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清

作品数:21 被引量:47H指数:5
供职机构: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免疫
  • 11篇病理
  • 9篇细胞
  • 8篇组织化学
  • 8篇免疫组织
  • 8篇免疫组织化学
  • 7篇临床病理
  • 6篇腺癌
  • 5篇肿瘤
  • 5篇细胞癌
  • 4篇肾细胞
  • 4篇肾细胞癌
  • 4篇免疫组化
  • 3篇蛋白
  • 3篇嗜酸
  • 3篇前列腺
  • 3篇文献复习
  • 3篇临床病理学
  • 3篇临床病理学特...
  • 3篇淋巴

机构

  • 21篇江苏省苏北人...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靖江市人民医...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无锡市人民医...
  • 1篇苏州市相城人...

作者

  • 21篇徐清
  • 18篇顾学文
  • 16篇肖芹
  • 14篇王翠梅
  • 8篇刘丹
  • 5篇朱长仁
  • 5篇田秀春
  • 4篇蒋记心
  • 4篇张子兰
  • 2篇丁雪飞
  • 1篇吴海涛
  • 1篇李国青
  • 1篇周志毅
  • 1篇陈静

传媒

  • 4篇诊断病理学杂...
  • 3篇中华病理学杂...
  • 3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国乡村医药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华男科学杂...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安徽医学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临床与病理杂...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3篇2025
  • 3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laudin-5 E-cad蛋白在前列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病理意义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研究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上皮性钙黏连蛋白(E-cad)在前列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苏北人民医院2010~2015年前列腺腺癌穿刺或手术切除标本213份、良性前列腺增生标本60份,采用免疫组化PV-6000法检测前列腺腺癌及前列腺良性增生组织中Claudin-5、E-cad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213例前列腺腺癌组织中,Claudin-5的阳性表达率为76.5%,E-cad的阳性表达率为53.5%;60例前列腺良性增生组织中,Claudin-5的阳性率为88.3%,E-cad的阳性表达率为9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laudin-5、E-cad蛋白的阳性表达与前列腺腺癌的Gleason评分/预后分级、血清PSA值呈负相关性(r=-0.274、-0.334,P<0.05),前列腺腺癌组织中Claudin-5蛋白与E-cad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491,P<0.05)。Claudin-5、E-cad蛋白在有远处转移的前列腺癌组织中与无远处转移的前列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laudin-5、E-cad蛋白与前列腺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有关,检测Claudin-5、E-cad蛋白的表达有助于临床预测预后。
肖芹顾学文徐清朱长仁张子兰
关键词:前列腺腺癌紧密连接蛋白
FHIT和PTEN在前列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在前列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V-6000法对85例前列腺腺癌及3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标本进行FHIT、PTEN检测。结果:FHIT、PTEN在前列腺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4.1%、42.4%;在前列腺结节性增生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7%、90.0%。前列腺腺癌组织中FHIT、PTEN阳性表达明显低于BP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FHIT、PTEN在前列腺腺癌Gleason分级为高分化组内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4%、55.6%;中分化组内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9%、44.4%;低分化组内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37.5%。FHIT、PTEN阳性表达率在前列腺腺癌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组别之间有差异,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腺癌组织中FHIT的表达与PTEN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FHIT和PTEN在前列腺腺癌发生、发展、浸润的过程可能发挥了一定作用。
