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流行病
  • 5篇流行病学
  • 5篇传染
  • 5篇传染病
  • 4篇流行病学分析
  • 4篇公共卫生
  • 3篇手足
  • 3篇手足口
  • 3篇手足口病
  • 3篇突发公共
  • 3篇突发公共卫生
  • 3篇突发公共卫生...
  • 3篇染病
  • 3篇卫生事件
  • 3篇公共卫生事件
  • 3篇传染病报告
  • 2篇诊治
  • 2篇诊治分析
  • 2篇网络直报
  • 2篇流行性

机构

  • 12篇大理州疾病预...
  • 5篇云南省大理州...

作者

  • 17篇施顺娟
  • 11篇杨冰心
  • 8篇苏丽蓉
  • 6篇周舟
  • 3篇段飞云
  • 2篇李庆棠
  • 2篇林灿松
  • 1篇熊树龙
  • 1篇李丽
  • 1篇胡汝源
  • 1篇罗剑龙
  • 1篇柯春荣
  • 1篇普红珍

传媒

  • 4篇医学动物防制
  • 2篇疾病监测
  • 2篇预防医学情报...
  • 2篇寄生虫病与感...
  • 1篇中国初级卫生...
  • 1篇卫生软科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预防医学论坛
  • 1篇健康之路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系统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4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4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云南省大理州1999-2003年肺结核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5
2004年
为了解大理州肺结核病流行特点,及时掌握流行趋势,为控制肺结核病流行提供科学依据,现将大理州1999-2003年肺结核病流行状况进行分析.
施顺娟杨冰心熊树龙
关键词:肺结核流行病学
2005-2006年云南省大理州传染病报告网络直报效果评价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通过对2005-2006年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评价,探讨影响大理州传染病报告及时率的因素,以便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提高大理州传染病的网络直报质量。方法对2005-2006年大理州《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6年大理州乡以上医疗机构均实现网络直报,直报人员中级以上职称占82.25%,30~45岁的人员占65%以上;传染病报告卡及时率为71.73%,审卡及时率89.57%;12县市传染病报告卡及时率最高96.13%,最低为49.04%,审卡及时率最高97.09%,最低73.56%;2005年与2006年报卡及时率分别为65.00%和78.57%(P<0.01),审卡及时率分别为85.25%和93.23%(P<0.01);县及以上医疗机构与乡级以下医疗机构报卡及时率分别是79.17%和65.92%(P<0.01)。结论大理州2006年网络直报比2005年,录入及时性和审核及时性均显著提高,但及时率在80%以下,且各县市存在明显差异;设立专职的直报人员,坚持休息日录卡和审卡,可提高大理州传染病报告及时率。
施顺娟杨冰心
关键词:传染病网络直报
2013-2017年云南省大理州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通过对2013-2017年云南省大理州辖区内报告的丙类传染病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大理州丙类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为今后的传染病防控制定有科学性、针对性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为主,对2013-2017年大理州丙类传染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17年大理州累积报告丙类传染病32 592例,年均发病率为181.37/10万,累积死亡1例,年均死亡率0.01/10万,病死率为0.03‰。2015年发病率最高(193.95/10万),2016年发病率最低(165.95/10万);累积报告9种丙类传染病,以手足口病最多(26 733例)。发病多呈单峰分布,高峰集中于3-7月,峰值出现在6-7月。总发病率居前3位的地区分别是:宾川县(293.78/10万)、大理市(255.96/10万)、巍山县(192.39/10万)。男性发病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31∶1;高发年龄段为0~14岁组,5岁以下组居首位;以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和学生为主。丙类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累积报告19起,以流感最多(14起),事件发生以大理市最多,主要集中在学校。结论学校是丙类传染病疫情的高发场所,对学校、托幼机构等低年龄段人群相对聚集的场所采取针对性防制措施,是有效控制丙类传染病疫情发生的关键,防控应覆盖早托、早教机构和大型室内游乐场等机构和场所。
苏丽蓉施顺娟周舟杨冰心
关键词:丙类传染病
98例流行性出血热的诊治分析
2019年
目的探讨98例流行性出血热的诊治分析。方法从该州2013年7月—2015年8月期间接收诊治的流行性血热患者中选取98例受试者作为该次实验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48例(97.9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37例(75.5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P<0.05);观察组的发热消失时间、尿蛋白消失时间、少尿消失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发生不良反应时间少,与对照组比较具有一定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且病情急、重,给予正确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杨冰心施顺娟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诊治
2008-2017年云南省大理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通过对2008-2017年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州辖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了解其流行病学特征和发展规律,为大理州卫生应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7年大理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7年大理州累积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60起,报告发病数7923例,平均罹患率为8.08%。报告事件起数最多为2009年(38起)。罹患率、病死率最高均为2015年(20.03%,2.22%)。无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共计报告一般事件120起(75.00%)、较大22起(13.75%)、重大1起(0.63%)、未分级17起(10.62%)。以传染病和食物中毒报告为主。10年内事件报告数大致呈“L”形趋势,主要发生于3-5月和10-12月。报告事件数排名以大理市、云龙县和宾川县居前3位。学校、农村和托幼机构为事件发生主要场所。传染病事件以丙类传染病最多,以风疹和流感为主;食物中毒事件以细菌性食物中毒报告最多。结论大理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重心,应置于加强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监测报告、针对性开展卫生保健宣传教、大力推广疫苗接种与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等方面。
