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亚斌

作品数:17 被引量:116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骨折
  • 8篇关节
  • 7篇股骨
  • 5篇手术
  • 5篇老年
  • 4篇术后
  • 4篇疗效
  • 4篇关节镜
  • 3篇膝关节
  • 3篇颈骨
  • 3篇颈骨折
  • 3篇股骨颈
  • 3篇股骨颈骨折
  • 2篇预后
  • 2篇折手
  • 2篇止点
  • 2篇手术治疗
  • 2篇髓内
  • 2篇髓内钉
  • 2篇胫骨

机构

  • 17篇北京市房山区...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7篇王剑
  • 17篇朱亚斌
  • 8篇李强
  • 4篇关雪刚
  • 4篇王二刚
  • 3篇赵志彩
  • 3篇马学忠
  • 3篇梁明苏
  • 2篇刘兴华
  • 2篇孙新立
  • 2篇石金柱
  • 1篇于浩淼
  • 1篇郭艾
  • 1篇陈秀健
  • 1篇马立峰

传媒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生物骨科材料...
  • 2篇湖南中医药大...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实用手外科杂...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处方药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学科协作绿色通道对老年创伤性髋部骨折手术治疗疗效及术后预后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4
2020年
目的探究多学科会诊协作绿色通道对老年创伤性髋部骨折手术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19年2月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采用绿色通道治疗的92例老年创伤性髋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男性51例,女性41例;年龄65~89岁,平均75.5岁;股骨颈骨折45例,粗隆间骨折或粗隆下骨折47例。同时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7年7月经传统医疗模式治疗的91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男性53例,女性38例;年龄66~87岁,平均74.6岁;股骨颈骨折43例,粗隆间骨折或粗隆下骨折48例。观察组实施多学科综合会诊与绿色通道协作诊疗模式经多学科(包括麻醉科、检验科、影像科、分泌科、呼吸科、心内科、麻醉科、老年科、神经科、骨科等)会诊小组评估患者入院时一般状况及术前情况,术后第1天及时请康复科指导功能锻炼,对照组实施传统医院治疗模式(按照入院排队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手术治疗的流程进行)。观察两组入院至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离床时间、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1年内病死率和术后再骨折发生率、住院期间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12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随访1年,观察组死亡及失访7例,对照组死亡及失访11例。观察组入院至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离床时间、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51.756、41.269、55.637、25.574、5.288,均P<0.05)。术后12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8.636,P<0.05),Barthel指数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t=7.295,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急性脑梗死、肺炎、创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谵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73.501、63.453、37.437、87.652、36.404,P<0.05)。观察组有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5、145d死亡,对照组有3例患者分别于手术后6、133、142d死亡,两
孙新立王剑赵志彩朱亚斌刘兴华马学忠李强刘海峰
关键词:髋部骨折疗效老年
关节镜下跟骨成形术治疗跟腱Haglund病的手术方法、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19年
分析关节镜下跟骨成形术治疗跟腱Haglund病的手术方法、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为时间段,选取我院收治的跟腱Haglund病患者24例作为本次对象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其相关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关节镜下跟骨成形术治疗。总结分析其疗效、安全性。结果:本组24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42min,且均于70min内完成手术,且无任何并发症。术后患者或随访8-16个月,平均12.4个月,术前患者AOFAS 踝-后足评分平均58.7(32-72)分,而术后为94.5(85-100)分,手术前后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患者对手术均普遍满意,且无复发病例。结论:关节镜下跟骨成形术治疗跟腱Haglund病的疗效显著,即具有疗效好、微创、安全性高等优势,值得推广和应用。
李强王剑朱亚斌刘海峰王二刚
关键词:安全性
胫骨平台术后感染1例报告
王剑朱亚斌
关节镜微创治疗合并肩周炎的老年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微创治疗合并肩周炎的老年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老年肩袖损伤合并肩周炎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手法松解及关节镜治疗,观察组给予关节镜微创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疼痛程度、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周、术后3个月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肩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微创治疗肩袖损伤合并肩周炎老年患者有利于术后快速康复,减少住院时间。
王二刚王剑李强朱亚斌
关键词:关节镜肩周炎肩袖损伤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应用的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17
2020年