肖芹顾学文蒋记心王翠梅徐清
关键词:前列腺腺癌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免疫组织化学
原发支气管颗粒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2025年
该文通过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探讨了原发支气管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与诊断。该患者在体检时发现肺结节1月余,支气管镜下见右肺中叶支气管远端腔内一息肉样球形新生物,显微镜下组织被覆纤毛柱状上皮,上皮下见瘤细胞呈巢片状排列,细胞大,核圆或卵圆形,灶区可见核仁,胞浆丰富、粉染、细颗粒状;免疫组化S100、SOX10、NSE、CD68阳性。2021年在该院确诊为支气管颗粒细胞瘤。该病比较罕见,需将组织学特征结合免疫组化进行诊断与鉴别。
杨薇盛彬刘丹顾学文徐清
关键词:颗粒细胞瘤支气管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文献复习
软组织骨化性纤维黏液样肿瘤三例临床病理学特征
2020年
目的探讨软组织骨化性纤维黏液样肿瘤(OFMT)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OFM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免疫表型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26~64岁;肿瘤最大径1.5~4.0 cm。大体检查肿块境界清楚,切面灰白、质韧。镜下观察3例OFMT有纤维性假包膜及不连续骨壳,肿瘤实质呈分叶状,细胞密度不均,瘤细胞呈卵圆形、短梭形,胞质淡染或呈嗜伊红色,核染色质细腻,灶区可见小核仁,排列呈巢状、短条束状、镶嵌状,基质呈纤维黏液样及玻璃样变。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显示,3例均强阳性表达S-100蛋白,1例局灶性表达CD10。结论OFMT相对少见,具有特殊的组织学形态。
刘丹王坚肖芹田秀春朱长仁蒋记心王翠梅徐清顾学文胡慧敏
关键词:临床病理学特征组织学形态核染色质
嗜酸性空泡状肾肿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2024年
目的探讨嗜酸性空泡状肾肿瘤(eosinophilic vacuolated tumor of the kidney,EV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EVT的临床病理资料,行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高通量DNA测序及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60岁和79岁。肿块最大径分别为3.5 cm和5.5 cm。肿瘤边界清楚、无包膜,呈实性生长,切面呈棕褐色及红褐色。镜下见肿瘤细胞呈器官样、巢状分布,局灶可见管囊状区域。肿瘤细胞胞质丰富、嗜酸性,部分胞质内见大小不一的空泡。肿瘤细胞核明显,呈圆形、卵圆形,部分细胞可见大核仁。肿瘤内及周围见厚壁血管。免疫表型:2例肿瘤细胞CD117均弥漫阳性,RCC、TFE3、CK7和vimentin均阴性,CD10均灶区阳性,1例CKpan和SDHB弥漫阳性,而Ki67增殖指数<1%,另1例EMA、E-cadherin和PAX8阳性,而CA-9阴性。高通量DNA测序证实1例存在PTEN基因突变。平均随访7个月,患者无瘤生存。结论EVT是一种罕见的嗜酸细胞性肾肿瘤,具有独特的形态学、免疫表型和分子学特征,生物学行为惰性,识别这种新的罕见的具有独特特征的实体肿瘤将更好的分类肾肿瘤。
董双双田秀春蒋记心王翠梅徐清顾学文肖芹
关键词:肾肿瘤嗜酸性临床病理学特征分子生物学特征
胃底腺癌与胃肠间质瘤碰撞瘤1例被引量:1
2023年
患者男性,75岁,以“解黑便2天,伴呕血1次”为主诉入院。入院后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64 g/L,白细胞24.05×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4.7%;肿瘤标记物阴性。胃镜:胃底巨大隆起,考虑间质瘤。CT全腹部增强提示:胃底壁局部增厚,胃底部腔内可见一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边界欠清晰,可见明显强化;考虑间质瘤可能,遂于2021-07-05行胃肿瘤切除术。
杨薇刘丹顾学文徐清王翠梅盛彬
关键词:碰撞瘤腺癌胃肠间质瘤免疫组化
