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仁攀

作品数:26 被引量:78H指数:5
供职机构:武警四川总队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社会学

主题

  • 7篇血管
  • 7篇脉络膜
  • 6篇手术
  • 5篇新生血管
  • 5篇立体视
  • 5篇黄斑
  • 5篇黄斑变性
  • 4篇新生血管性
  • 4篇息肉
  • 4篇斜视
  • 4篇老年性黄斑
  • 4篇老年性黄斑变...
  • 4篇病变
  • 3篇血管病
  • 3篇中国汉族
  • 3篇中国汉族人
  • 3篇中国汉族人群
  • 3篇弱视
  • 3篇驻训官兵
  • 3篇息肉样

机构

  • 12篇武警四川总队...
  • 11篇中山大学
  • 4篇成都中医药大...
  • 2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26篇曾仁攀
  • 10篇文峰
  • 6篇梁小琼
  • 6篇李猛
  • 5篇吴琨芳
  • 4篇王丹玲
  • 3篇夏徵
  • 3篇王国平
  • 3篇曾庆华
  • 2篇叶华英
  • 2篇张磊
  • 1篇苏钰
  • 1篇张雄泽
  • 1篇李猛
  • 1篇袁晓辉
  • 1篇袁晓辉
  • 1篇任晓兰
  • 1篇罗光伟
  • 1篇黄时洲
  • 1篇左成果