目的观察和评价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8例,按照单纯随机抽样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加速康复组,每组各3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骨折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围手术期管理,而加速康复组将加速康复理念应用到围手术期管理中。记录所有患者的一般情况、平均住院时间、围手术期输血率、术后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2周满意度评分以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术后随访5.8~7.5个月,平均随访(7.3±1.2)个月,除5例患者失访外73例患者均完成随访,其中对照组36例,加速康复组37例。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围手术期输血率、术后2周满意度评分、术后48 h疼痛VAS、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3±1.8) d、13.8%(5/36)、(7.3±0.8)分、(4.1±1.3)分和19.4%(7/36)加速康复组上述指标分别为(7.6±1.4)d、8.1%(3/37)、(9.1±1.1)分、(6.8±1.7)分和13.5%(5/37),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个月,对照组患者的Harris评分为(75.8±4.1)分,加速康复组为(76.1±4.3)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理念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的应用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患者在术后快速康复。
管先进郭艾于浩淼王剑马立峰朱亚斌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固定加速康复围手术期管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将69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2组:A组45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B组24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2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量、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Harris评分等的差异。结果 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手术出血量少于B组(P<0.05);术后Harris功能评定,B组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关节置换为有效的治疗方式,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只要经过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该类患者完全能安全度过围手术期;2种手术方式中,全髋关节置换的关节功能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
朱亚斌王剑关雪刚梁明苏陈秀健
关键词:人工股骨头置换全髋关节置换高龄股骨颈骨折
克氏针及螺钉手术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的临床经验,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手术治疗Lisfranc骨折脱位39例(46侧),采用螺钉和克氏针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12.0—42.0个月,平均(21.1±1.8)个月。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足评分标准对术后进行评价,优29例,良8例,一般3例。结论应用切开复位克氏针配合螺钉内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手术简便快速、创伤小、并发症少、可以获得良好疗效。
朱亚斌李强王剑
关键词:LISFRANC损伤切开复位内固定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预后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0月期间获得随访的9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分组。对照组45例患者进行股骨近端伽玛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观察组45例患者行股骨近端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Inter Tan)治疗。比较两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效果;手术开展时间、切口平均长度、手术中总失血情况、股骨粗隆间骨折愈合时间;手术前后患者功能指标、疼痛指标;并发症等情况。结果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3个月,观察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开展时间、手术中总失血情况多于对照组;切口平均长度、疼痛指标与对照组相似;股骨粗隆间骨折愈合时间略短于对照组;手术前两组功能指标相近;手术后观察组患者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股骨近端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Inter Tan)较股骨近端伽玛型髓内钉(PFNA)治疗,骨折复位效果及维持骨折解剖对位确实可靠,可减少术中及术后骨折再移位、复位丢失,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加速骨折愈合,改善关节功能。
石金柱马学忠王剑朱亚斌
关键词: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预后
胫骨平台复杂骨折32例治疗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复杂骨折的处置。方法本组对2004年6月~2007年12月收治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32例的处理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32例患者术后获12~24个月(平均17.4个月)随访,骨折均获愈合。术后即刻Rasmussen评分平均为16.8分,术后12个月膝关节HSS评分平均为85.4分(68~95分),优良率为90.9%。术后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平均为1.8°~122.3°。术后2例患者出现切口裂开,无螺钉松动、断裂及内固定失败等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应重视围手术期综合处理。术前对骨折的复杂程度及合并伤正确评估,根据每个骨折的特点及软组织情况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加强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采取综合有效的对策,可使受损的膝关节功能达到最大程度恢复。
朱亚斌王剑关雪刚梁明苏刘兴华赵志彩
关键词:胫骨平台复杂骨折
Ishiguro法治疗伸肌腱止点开放性骨折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Ishiguro法治疗手指伸肌腱止点开放性损伤伴末节指骨伸肌腱止点骨折的疗效。方法2014年3月-2017年11月,应用Ishiguro法对21例手指伸肌腱止点开放性骨折患者急诊行清创缝合、开放性骨折复位克氏针固定手术,术后6~8周拔除克氏针,进行主被动远指间关节屈伸功能训练。结果术后随访5~22个月,平均11个月,其中18例获得随访。18例创口均Ⅰ期愈合,末节指骨骨折均骨性愈合;使用Crawford功能评定方法评定,优12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88.9%。结论应用Ishiguro法治疗手指伸肌腱止点开放性骨折,术中复位满意,术后骨折Ⅰ期愈合,远指间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临床效果满意。
石金柱马学忠朱亚斌王剑
关键词:伸肌腱止点开放性骨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