝇肾结石模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唐瑞政李舒珏李舒珏
关键词:果蝇肾结石动物模型马氏管
藤黄酸对肾癌786-O细胞活力和对HUVEC细胞血管形成能力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2014年
目的观察藤黄酸(GA)对肾癌786-O细胞活力和对HUVEC细胞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GA处理786-O细胞一定时间后,分别采用Alamar blue法、流式细胞术和免疫印迹,检测GA对786-O细胞活力、周期分布、凋亡率及凋亡标志物聚ADP核糖聚合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PARP)降解片段的影响;GA对HUVEC细胞的作用除进行上述检测外,还利用划痕实验法和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横向及纵向迁移能力变化,反映GA对HUVEC细胞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免疫印迹检测P21Waf1/Cip1、Bax、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泛素化蛋白;特异性荧光蛋白酶体底物肽降解法检测细胞内糜蛋白酶样蛋白酶体活性。结果 GA能够剂量依赖性抑制786-O和HUVEC细胞的活力、诱导细胞G2-M期阻滞和凋亡,同时增加P21Waf1/Cip1、Bax和泛素化蛋白水平;能够减弱HUVEC细胞横向和纵向迁移能力,伴随HIF-1α的稳定性增加和VEGF表达下调;能够抑制细胞内糜蛋白酶样蛋白酶体活性。结论 GA通过诱导细胞G2-M周期阻滞和凋亡而显著抑制786-O和HUVEC细胞活力,并能有效抑制HUVEC细胞血管形成能力,其机制可能与蛋白酶体活性抑制所导致的底物蛋白P21Waf1/Cip1、Bax和HIF-1α的稳定性改变,及HIF-1α调控的下游蛋白VEGF表达水平的变化有关。
李舒珏吴文正欧莉莉梁叶萍曾国华
关键词:藤黄酸肾癌细胞活力蛋白酶体活性
感染性结石患者尿液细菌的菌谱及耐药性特征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分析感染性结石患者中段尿细菌谱特点及耐药性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254例感染性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01例,女153例。年龄(51.5±12.3)岁。合并高血压病58例(22.8%),糖尿病17例(6.7%),肾积水195例(76.8%)。结石负荷1443.5(660.8,2837.5)mm2。收集中段尿行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所有患者均行经皮肾镜取石术。结果本研究254例,中段尿细菌培养阳性89例(35.0%),阴性165例(65.0%)。阳性组和阴性组的尿白细胞阳性例数分别为77例(86.5%)和83例(50.3%),尿亚硝酸盐阳性例数分别为57例(64.0%)和24例(14.5%),术后发热分别为23例(25.8%)和24例(1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段尿细菌培养检出14种细菌,检出率最高的3种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38.2%(34/89)]、奇异变形杆菌[15.7%(14/89)]和铜绿假单胞菌[11.2%(10/89)]。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上述3种细菌对头孢唑啉、头孢呋辛钠、头孢呋辛酯、氨苄西林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40.0%;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40.0%;大肠埃希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厄他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等的耐药率均<10.0%;大肠埃希菌对呋喃妥因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以及奇异变形杆菌对妥布霉素、氨曲南和头孢西丁的耐药率均<10%;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庆大霉素和氨曲南等药物的耐药率均<10%。结论感染性结石患者中段尿细菌培养检出率最高的细菌依次是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均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和部分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对部分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和碳青霉烯类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高。
林俊颜张穗仙欧旭东邹志宏曾滔李舒珏范钧泓曾国华吴文起
关键词:感染性结石中段尿培养
上尿路结石合并尿真菌培养阳性患者的诊治经验
2025年
目的分析上尿路结石合并尿真菌培养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诊疗中的经验及教训,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9月至2021年9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泌尿外科94例上尿路结石合并尿真菌培养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及术后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94例患者中位结石长径19(10,25)mm,多发性结石73例(77.7%)。就诊时留置导管(尿管、DJ管、肾造瘘管)46例(48.9%),3个月内结石手术史40例(42.6%),3个月内使用抗生素36例(38.8%),合并2型糖尿病19例(20.2%)。最常见的真菌类型为热带念珠菌(33/94,35.1%),其次为白色念珠菌(30/94,31.9%)。其中单一泌尿系真菌感染80例(85.1%),泌尿系混合感染14例(14.9%)。