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波涛

作品数:44 被引量:127H指数:7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0篇帕金森
  • 20篇帕金森病
  • 19篇手术
  • 17篇伽玛刀
  • 12篇伽玛刀治疗
  • 11篇毁损
  • 11篇毁损术
  • 10篇丘脑
  • 10篇外科
  • 10篇放射外科
  • 9篇疗效
  • 9篇苍白
  • 9篇苍白球
  • 7篇外科手术
  • 7篇脑深部
  • 7篇脑深部刺激
  • 7篇放射外科手术
  • 6篇远期
  • 6篇苍白球腹后部...
  • 6篇垂体

机构

  • 25篇第二军医大学
  • 20篇广州军区广州...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作者

  • 44篇徐波涛
  • 25篇周晓平
  • 23篇王来兴
  • 23篇胡小吾
  • 23篇姜秀峰
  • 19篇王伟民
  • 18篇梁军潮
  • 13篇吴鸿勋
  • 13篇金爱国
  • 11篇覃子衡
  • 9篇宁琼芳
  • 9篇曹依群
  • 6篇周丽兰
  • 6篇张聿浩
  • 6篇刘建民
  • 5篇杨红军
  • 5篇吴小莉
  • 5篇王文仲
  • 5篇张鑫
  • 5篇曾浩

传媒

  • 11篇立体定向和功...
  • 10篇中国微侵袭神...
  • 5篇第二军医大学...
  • 4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上海医学
  • 2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神经肿瘤...
  • 1篇第一届全国脑...