原发于乙状结肠的ALK 阳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 提高对原发于乙状结肠的ALK 阳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苏北人民医院1例原发于乙状结肠的ALK 阳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病理检查结果,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该患者因停止排便半月余入院,术后病理确诊为ALK 阳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结论 原发于乙状结肠的ALK 阳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罕见,在临床工作中应提高警惕,密切随访.
张子兰顾学文肖芹鲁康洋王翠梅徐清
关键词:ALK免疫组织化学
可能Wolffian管起源的女性附件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2025年
目的 探讨可能Wolffian管起源的女性附件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断要点。方法 收集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例可能为Wolffian管起源的女性附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分析该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表型及鉴别诊断。结果 2例患者年龄分别为25岁、42岁,病变分别位于右阔韧带、左阔韧带,肿块均境界清楚。显微镜下见增生上皮样细胞,呈片状、条索状分布,并可见其衬覆于裂隙样及腺管样结构内。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CK、Vimentin、calretinin、α-inhibin阳性,EMA、CD99阴性。结论 可能Woliffian管起源的女性附件肿瘤是罕见的肿瘤,此类肿瘤多位于阔韧带或输卵管系膜,即Wolffian管残留处;诊断需基于其组织学特点和发生部位,应与性索间质细胞瘤、腺瘤样瘤、颗粒细胞瘤等鉴别。
杨薇盛彬田秀春肖芹王翠梅徐清
关键词:子宫附件免疫组化
乳腺原发性黏液性囊腺癌1例病理特征并文献复习
2024年
目的探讨乳腺原发性黏液性囊腺癌(mucinous cystadenocarcinoma,MCA)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特征及其预后。方法收集1例乳腺原发性MCA临床资料,采用HE、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和Illumina肿瘤高通量测序检测,观察组织学形态、临床病理特征和基因测序结果。结果肿瘤剖开可见囊腔形成,切面半透明状、有光泽,灶区呈黏冻样;囊腔内衬胞质富含黏液的高柱状细胞,瘤细胞中-重度异型性,囊腔内含丰富黏液。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K7、E-cadherin弥漫阳性,TRPS1呈高表达,CK5/6呈局灶阳性,Ki67增殖指数约30%,ER、PR和HER2均阴性。Illumina肿瘤高通量测序PIK3CA基因存在点突变,exon10的碱基发生c.1633G>A变异,exon8的碱基发生c.1357G>A变异;TP53基因存在点突变,exon7的碱基发生c.731G>A变异。患者随访30个月,无复发、转移。结论乳腺原发性MCA临床罕见,大部分为三阴型乳腺癌,但预后良好;高通量NGS技术基因突变检测提示PI3K/AKT/mTOR信号通路过度激活与TP53抑癌基因突变可能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刘丹顾学文王媛媛田秀春王翠梅徐清汪成成肖芹
关键词:乳腺肿瘤黏液性囊腺癌PIK3CATP53
嗜酸性实性囊性肾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嗜酸性实性囊性肾细胞癌(ESC-R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ESC-RCC病例3例,对其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免疫标记进行分析,同时复习文献。结果3例ESC-RCC组织肉眼观察,肿块切面灰白、灰黄色,境界较清,部分区有囊性变。镜下肿瘤组织与正常肾组织间境界尚清,瘤细胞排列为实性结构,部分区见大囊、微囊结构。实性区瘤细胞呈巢状、小管状排列,细胞质丰富、嗜酸或空淡,部分瘤细胞胞质内见嗜酸性小球,小球周围见狭窄的空晕;囊性区示囊内衬靴钉样瘤细胞,瘤细胞胞质丰富,内见较多的嗜酸颗粒,部分瘤细胞胞质内空淡透亮。3例病例HE切片间质内均见淋巴细胞浸润,其中1例间质内见泡沫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细胞角蛋白(CK)20、波形蛋白、PAX8、肾细胞癌标志物(RCC)、SDHB阳性,P504s灶状阳性,TFE3、CD117、CK7阴性。结论ESC-RC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肾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相对惰性,正确认识和诊断对临床医师的治疗、预测患者预后具有提示意义。
肖芹刘丹朱长仁王翠梅徐清顾学文吴海涛
关键词:囊性肾细胞癌嗜酸性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淋巴细胞浸润细胞角蛋白细胞排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