所有真菌菌株均对两性霉素B和伏立康唑的敏感性较强,敏感率均高于氟康唑、氟胞嘧啶和伊曲康唑(P<0.05)。所有患者中使用抗真菌药物47例(50.0%),中位使用6(3,9)d。手术治疗84例(89.4%),术后出现发热(>38℃)33例(39.3%),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26例(31.0%),脓毒血症4例(4.8%)。单一泌尿系真菌感染患者中,术前未使用抗真菌药的患者术后发热率为43.5%(20/46),明显高于术前使用抗真菌药的患者11.8%(2/17)(P<0.05)。在术前使用抗细菌药、未使用抗真菌药的情况下,混合感染患者术后发热率(10/12,83.3%)明显高于单一真菌感染患者(20/46,43.5%)(P<0.05),共49例术后患者出院后3月复查尿培养,其中术后发热患者出院后复查尿培养真菌阳性率为60.7%(17/28),明显高于术后无发热患者尿培养真菌阳性率23.8%(5/21)(P<0.05)。结论上尿路结石合并真菌尿的患者通常病史复杂且术后出现感染并发症风险高。最常见的真菌类型是热带念珠菌及白色念珠菌。术前使用抗真菌药物可降低患者术后发热率,临床上对于此类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需要进一步规范化。
韩亮叶云翔张玉艳张世科周高翔周宇豪李舒珏李舒珏曾国华曾滔吴文起
关键词:上尿路结石药敏分析
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在前列腺癌LNCaP细胞株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ase,PARP]对雄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LNCaP细胞株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LNCaP细胞株分组培养并应用PARP抑制剂5一氨基异喹啉酮(5-AIQ)处理,蛋白印迹法检测LNCaP细胞内PARP表达的变化,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PARP表达抑制后对LNCaP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的关系,流式细胞仪检测5-AIQ对LNCaP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浓度为500及1000μmol/L的5-AIQ处理48h后LNCaP细胞内PARP的表达分别降低至65.3%和22.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RP表达抑制后,LNCaP细胞增殖也受到明显抑制。随着药物浓度依次增加,细胞增殖抑制率逐渐增加,处理24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从(2.85±2.03)%升至(41.23±5.42)%,处理48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从(19.80±4.34)%升至(55.67±1.47)%,处理72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从(25.67±0.63)%升至(65.81±1.62)%,组间抑制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当药物浓度维持不变时,随着作用时间延长,细胞增殖抑制率也明显升高,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与5-AIQ剂量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呈正相关关系。浓度为500及1000μmoL/L的5-AIQ处理48h所诱导的LNCaP细胞的早期、晚期和总凋亡率分别为23.6%、4.6%、28.2%和31.8%、6.3%、38.1%,与空白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剂量增加,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增强。结论抑制PARP的表达可以明显抑制LNCaP细胞增殖,并诱导LNCaP细胞的凋亡。PARP有望成为前列腺癌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吴文起曾少华李舒珏梁叶萍欧莉莉曾国华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增殖
单中心12846例尿石分析
目的 结石成分分析对泌尿系结石的治疗与预防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我们回顾性分析了我中心10年内结石成分分析结果.并探究年龄、性别和年代对结石成分的影响.
吴文起杨壁铖欧莉莉梁叶萍李舒珏曾国华
特拉唑嗪通过蛋白酶体活性抑制作用而降低人前列腺癌细胞的活性
李舒珏吴文正吴文起朱寒亮
前列腺特异抗原对人前列腺癌细胞LNCaP生长的调节作用
2013年
目的通过降低人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细胞前列腺特异抗原(PSA)表达,探讨PSA与LNCaP细胞生长、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关系。方法将针对PSA基因的特异性干扰RNA转入雄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LNCaP(转染组),同时设有相应的阴性对照组。Western blot法检测PSA及雄激素受体(AR)蛋白的表达;AlamarBlue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转染组的PSA和AR表达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armar Blue法和流式细胞术结果分别显示,转染组的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且观察到更强的细胞凋亡;划痕实验结果显示转染组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减弱。结论 PSA可能通过调节AR表达而调节雄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LNCaP的生长、增殖、凋亡及迁移能力。
徐建明李逊何永忠李舒珏吴文起
关键词:前列腺特异抗原雄激素受体细胞凋亡细胞增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