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亚东

作品数:6 被引量:82H指数:2
供职机构:延安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麻醉
  • 3篇手术
  • 2篇手术患者
  • 2篇骨折
  • 2篇腹腔
  • 2篇腹腔镜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袖状
  • 1篇袖状胃切除术
  • 1篇血量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血液
  • 1篇血液稀释
  • 1篇腰硬联合
  • 1篇腰硬联合麻
  • 1篇腰硬联合麻醉
  • 1篇营养因子
  • 1篇源性

机构

  • 6篇延安市人民医...

作者

  • 6篇张侃
  • 6篇李亚东

传媒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解放军医药杂...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术前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与乳酸林格氏液对食管癌患者输血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术前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与乳酸林格氏液对食管癌患者输血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3例食管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及对照组(33例),观察组患者切皮前30 min以15 ml/(kg·h)速度静脉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对照组患者常规输入乳酸林格氏液,对比两组患者稀释前(T0)、稀释后(T1)、术毕(T2)点的血流动力学、血液指标,两组的出血量、输液量及输血量。结果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点及对照组对比,观察组的中心静脉压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T0~T2点的中心静脉压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凝血活酶时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点及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Hct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T0~T2的血小板计数及凝血酶原时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出血量、输液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输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前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安全可行,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术中输血量。
张侃李世多李亚东
关键词:术前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乳酸林格氏液食管癌输血量血流动力学
区域性神经阻滞与全身麻醉对老年创伤性下肢骨折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
2025年
目的比较区域性神经阻滞与全身麻醉对老年创伤性下肢骨折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延安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年龄大于60岁的创伤性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区域性神经阻滞,两组术后均给予患者自控镇痛(PCIA),比较两组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参数、手术情况、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镇痛补救率及手术前后应激反应指标,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开始5 min(T_(1))和手术结束时(T_(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均较入室前(T_(0))下降,术后30 min(T_(3))MAP、HR与T_(0)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_(1)和T_(2)时点MAP、H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液量低于对照组[(443.63±31.47)ml比(645.25±45.8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12、24、48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3.21±0.61)分比(3.89±0.74)分、(3.45±0.67)分比(4.12±0.78)分、(2.57±0.47)分比(3.04±0.64)分、(1.96±0.34)分比(2.34±0.45)分],镇痛补救率低于对照组[8.00%(4/50)比24.00%(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皮质醇、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β-内啡肽低于对照组[(134.74±28.94)ng/L比(158.52±35.63)ng/L、(102.53±15.41)μg/L比(128.95±18.74)μg/L、(47.54±5.72)ng/L比(59.74±6.98)ng/L、(38.74±4.17)μg/L比(45.75±5.12)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区域性神经阻滞用于老年创伤性下肢骨折手术可稳定术中血流动力学,减轻机体应激反应,术后镇痛效果好。
张侃李亚东
关键词:神经传导阻滞骨折固定术
腹横肌阻滞对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后镇痛效果观察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严重肥胖患者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术后疼痛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80例行LSG手术的严重肥胖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全身麻醉后切皮前在超声引导下进行TAP阻滞,其中实验组患者双侧TAP分别予以0.375%罗哌卡因20 mL注射,对照组予以20 mL生理盐水注射,术毕进行静脉自控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第1次补救性镇痛时间、术后卧床时间、胃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围手术期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实验组术后1 h、2 h、6 h、12 h、18 h和24h的静息状态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第1次补救性镇痛时间晚于对照组,术后卧床时间、胃肠道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等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患者术后24 h和48 h血清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TAP阻滞能够有效控制LSG术后疼痛,减轻术后炎症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并促进术后恢复。
张侃李世多李亚东
关键词:镇痛
应用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提高气管狭窄患者麻醉质量及安全性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旨在探讨应用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提高气管狭窄患者麻醉质量及安全性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月收治的甲状腺疾病患者32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X线平片检查提示气管出现不同程度的受压狭窄,对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进行CT模拟支气管镜及后处理技术处理,收集整理32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对气管狭窄患者麻醉质量的影响及安全性。结果经整理32例患者影像学资料发现,32例患者中,气管狭窄程度分级Ⅰ级者24例,气管狭窄程度分级Ⅱ级者8例。经CT模拟支气管镜图像测量,32例患者中气管狭窄最严重出直径3.1~9.1mm,平均直径(6.71±1.21)mm;气管狭窄最严重处横截面积:0.80~1.26cm^2,平均横截面积(1.00±0.69)cm^2。以CT图像资料为根据,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中,3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了麻醉诱导,第一次气管插管成功率为100%。氧饱和度:95~100%,呼气末二氧化碳:3.50~5.51kPa,术中、拔管后未发生气管插管并发症。结论麻醉前应用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气管狭窄患者第一次插管成功率高,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对提高气管狭窄患者气管插管安全性、麻醉质量意义重大。
李亚东张侃
关键词:多层螺旋CT气管狭窄麻醉质量
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循环功能、认知功能及疼痛的影响被引量:72
2020年
目的比较全麻(GA)和腰硬联合麻醉(CSEA)对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循环功能、认知功能及疼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9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式分为CSEA组52例和GA组44例。观察2组术前(T1)、麻醉10 min(T2)、30 min(T3)时循环功能指标水平,评估T1、术后6 h(T4)、术后24 h(T5)时认知功能和谵妄发生情况,检测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记录2组术后24 h内认知功能障碍(POCD)、谵妄发生情况。观察2组手术情况和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结果2组T2~T3时点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T1时点,但CSEA组高于GA组(P<0.05)。2组简易智力状态量表评分于T4时点降低,于T5时点升高,但均低于T1时点,CSEA组高于GA组(P<0.05);2组谵妄量表评分于T4时点升高,于T5时点降低,但均高于T1时点,CSEA组低于GA组(P<0.05)。CSEA组术后24 h POCD和谵妄发生率均低于GA组(P<0.05)。2组血清NGF、BDNF水平均于T4时点降低,于T5时点升高,但均低于T1时点,CSEA组高于同时间GA组(P<0.05)。2组手术情况、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EA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循环波动较小,并可减轻麻醉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和谵妄的影响,手术情况及术后疼痛程度改善良好。
李亚东张侃
关键词:骨折下肢腰硬联合麻醉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的麻醉管理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53例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患者全部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术中观察包括无创血压(BP)、心率(HR)等指标。结果气腹后15min其术中观察指标明显上升,干预处理后气腹后30min,其MAP、HR下降,PETCO2基本维持不变。53例患者均在手术后拔除气管导管,其平均气腹时间为251.2±17.0min,平均拔气管导管时间为29.3±3.4min。重视术前麻醉管理和围手术期的随访、评估、监测及管理,及时处理并发症,能保障患者的手术麻醉安全。
张侃李亚东
关键词:腹腔镜直肠癌麻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