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凤奇

作品数:39 被引量:138H指数:6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技厅科研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8篇肿瘤
  • 15篇心脏
  • 13篇心脏病
  • 13篇心脏病学
  • 11篇毒性
  • 9篇血管
  • 9篇脏毒
  • 8篇心脏毒性
  • 5篇心血管毒性
  • 5篇化疗
  • 4篇药物
  • 4篇乳腺
  • 4篇乳腺癌
  • 4篇子宫
  • 4篇子宫内膜
  • 4篇内膜
  • 4篇宫内
  • 4篇宫内膜
  • 4篇恶性
  • 3篇异位症

机构

  • 31篇大连医科大学...
  • 5篇吉林大学第二...
  • 4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大连大学附属...
  • 1篇哈尔滨市第一...

作者

  • 38篇方凤奇
  • 19篇刘基巍
  • 18篇夏云龙
  • 13篇刘莹
  • 6篇李佳
  • 5篇王阿曼
  • 5篇于佩瑶
  • 5篇张洁
  • 5篇张艳丽
  • 4篇王梅
  • 3篇孙宇辉
  • 3篇朱凤全
  • 3篇张春霞
  • 2篇卢书明
  • 2篇朱青山
  • 2篇孙秀丽
  • 2篇李青松
  • 2篇吕海辰
  • 2篇刘莹
  • 2篇史文静