苏丽蓉周舟李庆棠施顺娟胡汝源段飞云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因子分析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工作满意度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索大理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层从业人员工作满意度因子,为提高工作满意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大理州乡村两级186名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开展自填式问卷调查,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因子分析。结果经过因子分析,抽取3个公因子,可解释总方差的79.79%。按百分率转化,大理州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综合满意度较低,仅为64. 39%;影响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因子得分从大到小依次为工作本身与回报(0.425)、个人成就感(0.171)和培训(0.162)。从不同类别来看,山区、村级、月收入低、日均工作时间长以及无养老保险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综合满意度得分较低。结论大理州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工作满意度较低,政府及有关部门应根据满意度影响因子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干预,并关注不同类别人员间满意度所存在的差别,重点关注山区的村级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或对其进行政策倾斜。
何左周舟施顺娟苏丽蓉杨冰心瞿艳
关键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满意度
1993-2009年大理州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2010年
目的了解大理州麻疹的流行特点,掌握其流行趋势,为麻疹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病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麻疹发病计划免疫前后出现明显的变化,发病率从年均90.27/10万降至年均3.61/10万;发病以15岁以儿童为主、与性别无关。结论做好冷链运转,有计划地接种麻疹疫苗是控制麻疹发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 。
施顺娟杨冰心苏丽蓉普红珍柯春荣罗剑龙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
甘露醇联合甲强龙早期应用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观察甘露醇联合甲强龙早期应用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重症手足口病患儿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4例。2组均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甘露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早期联合应用甲强龙,观察和记录2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各项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 01或P <0. 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 00%,高于对照组的71. 43%(P <0. 05)。结论小儿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早期应用甘露醇联合甲强龙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促进患儿尽快恢复,提高治疗效果,防止进展为危重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杨冰心施顺娟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重症甘露醇甲强龙
2012-2016年云南省大理州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分析2012-2016年云南省大理州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探讨其流行规律,为大理州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2-2016年大理州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手足口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16年大理州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5 206例,其中重症病例32例,死亡1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40.77/10万,5年间手足口病均居于发病位次首位。2015年发病率最高(166.20/10万),2012年发病率最低(100.26/10万);报告发病覆盖12县(市)113个乡(镇)发病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呈双峰流行,第一高峰多出现于春夏交接季(5-8月),次高峰出现于夏秋交接季(10-11月);年均发病率宾川县最高(223.82/10万),漾濞县最低(65.17/10万);发病集中在5岁以下年龄组,其中1~2岁组发病专率最高(4 003.95/10万);以散居儿童发病为主(70.28%)。2 807例手足口病轻症病例经病原学检测,阳性检出率为36.67%,以Cox A16型和EV71型为主(64.26%,35.45%),优势毒株每2年一交替;重症率呈现高低交替。结论大理州手足口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季节、地区、人群分布和优势毒株型特征明显,根据病原流行特征和病原学规律,适时对中心地区的重点场所、高危人群采取有效措施是防控关键。
苏丽蓉周舟李庆棠施顺娟杨冰心段飞云
关键词:手足口病疾病监测病原学
云南省大理州传染病报告网络直报前后效果评价
2008年
经过对网络直报前后传染病报告对比,评价网络直报效果,对网络直报前后传染病报告进行分析。
施顺娟杨冰心
关键词:传染病网络直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