年份

  • 4篇2008
  • 4篇2007
  • 8篇2006
  • 4篇2005
  • 5篇2004
  • 6篇2003
  • 5篇2002
  • 7篇2001
  • 1篇2000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487例垂体腺瘤伽玛刀治疗后内分泌学远期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评估487例垂体腺瘤行伽玛刀治疗后内分泌方面的改变,并分析性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对487例垂体腺瘤患者进行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对他们作半年到7年的随访,记录其血液内分泌的水平和性功能的状况并进行了分析。结果在随访的患者中,PRL腺瘤和GH腺瘤内分泌水平分别有53.7%、31.8%降至正常,而分别有24.2%、45.5%继续升高;在PRL腺瘤伽玛刀术后内分泌水平继续升高的患者中,有较高比例是术后自行停止服用溴隐亭;无功能型、PRL型、GH型、混合型垂体腺瘤性功能明显改善分别为1.7%、28.8%、10.8%、20.0%。结论立体定向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垂体腺瘤可以改善内分泌学方面的异常,单从这一角度分析该方法可以作为垂体腺瘤的首选治疗,并完全替代传统的分次放疗。伽玛刀治疗后仍然需要继续服用溴隐亭。伽玛刀治疗可以改善垂体腺瘤患者的性功能;但为了更好的改善性功能,提倡对垂体腺瘤(包括垂体微腺瘤)进行早期的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
高寒徐波涛梁军潮王伟民吴鸿勋周丽兰宁琼芳
关键词:伽玛刀垂体腺瘤内分泌
脑深部刺激术中丘脑底核靶点定位方法探讨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 分析脑深部刺激术 (DBS)中丘脑底核 (STN)靶点的定位方法。方法 对 30例帕金森病(PD)患者进行STNDBS治疗 ,其中单侧 19例 ,双侧 11例。MRI扫描后 ,采用图像和坐标相结合的方法计算STN靶点坐标 ,微电极记录细胞放电 ,植入电极刺激 ,观察刺激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MRI能显示STN ,微电极记录能明确STN边界 ,术中植入电极刺激能观察患者的刺激效果和不良反应。结论 MRI图像直接定位STN较准确 ,微电极记录和植入电极刺激能对靶点定位作进一步验证和适当调整。
胡小吾周晓平王来兴姜秀峰曹依群徐波涛金爱国郑浩
关键词:脑深部刺激术丘脑底核靶点帕金森病
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的手术方法和疗效分析被引量:13
2003年
目的 总结帕金森病(PD)脑深部刺激术(DBS)治疗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25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了丘脑底核DBS治疗,其中单侧17例,双侧8例。采用磁共振扫描结合微电极记录技术进行靶点定位。术后用UPDRS运动评分评价刺激效果。结果 25例PD患者术后随访5~34个月,平均8.3个月。脉冲发生器开启时,在“关”状态下,UPDRS运动评分改善率50.2%;在“开”状态下,UPDRS运动评分改善率20.7%,未发现任何并发症。结论 丘脑底核DBS是改善PD患者运动功能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胡小吾周晓平王来兴姜秀峰曹依群徐波涛金爱国
关键词: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术帕金森病手术方法随访
CT神经导航在经鼻蝶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CT神经导航在经鼻蝶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的应用。方法在35例经鼻蝶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中应用神经导航技术,术前行CT扫描,在导航系统工作站中进行图像三维重建及制定手术计划,术中应角导航指导手术操作。结果35例导航手术均能精确定位,术中导航误差在1.5mm以内,术后1—3个月复查MRI扫描示肿瘤全切24例、次全切10例、部分切3例。术中无正常组织损伤,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神经导航在经蝶窭入路内镜下垂体腺瘤切除术中起有效的辅助作用,定位准确、安全性高,有利于提高肿瘤切除率,减少并发症。
高寒王伟民蒋晓星白红民徐波涛李天栋蔡加宁王玉宝李建亭王国良
关键词:垂体瘤内镜神经导航
伽玛刀治疗脑动静脉畸形长期并发症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分析伽玛刀(γ-刀)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的并发症。方法对1995年至2002年接受伽玛刀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341例脑AVM患者的并发症进行统计。结果γ-刀治疗后出现囊肿2例;顽固脑水肿15例,其中1例直接导致死亡;再出血10例,其中3例直接导致死亡。结论γ-刀是治疗脑AVM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并发症较小,但需要长期随访。
赵刚梁军潮吴鸿勋覃子衡徐波涛张聿浩王伟民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伽玛刀并发症
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治疗帕金森病
目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苍白球和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通常只能作一侧,同期或分期双侧毁损术并发症很高,目前临床已很少应用。为此我们采用双通道脑深部刺激(DBS)系统对双侧症状的PD进行同期...
胡小吾周晓平王来兴姜秀峰徐波涛曹依群金爱国
关键词:DBSSTN丘脑底核帕金森病
文献传递
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远期疗效分析(附33例报道)
2005年
目的分析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远期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应用Leksell伽玛刀治疗了33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长期的随访(全部都在5年以上,最长超过8年,平均75.7个月),详细记录其疼痛的缓解情况,以及发生的并发症、服用药物、复发等。结果首次治疗后有效率90.9%,5年以上的远期随访有效率78.8%;复发率13.3%,复发的患者再次行伽玛刀治疗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远期随访并发症发生率15.1%,但均较轻微并能被患者接受。结论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远期随访疗效肯定,并发症较轻且发生率低,可以作为多数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徐波涛梁军潮王伟民吴鸿勋覃子衡周丽兰
关键词:伽玛刀三叉神经痛远期疗效
帕金森病苍白球和丘脑毁损术的手术方式选择与疗效关系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总结帕金森病 (PD)苍白球和丘脑毁损术的术式的选择与疗效关系。方法 对 2 13例PD进行了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 ,其中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 (PVP) 171例 ;丘脑腹中间核 (Vim)毁损术 2 1例 ;同期同侧PVP和Vim毁损术 8例 ;同期双侧PVP 5例 ;分期双侧PVP8例。结果 术后UPDRS评分发现上述各种术式在“关”状态下和“开”状态下症状均有明显改善 ,改善率分别为 5 0 .8%~ 6 0 .8%和 2 8.7%~ 36 .6 % ,其中以多靶点毁损术为佳。同期双侧PVP发生明显构音障碍、吞咽困难 1例。结论 根据不同症状选择不同术式 ,同期双侧PVP术后易产生并发症 。
胡小吾周晓平王来兴姜秀峰徐波涛龚建国金爱国曹浩
关键词: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疗效
垂体微腺瘤伽玛刀治疗后远期垂体功能的评价
2006年
目的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垂体瘤在临床已经广泛应用,但治疗垂体微腺瘤的报道仍较少,而且伽玛刀治疗远期对垂体功能的影响至今尚不明确,尤其引起垂体功能损害的情况仍令人担忧。为此,本文回顾性分析伽玛刀治疗垂体微腺瘤远期对垂体功能的影响,尤其是引起垂体功能低下的情况。方法随访应用Leksell伽玛刀治疗的垂体微腺瘤患者,获得完整资料10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随访时间超过5年,平均(89.40±14.43)月。结果33例在术前存在不同程度垂体功能低下,治疗后28例恢复正常(84.8%);本组有8例目前存在垂体激素水平低下,但只有1例与本次治疗有明确关系,5例目前无自诉症状,有症状而且需要激素替代治疗有3例(2.7%)。结论伽玛刀治疗垂体微腺瘤远期引起垂体功能低下的发生率极低,而对改善垂体功能低下有明确的效果。
梁军潮徐波涛吴鸿勋覃子衡宁琼芳王伟民
关键词:垂体微腺瘤远期
微电极记录技术在帕金森病手术治疗价值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总结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经验及治疗效果。方法 自 1 999年 4月至 2 0 0 1年 2月采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 350例 ,其中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 (PVP) 2 78例 ,丘脑腹中间核 (Vim)毁损术 35例 ,同期同侧PVP和Vim毁损术 1 5例 ,行同期双侧PVP 1 1例 ,分期双侧PVP 8例 ,分期一侧PVP或另一侧Vim毁损术 3例。对手术前后的“关”状态和“开”状态进行生活能力评分、UPDRS评分 ,并进行门诊随访。结果 术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关”状态提高 2 9.8% ,“开”状态提高 2 5 .9%。UPDRS :在“关”状态下 ,总的改善率为 57.3 % ,其中精神行为情绪改善率为 50 .8% ,日常活动改善率 59.1 % ,运动功能改善率 58.2 %。结论 PVP对震颤效果不如Vim毁损术 ,对震颤明显 ,无明显僵直的患者可选择Vim毁损术 ,对震颤僵直型患者可分期双侧PVP毁损术。
周晓平胡小吾王来兴姜秀峰徐波涛刘建民岳志建王文仲
关键词:微电极记录技术帕金森病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