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仙乐

作品数:25 被引量:113H指数:5
供职机构: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文学
  • 10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艺术

主题

  • 8篇教育
  • 5篇小说
  • 5篇一带一路
  • 4篇职教
  • 4篇职业教育
  • 3篇文化
  • 3篇衔接
  • 3篇校企
  • 3篇高职
  • 3篇儿童
  • 2篇意识形态
  • 2篇早期小说
  • 2篇女性
  • 2篇中文
  • 2篇中职
  • 2篇教育校企
  • 1篇代职
  • 1篇底层女性
  • 1篇电影
  • 1篇电影界

机构

  • 22篇广东建设职业...
  • 1篇暨南大学
  • 1篇中国有色矿业...
  • 1篇有色金属工业...

作者

  • 23篇曾仙乐
  • 3篇赵鹏飞
  • 2篇陈光荣
  • 1篇徐敏
  • 1篇宋凯
  • 1篇车伟坚
  • 1篇黄河

传媒

  • 4篇中国职业技术...
  • 2篇郭沫若学刊
  • 2篇石河子大学学...
  • 2篇网络文学评论
  • 1篇教育与职业
  • 1篇电影文学
  • 1篇秘书之友
  • 1篇世界教育信息
  • 1篇肇庆学院学报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广东技术师范...
  • 1篇广东教育(职...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今日南国(理...
  • 1篇现代中国文化...
  • 1篇语言教育

年份

  • 3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8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国际中文教育视域下行业汉语精准供给的价值审视与路径分析
2025年
“一带一路”建设对国际中文教育提出新要求,具有跨文化、跨学科融合发展属性的行业汉语成为走出去行业企业的重要助力。从职业性角度可将国际中文教育的汉语分为三个级别,即行业汉语、专业汉语、职业技能汉语。行业汉语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亟待系统开发,为汉语学习者提供精准化、个性化、差异化的资源和服务,以满足行业企业的发展和学习需求。行业汉语精准供给的运行路径可从治理主体、机制保障、平台搭建、内容聚合、模式创新、数智赋能等几方面考虑,以语言为工具促进国际社会经济发展。
曾仙乐
儿童教育与郭沫若早期小说创作
2023年
郭沫若的早期小说创作以日常生活叙事为主,具有明显的写实意味与自叙传倾向。作为父亲的郭沫若在小说中突破传统观念,践行“以儿童为本位”的教育观,建构了具有现代性内涵的儿童教育思想,包括儿童的地位、儿童教育的内涵、儿童教育的方式等。从健康、智力、心理和家国等维度开展儿童教育,既反映了受东洋文化浸淫与西洋文艺影响的现代知识精英在儿童教育方面的民主和科学精神,也体现了知识分子在“生的苦闷”和“民族的郁积”中,对下一代、对未来寄予的深情与厚望。
曾仙乐
关键词:早期小说儿童教育启蒙
《边城》的文本矛盾与冲突被引量:1
2017年
通过对《边城》的文本分析,发现其文本存在极大的矛盾并被严重误读,边城理想在建构的同时已被解构。作者一方面极力褒扬边城的人性美、爱情观、和平表象,一方面又淡然地描写边城与现代人性观的矛盾以及爱情失败、意外死亡与灾难频发的社会现实;一方面通过肯定边城现状建构了湘西理想,一方面又在不经意的现实描绘中解构了边城想象。作者用强烈的讲述性语言营造的边城主观世界与文本呈现的客观世界是矛盾的、冲突的。这种文本的矛盾与冲突使小说最终呈现出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理想边城世界与真实边城世界。前者是表层的、突出的;后者是深层的、被忽略的。这些矛盾与冲突通过沈从文的叙事方式,构成了一种内部充满强烈对比的整体和谐,并由此呈现出巨大的叙事张力。
曾仙乐
关键词:《边城》
教育强国背景下职业院校写作类课程思政的价值理念、逻辑思路和实现路径
2025年
数字化转型、产业升级和“新文科”建设的协同推进,使职业院校写作类课程面临从传统技能训练向职业核心素养培育的转型。写作类课程作为职业院校人文教育的重要支点,是语言工具的理性载体,承担着价值理性传导功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要求,“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职业教育要“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1]。因此,职业院校写作类课程要主动对接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基于岗位胜任能力图谱和岗位群写作能力要素分析,构建“文以载道”课程思政体系,培育高效协作的团队精神和严谨务实的文风作风。
曾仙乐
关键词:职业院校
基于“一带一路”职业教育“走出去”试点项目的赞比亚鲁班学院技能教育实践教学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一、前言“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倡议,对教育的对外开放格局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引进来”的同时,我国教育也应该积极大胆地“走出去”。职业教育“走出去”是服务国家经济发展和外交工作的迫切需要。在“中非十大合作计划”中就包含“设立职业教育中心和能力建设学院”“为非洲培训职业技术人才”等重要内容。一直以来,我国教育不断有“走出去”的尝试和探索,然而最后大部分都停止运作。“孔子学院”是少数成功案例之一。职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一种类型,有责任为服务国家战略提供文化和技术技能支撑;服务国家的同时,也满足自身的国际化发展。
张文新曾仙乐钟佼霖徐敏车伟坚
关键词:职业教育中心技能教育一带一路
职业教育国际推广视域下的跨文化传播研究
2025年
“一带一路”倡议下,部分职业院校“出海办学”。中资企业和职业院校的海外发展、全球化发展趋势、文化市场国际竞争等,都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通过交流互鉴提高国际传播力、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将文化传播置于职业教育国际推广视域下,以服务中资企业海外发展为契机,以培养本土技能人才为基础,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东道国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融合传播的理念,采用“中文+职业技能”的方式发挥教师、课堂和文化活动的传播效能,为文化的跨区域传播提供新思路。
曾仙乐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校园文化
凌叔华小说的错位现象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受社会背景与特殊成长经历的影响,凌叔华的小说从外来冲突和内在矛盾的视角叙述了异质文化、意识形态与人性本能、性别文化、认知结构与认知框架等多种错位现象,形成其小说的独特魅力。在具体的错位探究中,作者也反思了文化隔阂、女性和儿童的生存困境、意识形态对人性的影响等现代性命题。
曾仙乐
关键词:异质文化意识形态女性儿童
“后阳台”:张爱玲小说的底层女性生存空间解读
2020年
叙事文学作品一般有三重空间,即自然空间、想象空间、心理空间,它们经过统一综合后成为文学作品独特的审美空间①。上海沦陷区时期女作家张爱玲,抓住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特殊地理环境,从现实生活场景入手,突出外在环境对人物内里的影响,用参差对照的写法创造性格丰富、形象立体的人物谱表,观照女性的生存境遇和现代性启蒙问题。"后阳台"作为一个固定化的叙事空间,是张爱玲小说表现的一种特殊都市生活场景,具有一定的写实意义与启蒙意义。
曾仙乐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叙事文学审美空间叙事空间参差对照
30年的人生浮世绘——《石榴花红》评析
2017年
叶春萱的长篇小说《石榴花红》以女主人公石榴的人生经历为线索,笔触涉及了近30年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山区客家女性石榴的成长故事背后,隐含了作者以小人物观照社会人生百态的宏大意图,以及对社会现状的忧虑与思索。
曾仙乐
实现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设想被引量:21
2010年
本文从衔接形式、衔接内涵、衔接方式三个角度,提出构建高职与中职教育相互衔接的构想。
曾仙乐
关键词:中职高职衔接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