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招立

作品数:5 被引量:17H指数:1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腰椎
  • 4篇腰椎间盘
  • 4篇椎间盘
  • 3篇腰椎间盘突出
  • 3篇腰椎间盘突出...
  • 3篇术后
  • 3篇突出症
  • 3篇椎间盘突出
  • 3篇椎间盘突出症
  • 2篇证候
  • 2篇术后早期
  • 2篇中医
  • 2篇中医证
  • 2篇中医证候
  • 2篇老年
  • 2篇老年腰椎间盘...
  • 1篇腰椎间盘切除
  • 1篇腰椎间盘切除...
  • 1篇有限元
  • 1篇有限元分析

机构

  • 3篇广州中医药大...
  • 3篇广东省中医院

作者

  • 5篇招立
  • 3篇吴钊钿
  • 2篇李勇
  • 1篇黎丽娜
  • 1篇李振宇
  • 1篇鲁尧
  • 1篇陈茂水

传媒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国中医骨伤...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18
  • 1篇2014
  • 2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三法十式”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以"三法十式"手法和以"牵引+电磁疗法"两种治疗手段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治疗效果,对比两者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对60例腰突症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例,应用"三法十式"手法治疗,疗程2周。对照组30例,应用"牵引+电磁疗法"治疗,疗程2周。应用JOA、VAS及分级疗效评定进行组间及治疗前后观察指标比较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VAS及JOA都有明显改善,治疗后治疗组VAS及JOA的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腰突症患者的VAS及JOA,且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吴钊钿黎丽娜李振宇招立陈茂水许冠伟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早期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初步研究
目的:  通过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早期中医证候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借助现代多元数据挖掘技术,探索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早期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提出相对规范、客观的辩证分型方法,为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早期的辩证论治和...
招立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证候辩证论治
文献传递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早期中医症候分布规律的初步研究
研究目的通过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早期中医症候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借助现代多元数据挖掘技术,探索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早期的中医症候分布规律,提出相对规范、客观的辩证分型方法,为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早期的辩证论治和科...
招立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中医证候
文献传递
骨水泥弥散类型与椎体强化术后再发术椎塌陷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6
2018年
目的探讨骨水泥弥散类型与椎体强化术(PVP/PK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VCF)再发术椎塌陷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6年5月广东省中医院收治411例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患者。术后患者均接受X线检查,根据随访结果分为塌陷组与非塌陷组。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椎体压缩率、术椎高度恢复率、术后Cobb角纠正值、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弥散类型、骨水泥分布区域及骨水泥渗漏方面的差异,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7个月,平均(17.60±7.28)个月。59例手术椎体出现塌陷,发病率为14.36%。在椎体压缩率、术椎高度恢复率、骨水泥弥散类型、骨水泥渗漏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水泥在骨折线内弥散欠佳、骨水泥呈致密型分布、术椎前缘高度恢复过度、PKP是导致椎体成形术后术椎再塌陷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术椎前缘高度恢复过度、骨水泥在骨折线内弥散欠佳、骨水泥呈致密型分布、PKP是椎体成形术术后出现术椎再塌陷的独立危险因素。
吴钊钿陈荣彬李勇何奇龙鲁尧招立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
经椎间孔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联合非融合弹性棒内固定对手术节段生物力学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2025年
目的:基于三维有限元分析(finite element,FE)评估经椎间孔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TELD)联合非融合弹性棒内固定系统(spinal dynamic stabilization system,SDSS)对手术节段生物力学效应的影响。方法:选取1名健康志愿者的腰椎CT薄层扫描数据,应用有限元方法建立L3~S1正常模型(FE)、TELD手术模型和TELD+SDSS手术模型,模拟手术节段为L4/5。通过计算精度(the computational accuracy,ACC)验证模型有效后,采用混合加载方法,在L1椎体顶部施加150N的轴向载荷,并施加逐渐增大的约束力扭矩,通过提取ROM值,以使三个模型分别达到以下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前屈15°、后伸10°、左右侧弯5°及旋转3°。比较3个模型在上述6个方向工况下L4/5节段的ROM、椎间盘及纤维环后方的峰值应力及纤维环剪切应力。结果:L3~S1节段前屈、后伸、旋转在不同载荷条件下的ROM值与既往体外试验比较,ACC均超过90%,验证模型有效。与FE模型比较,TELD在屈、伸、左右侧弯、旋转工况下L4/5的ROM分别为4.47°、3.3°、1.72°、1.73°、0.94°、0.92°,TELD+SDSS分别为2.15°、1.21°、1.38°、1.43°、0.67°、0.67°,TELD在前屈、后伸工况下升高了5%、7%,TELD+SDSS在各方向工况下降低了19%~61%;TELD在屈、伸、左右侧弯、旋转工况下L4/5的椎间盘峰值应力分别为14.58MPa、15.08MPa、7.92MPa、5.32MPa、0.9MPa、0.65MPa;TELD+SDSS分别为5.35MPa、1.77MPa、3.45MPa、3.42MPa、0.55MPa、0.48MPa,TELD在后伸、侧弯工况下升高了36%、45%,TELD+SDSS在各向工况下降低了27%~84%;TELD在屈、伸、左右侧弯、旋转工况下L4/5纤维环后方峰值应力分别为2.04MPa、2.08MPa、1.44MPa、0.99MPa、0.41MPa、0.29MPa;TELD+SDSS分别为0.54MPa、0.23MPa、0.72MPa、0.7MPa、0.21MPa、0.18MPa,TELD在屈、伸、左右侧弯工况下升高了10%~99%,TELD+SDSS在各向工况下降低了20%~63%;TELD在后伸及左右侧弯工况下纤维环剪切
陈荣彬豆妍招立黎顺平李勇陈鉴权潘艺之吴钊钿
关键词:有限元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