传媒

  • 6篇武警医学
  • 3篇眼科研究
  • 3篇中国眼底病论...
  • 2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四川医学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眼科学报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5
  • 6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OLA2基因增加国人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发病风险
左成果文峰李猛张雄泽陈卉吴琨芳曾仁攀
中国汉族人群中TIMP3基因多态性与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和脉络膜息肉样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对TIMP3基因多态性(rs9621532)与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AMD)和脉络膜息肉样血管病变(PCV)进行相关性研究,明确该SNP是否是中国汉族人群新生血管性AMD和PCV的易感因素.方法...
曾仁攀文峰张雄泽左成果李猛陈卉吴琨芳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SS-OCT及SS-OCTA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2025年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是一种以脉络膜增厚、血管通透性增加为特征的脉络膜谱系疾病,所以对脉络膜的观察对于CSC的监测和治疗非常重要。随着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发展,对脉络膜的认识有了显著提升,也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它在眼后段疾病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了对各种脉络膜视网膜疾病的诊断能力。近年来,随着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wept source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S-OCT)及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swept source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SS-OCTA)的发展,其扫描波长、深度、广度及扫描速度均显著提升,实现了对脉络膜结构的无创定量化评估,推进了对CSC等脉络膜谱系疾病的病理机制的认识和临床管理。文章就近年SS-OCT及SS-OCTA在CSC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主要进展有:发现CSC脉络膜增厚不仅局限于黄斑区,且发现其脉络膜血管及基质成分均显著增加;CSC为双眼受累,而表现为单眼症状;涡静脉回流障碍机制在该疾病中起到关键作用;SS-OCT能进一步对后极部的视网膜下积液进行监测和分析;发现了急性与慢性CSC脉络膜相关参数的改变的不同;最后探究了巩膜机制在该疾病中可能起到的作用。
李霁云(综述)曾仁攀
关键词:脉络膜疾病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静止性息肉样灶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静止性息肉样灶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特征。方法回顾分析36例有静止性息肉样灶的PCV患者37只眼的临床资料。其中,11只眼随访了9~29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2.3±5.5)个月。所有患眼均进行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散瞳眼底检查,以及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ICGA检查。以ICGA检查早期发现囊袋样强荧光和晚期荧光渗漏或者着染者确定为活动性息肉样灶;ICGA检查发现囊袋样稍强荧光,晚期逐渐消退或者呈“冲刷”样表现者确定为静止性息肉样灶。以吲哚青绿开始注射至静止性息肉样灶开始显影的时间定为静止性息肉样灶的显影时间。根据临床和ICGA表现,将静止性息肉样灶分为无症状组、萎缩瘢痕组、结合组。对比观察各组的临床和影像特征以及随访观察眼底及病灶变化情况。结果37只眼中,静止性息肉样灶的显影时间为8.2~27.0min,平均显影时间(15.5±4.8)min。无症状组5只眼,占13.5%。眼底检查无出血、渗出、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PED)和(或)神经上皮脱离。ICGA检查有静止性息肉样灶显影。萎缩瘢痕组8只眼,占21.60。眼底检查患眼黄斑区均有萎缩灶和(或)瘢痕灶,无出血、渗出、视网膜PED和(或)神经上皮脱离。ICGA检查显示其静止性息肉样灶位于萎缩灶或瘢痕灶边缘。结合组24只眼,占64.9%。眼底检查均无萎缩、瘢痕灶,其中10只眼有视网膜下出血,15只眼有视网膜渗出,10只眼有视网膜PED,4只眼有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ICGA检查显示静止性息肉样灶和活动性息肉样灶共存。随访的11只眼中,3只眼静止性息肉样灶完全消退,占27.3%;2只眼静止性息肉样灶部分消退,占18.2%;6只眼静止性息肉样灶无明显改变,占54.5%。结论PCV的静止性息肉样灶�
曾仁攀文峰张雄泽李猛左成果黄时洲罗光伟
先天性白内障儿童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弱视30例被引量:1
2010年
先天性白内障是一种较常见的儿童眼病,是造成儿童失明和弱视的重要原因。先天性白内障儿童由于形觉剥夺而影响视功能的发育,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品状体植入术后,又因为并发症及弱视的存在而严重影响视功能的恢复。笔者自2003-01至2008-05随访了30例48眼行向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3—7岁的儿童,术后及时治疗并发症、进行合理的验光配镜,结合有效的弱视治疗和功能训练,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梁小琼曾仁攀夏徵张磊
关键词:先天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弱视立体视觉
不同年龄共同性斜视手术前后三级视功能观察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观察共同性斜视患者手术前后双眼视觉功能的变化,探讨手术年龄与双眼视觉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共同性斜视患者37例,同时视、融合功能用同视机检测,立体视采用颜少明编绘的《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测。有屈光不正的患者须戴眼镜矫正后进行检测。记录术前、术后1、3、6个月各项检查数据,按手术年龄分为年龄≤9岁组(16例)和年龄>9岁组(21例),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手术前:两组患者手术年龄、病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斜视度和发病年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同时视、融合功能及融合范围、立体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手术后:①两组间同时视功能的比较:术后1、3、6个月同时视功能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9岁组同时视功能的恢复明显优于年龄>9岁组。②两组间融合功能及融合范围的比较:术后1个月融合功能及融合范围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融合功能及融合范围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9岁组在术后3、6个月融合功能的恢复明显优于年龄>9岁组。③两组间立体视功能的比较:术后1、3个月立体视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立体视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9岁组在术后6月立体视功能的恢复明显优于年龄>9岁组。④总体手术前后的比较:术后1个月同时视功能较术前有明显恢复(P<0.05),融合功能及融合范围、立体视无明显恢复(P>0.05);术后3、6个月同时视、融合功能及融合范围、立体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⑤年龄>9岁组手术前后的比较:术后1、3个月与术前相比视觉三级功能无明显的改善(P>0.05);术后6个月融合范围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5),同时视、立体视较术前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①从双眼视�
曾仁攀曾庆华袁晓辉
关键词:共同性斜视同视机立体视
基质金属蛋白酶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发病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3年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导致老年人中心视力丧失的主要视网膜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近年来的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表明,受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s)调控的细胞外基质(ECM)的代谢障碍在AMD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MMPs与TIMPs平衡的失调导致Bruch膜不同的病理性改变,参与玻璃膜疣的形成,调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形成;而ECM降解产物弹性蛋白衍生肽(EDPs)的水平反映了MMPs水平及其活性,EDPs水平的升高可增加早期AMD向新生血管性AMD转化的风险.就MMPs和TIMPs及ECM降解产物EDPs在AMD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曾仁攀文峰
关键词: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血管脉络膜新生血管
共同性斜视手术前后视觉三级功能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共同性斜视患者手术前后双眼视觉功能的变化,探讨手术年龄与双眼视觉功能恢复的相关性。对选择合理的手术时机及视觉功能预后做出合理的判断提供帮助。方法:共同性斜视患者37例,手术前后分别进行眼部常规检查,屈光检查,三...
曾仁攀
关键词:共同性斜视同视机立体视
文献传递
高密度脂蛋白相关基因变异对脉络膜息肉样血管病变和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影响差异
目的 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nAMD)和脉络膜息肉样血管病变(PCV)均是亚洲老年人群主要的浆血性黄斑病变.它们表型存在相似性.两项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高密度脂蛋白(HDL)通路相关的基因变异与AMD发病相关.本研究...
张雄泽李猛文峰左成果陈卉吴琨芳曾仁攀
斜视手术治疗与双眼视觉功能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07年
斜视是眼科常见疾病,在临床上它是双眼视功能异常最常见的原因。通过手术治疗以矫正眼位,纠正了异常视网膜对应和视觉抑制,有利于双眼视功能的恢复。随着对双眼视觉研究的深入,斜视手术方式不断更新、改进,手术目的也从当初的单纯改善美容逐步向恢复双眼视觉功能发展,尤其对于具备条件的斜视患者,治疗斜视的首要目的应是努力恢复患者的双眼视觉功能。本文就斜视手术治疗方式的进展、手术时机和手术后双眼视觉功能的变化作一综述,并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法。
曾仁攀曾庆华袁晓辉
关键词:斜视手术治疗双眼视觉功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