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伟强

作品数:44 被引量:222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8511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篇电子电信
  • 2篇机械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无源定位
  • 8篇雷达
  • 5篇信号
  • 5篇频差
  • 5篇相位
  • 4篇天线
  • 4篇测角
  • 4篇测向
  • 3篇单天线
  • 3篇电子侦察
  • 3篇侦察
  • 3篇主分量
  • 3篇主分量分析
  • 3篇相位差
  • 3篇模糊函数
  • 3篇互相关
  • 3篇辐射源
  • 3篇干涉仪
  • 3篇波束
  • 3篇波束扫描

机构

  • 42篇中国航天科工...
  • 5篇东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市遥感信...
  • 1篇中国航天科工...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42篇朱伟强
  • 7篇朱晓丹
  • 6篇冀贞海
  • 5篇宁勇
  • 5篇马琴
  • 5篇陈卓
  • 4篇黄培康
  • 4篇王克让
  • 4篇苏抗
  • 3篇郑同良
  • 3篇赵巾卫
  • 3篇李锋
  • 3篇卢鑫
  • 3篇王根弟
  • 3篇田达
  • 3篇陈海忠
  • 3篇刘庆云
  • 2篇胡新宇
  • 2篇冉立新
  • 2篇孙永志

传媒

  • 31篇航天电子对抗
  • 2篇系统工程与电...
  • 1篇电子与信息学...
  • 1篇数据采集与处...
  • 1篇应用科学学报
  • 1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电光与控制
  • 1篇电路与系统学...
  • 1篇舰船电子对抗
  • 1篇中国科学:物...

年份

  • 1篇2020
  • 5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光学模数转换技术在电子对抗中的应用研究
2012年
当前,传统的电学模数转换在电子对抗中面临瓶颈,光学模数转换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对传统电学模数转换技术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光学模数转换的优势,并对两种代表性的光学模数转换技术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光学模数转换技术在电子对抗应用中具有可行性,应用前景广泛。
冀贞海杨中华胡勇宁勇朱伟强
关键词:波分复用
提高相位干涉仪测角精度新方法被引量:7
2017年
为进一步提高传统相位干涉仪测角精度,提出一种利用所有基线信息的新测角方法。在给出该测角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该方法的测角精度。理论分析表明该方法测角精度优于传统方法,可适用于一维和二维线阵,且不改变现有阵列的布阵形式,算法计算量小。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且在低信噪比情况下,该方法测角性能提高更加明显。
王克让李娟慧朱晓丹张广宇朱伟强
关键词:电子侦察相位干涉仪测角精度线阵
基于方向图匹配的单天线波束扫描测角方法被引量:4
2017年
针对传统单天线波束扫描测角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方向图匹配的波束扫描测角方法。首先分析了传统波束扫描方法存在的测角精度低、非理想主瓣侦收条件下难以适用的问题,提出利用全部观测数据与方向图抽样点进行匹配的方法,给出了基于互相关的角度估计方法。考虑到搜索角度初值对互相关法计算量的影响,给出了基于方向图包络特征的搜索范围确定方法;基于方向图的连续性表示和多级搜索方法,在降低计算量的同时,保证较高的估计精度。理论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测向精度高、计算量低的优点,对侦收角度无要求,提高了波束搜索法的适应性。
朱晓丹朱伟强陈卓李娟慧张广宇
关键词:测角波束扫描互相关
基于新体制的单基线定位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结合工程应用,研究单基线利用模糊相位差对地面固定目标的高精度快速定位方案与关键技术,分析自适应随机惯性权值粒子群算法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和改进,基于新体制的该算法能获得较好的定位性能。
陈曦朱伟强
关键词:粒子群算法
雷达脉冲串信号频差估计性能研究
2007年
探讨了基于互相关法的雷达脉冲串信号频差估计性能。初步结论是:(1)对占空比不小于2%、持续时间为10ms左右的雷达脉冲串信号,只要其信噪比优于12dB,互相关法可以达到1Hz量级的频差估计性能;(2)提高采样频率可在更低的信噪比条件下或对更小占空比的雷达脉冲串信号实现同等精度的频差估计。
刘庆云朱伟强王根弟
关键词:互相关频差估计
辐射源细微特征用于个体识别的可行性分析被引量:9
2008年
首先分析了辐射源细微特征应该具有的基本特性,并给出了辐射源的(潜在)细微特征参量、测量准确度的影响因素及应用限制条件。然后,给出了辐射源细微特征差异、参数测量精度与正确分辨概率之间的定量关系,为判断细微特征差异能否用于个体识别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作了举例说明。
刘庆云陆飞飞朱伟强王根弟
关键词:信号分选
稀疏频带空间目标雷达成像
2008年
对稀疏频带超宽带ISAR成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与实际情况更相符的空间目标稀疏频段成像步骤。以往这类问题主要针对一维稀疏向量,且都直接采用正弦信号模型开始分析。事实上,在ISAR二维信号处理中,不同频带的方位像由于慢时间采样尺度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且由于速度的影响不同频段下的回波信号也无法用统一的正弦信号模型来表示。对这些以往稀疏频段成像研究中常常忽略的重要部分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进而给出了等效超宽带成像的方法。
王琦朱伟强郑同良
关键词:雷达成像
雷达辐射源信号特征参量分析被引量:13
2008年
对所有可观测的辐射源特征参量的特点、测量精确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测量限制条件等进行了较全面地分析,初步回答了哪些特征参量可用于信号分选与个体识别的问题,并给出了其应用限制条件。
刘庆云王根弟朱伟强
关键词:信号分选多径效应多分量信号
二维主分量分析的脉内调制识别算法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随着雷达信号脉内调制方法日趋复杂,单纯地利用时域或频域的算法来进行信号调制类型的识别已很难奏效。借助于雷达信号的时频分布图像,提出了一种在时频联合域上进行信号识别的新算法。首先揭示了时频分布图像中确实蕴含着信号调制类型的本质特征,然后详细阐述了利用二维主分量分析来提取时频分布图像特征参数的算法,最后对算法进行了仿真,并从识别率、算法复杂度以及硬件需求和训练时间3个角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算法提取的特征参数具有很好的鲁棒性,可以取得较高的识别率,同时可以降低硬件需求,缩短训练时间。
冀贞海朱伟强赵力邹采荣
关键词:雷达二维主分量分析
高精度TDOA测量技术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针对时差定位系统中影响定位精度的关键因素——时差测量精度,分析了时差测量误差的来源,提出利用链路转发技术,将副站截获到的雷达信号转发到主站,避免了时统误差。同时利用浮动门限对视频脉冲进行高精度整形以减小触发误差,并采用脉冲计数与内插采样相结合的方法,有效地克服了传统脉冲计数法带来的量化误差,从而达到提高时差测量精度、改善时差定位系统定位精度的目的。
刘泳伶朱伟强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