传媒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中国医学前沿...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四川肿瘤防治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中医药信息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药物流行病学...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肿瘤
  • 1篇国外医学(妇...
  • 1篇四川医学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06
  • 5篇2004
  • 1篇2003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肿瘤化疗相关心脏毒性研究现状及进展被引量:3
2017年
恶性肿瘤与心脏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肿瘤治疗的不断进步使得患者获益于生存期的延长,而肿瘤治疗带来的心血管毒性得到广泛关注。肿瘤心脏病学(cardio-oncology)定位于肿瘤治疗引起的心脏毒性及肿瘤合并心脏疾病。本文对常用化疗药物心脏毒性的研究现状及其监管进行综述,为防治肿瘤化疗相关心脏毒性提供经验。
李佳方凤奇刘莹夏云龙刘基巍
关键词:心脏毒性化疗药物
沙利度胺联合卡培他滨节拍化疗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卡培他滨节拍化疗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9例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45例,予小剂量卡培他滨节拍化疗500 mg、2次/d,持续口服;对照组44例,予卡培他滨常规剂量化疗2 500 mg/(m2.d),分2次口服,第1天~第14天。21 d为1个疗程。两组均联合沙利度胺100 mg/d持续口服。6周后观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疗效方面,实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2.2%和68.2%(P>0.05);毒副反应方面,实验组食欲、体质量和Karnofsky评分下降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手足综合征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小剂量卡培他滨节拍化疗持续给药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与沙利度胺联合卡培他滨常规剂量化疗疗效相当,且可明显减轻患者化疗毒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方凤奇张洁张春霞
关键词:卡培他滨节拍化疗沙利度胺
乳腺癌与抑郁相关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抗抑郁治疗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63例乳腺癌术后化疗的患者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24项)法检测;将积分在20分以上的156例抑郁患者随机分成2组:化疗加抗抑郁治疗组78例(研究组)和单纯化疗组78例(对照组);6周后采用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量表法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改变,同时行血清免疫指标的检测和评定。结果:化疗加抗抑郁治疗组患者的情绪、睡眠障碍和依从性较单纯化疗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加抗抑郁治疗组患者血清中CD3+、CD4+、CD8+、CD4+/CD8+及自然杀伤细胞数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提高,而对照组患者中CD3+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血清中CD3+和CD4+T细胞的含量在抗抑郁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抑郁治疗可明显提高乳腺癌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改善免疫损害。
张洁方凤奇张春霞
关键词:乳腺肿瘤抑郁障碍T淋巴细胞亚群生活质量
乳腺癌靶向治疗的心脏保护——基于《2021CSCO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防治指南》解读被引量:3
2022年
近年来,乳腺癌靶向药物发展迅速,这类药物在改善肿瘤患者预后的同时,其心血管毒性也不可忽视。该文根据《2021CSCO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防治指南》就乳腺癌靶向治疗的相关药物导致的心血管毒性的致病机制、预防、监测及干预进行解读。
张可欣方凤奇
关键词:乳腺癌靶向治疗
HFA‑ICOS评分对乳腺癌及淋巴瘤患者肿瘤治疗相关心功能不全的预测效能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HFA‑ICOS评分对中国乳腺癌及淋巴瘤患者肿瘤治疗相关心功能不全(CTRCD)的预测效能。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8年2月至2025年2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应用蒽环类药物治疗的乳腺癌及淋巴瘤患者。患者基线时接受心脏生物标志物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并于蒽环类药物治疗开始后12个月内至少进行了1次病房随访,收集蒽环类药物治疗开始后1、3、6、12个月超声心动图及生物标志物数据,并依据检查结果判断是否发生CTRCD。根据基线HFA‑ICOS评分模型将患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及很高危组。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HFA‑ICOS风险分层下CTRCD的累积发生概率。应用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基线HFA‑ICOS风险分层对CTRCD的影响。以各随访时间点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校准曲线、决策曲线评估HFA‑ICOS模型的预测效能及临床决策中的效用。结果共纳入286例患者,其中男性33例(11.5%),年龄55(44,61)岁。按照基线HFA‑ICOS评分分组,低危患者228例(79.7%),中危49例(17.1%),高危及很高危共9例(3.1%)。随访时间111(70,210)d,共113例(39.5%)患者出现CTRCD。不同HFA‑ICOS风险分层患者CTRCD随时间发生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_(log‑rank)<0.001)。单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低危患者,中危(HR=1.95,95%CI 1.22~3.00,P=0.006)和高危及很高危患者的CTRCD发生风险增加(HR=4.12,95%CI 1.66~8.54,P=0.004)。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1、3、6及12个月时,HFA‑ICOS评分预测CTRCD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32、0.597、0.600及0.577。校准曲线显示,1、3、6及12个月的Brier分数分别为0.041(95%CI 0.013~0.067),0.144(95%CI 0.115~0.173),0.232(95%CI 0.215~0.249)及0.236(95%CI 0.220~0.251)。临床决策曲线表明,1个月时风险阈值在0.15~0.18、3个月时风险阈值在0.10~0.50、6和
单徜鞠明月杨玫张艳丽张新鑫陈学甫李佳方凤奇孙秀丽夏云龙刘莹
关键词:蒽环类
肿瘤治疗相关心脏损伤检测被引量:1
2017年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但肿瘤治疗(包括化疗及放疗)相关心脏损伤的发生率及致死率也不断增加。及时对肿瘤患者进行肿瘤治疗相关心脏损伤的检测有利于指导临床中的诊疗策略,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文章根据相关研究及最新的2016年ESC指南,总结了目前较为常用的检测手段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可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整体纵向应变)及一些生物标志物(肌钙蛋白、高敏肌钙蛋白、B型脑钠肽、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的检测等。同时阐述相关检测指标在评价肿瘤治疗相关心脏损伤方面的应用价值。
关旭敏刘基巍刘莹方凤奇夏云龙
关键词:肿瘤治疗心脏损伤
《2020 ESC/HFA血清生物标志物在癌症治疗中心脏毒性监测中的作用声明》解读被引量:3
2021年
血清生物标志物作为心血管疾病诊断的重要工具,近年来在癌症患者基线风险评估中的价值日益凸显,由美国心力衰竭协会(HFA)肿瘤心脏病学研究小组与欧洲心脏病学会(ESC)肿瘤心脏病学委员会联合提出的《血清生物标志物在癌症治疗中心脏毒性监测中的作用立场声明》指出,通过评估心肌生物标志物在具有心脏毒性癌症治疗的患者中的特点,讨论2个主要的生物标志物即心肌肌钙蛋白和利钠肽在癌症治疗中发生心脏毒性反应的机制、临床应用、监测及预后。该声明目的是帮助多学科协作诊疗提供一个临床框架,依据危险分层指导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血清生物标志物监测方案,预防癌症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
张新鑫张艳丽方凤奇刘基巍夏云龙刘莹
关键词:生物学标记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心脏毒性的临床热点与争议被引量:1
2021年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使多种晚期恶性肿瘤的治疗模式开启了新变革。尽管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脏毒性较为罕见,但致死性极高。以往研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心脏毒性的发生率被低估。本综述聚焦于目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心脏毒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流行病学、评估、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接受ICIs治疗者的最佳肿瘤心脏病管理模式仍面临诸多挑战。
王阿曼方凤奇刘莹夏云龙刘基巍
关键词:心脏毒性
石见穿在妇科领域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4年
方凤奇王梅朱凤全
关键词:妇科
构建不同层次医生肿瘤心脏病学培训标准及考核体系被引量:2
2020年
肿瘤心脏病学已经发展成为现代心脏病学中一个新的重要分支,临床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医学生对这一前沿领域的关注。目前在肿瘤心脏病学培训中存在诸多不足,缺乏完善的教学培训及评价体系。为了适应肿瘤心脏病学科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定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用多学科团队教学模式,针对不同培训阶段的学员,设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培训目标,并配合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考核形式,探索并建立了不同层次医师肿瘤心脏病学培训及考核体系,并付诸实施,教学效果突出,得到师生广泛认可。
李青松刘莹刘基巍方凤奇卢书明夏云龙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